中國證券報 2013-03-12 09:55:39
資本市場正成為西部經濟跨越式發展重要的“輸血機制”。隨著資本布局的“西進運動”,西部企業和經濟有望通過金融生態環境優化實現產業轉型。
優化西部金融生態
資本市場的“西部大開發”成績斐然,但無論是市場規模、企業理念還是融資方式,西部與東部相比仍存在差距。西部地區的政府和企業共同面對挖掘本地市場發展潛力、構建多元化金融平臺等西部金融生態優化問題。
燕君芳認為,企業要真正靈活運用金融工具發展自身,既考驗企業自身的管理智慧,也要求金融政策體系更加多元化。
多元化金融平臺創新正是西部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內容。以楊凌示范區為例,該區管委會通過分段獎勵、支持前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補貼企業在上市前的中介費用。示范區鼓勵當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如與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設立首只合伙制基金,與26家知名創投機構聯合設立全國首個現代農業創業投資聯盟。
彭渝表示,“四川等西部地區的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企業轉變觀念、優化結構、利用金融市場進行融資存在區域差異。成都平原金融業態發展較完善,經濟發展水平也很快,全省上市公司一半以上來自成都,還有5個市(州)沒有上市公司。”
針對上述問題,四川省有關部門提出,對于基礎較好的地區,要完善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形成穩定持續的上市梯隊;對于基礎薄弱的地區,要加強培訓,為企業上市創造更優質的政策支持與服務。同時,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整合優質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推進產業升級。在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方面,積極支持省內國家級高新園區盡早納入“新三板”試點園區范圍,大力支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規范發展,鼓勵證券公司積極參與柜臺市場交易,推進證券期貨機構創新發展。
郭社榮認為,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引進金融產品、金融機構、創投機構等,提高當地金融業水平,激活現有金融要素。在現代農業轉型方面,金融應該發揮更大作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