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5-10-23 20:49:01
“‘十四五’時期,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保持平穩增長,去年達5620億元。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303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2∶1。”10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決勝‘十四五’ 續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六場,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廳長蔣剛在會上介紹了四川“十四五”時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關情況。

“天府糧倉”建設成勢見效。四川開展“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深化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四良融合”,去年全省糧食播面9608.8萬畝、總產726.8億斤、單產378.2公斤每畝,分別較“十三五”末增加139.3萬畝、21.4億斤、5.7公斤,均創歷史新高。在政策支撐上,四川出臺了《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條例》,創新高標準農田整區域建設模式,“十四五”已新改建高標準農田1773.2萬畝。此外,全省生豬出欄穩定在6000萬頭以上,保持全國第一;菜、果、茶、漁產量,分別較“十三五”末增長17%、31%、32%、17%。
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四川堅持不漏一戶一人,健全監測幫扶機制,已累計幫扶50多萬監測對象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全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鞏固提升,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還通過產業就業幫扶、推動脫貧地區加快發展等方式,讓鄉村全面振興基礎更牢。”蔣剛說,目前四川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連續4年穩定在220萬人以上,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4年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四川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實施“1+1+8”千億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建圈強鏈,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在建強平臺載體方面,深入實施“天府糧倉·千園建設”行動,累計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1個、產業集群10個,居全國前列。在推進延鏈補鏈方面,省財政每年拿出5億元,專項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并累計培育區域公用品牌259個、“天府糧倉”精品品牌200個。同時,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去年全省休閑農業收入1080億元,較“十四五”初期增長249億元。
和美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四川出臺“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五年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累計實施建設項目5.6萬個、總投資622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7.6萬公里、總里程達37.5萬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96%,實現“村村通5G”。鄉村人居環境與治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行政村覆蓋率穩定在99%以上;村BA、村跑、村歌等“村字號”文體活動火熱出圈。
農村重點改革持續深化。四川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省試點,發展土地流轉型和服務帶動型適度規模經營,累計培育家庭農場27.7萬家、農民合作社10.2萬個,在176個涉農縣全覆蓋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是全面助力鄉村振興,例如出臺《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選擇6587個村實施扶持項目,去年全省集體經濟總收入135.8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7.4%。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