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6:01:09
每經記者|趙云 每經編輯|葉峰
9月11日,市場全天持續走強,三大指數強勢反彈,創業板指和深成指雙雙再創年內新高。截至收盤,滬指漲1.65%,深成指漲3.36%,創業板指漲5.15%。
板塊方面,CPO、PCB、液冷服務器等板塊漲幅居前,貴金屬、油氣、旅游等板塊跌幅居前。
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42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成交額2.44萬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放量4596億。
都知道今天A股放量大漲了,也都知道今天科技股再度爆發。
那么本文就先談點不一樣的,如標題所說:
今天,是A股在九月最重要的一天。
為什么呢?
先說結論:因為這是大約10個交易日的震蕩整理后,市場重新站上所有趨勢線,是一次主動的“方向選擇”。
Wind數據顯示,6月23日以來,全市場單邊上行的趨勢第一次出現阻滯,是8月27日。如下圖所示的滬指與平均股價,都在這天有明顯回調。
“8·27”回調發生后,市場首先三連漲試圖快速反彈修復(這在當時顯然也很超預期了),但再度沖關失敗后,又迎來回調更深的三連跌。
第二波回調中,不少股指被打到了20日線,甚至觸及30日線,這動搖了不少技術派投資者的“信仰”。
然而三大股指中,仍有一個指數維持強勢,它就是創業板指。
首先它“無視”了“8·27”回調,隔天就繼續趨勢上行,連創新高;
其次,即便在9月以來這波調整最深的時候,它也頑強獨守在10日線和5日線一帶。
究其原因,“8·27”后的繼續新高,正是得益于它近期被不少人批評的一點——被“勝易中天”(勝宏科技、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等算力硬件股深度綁定。
而“易中天”,又都是算力硬件方向下——CPO板塊的龍頭股。
偏批評立場的人會說,這是“科技股的極致抱團”,有“泡沫風險”。
而格局更大一些的人,則可能有更進一步的理解,這里供參考:
1)短期漲多了就應該回調,回調在任何牛市行情中都存在;
2)本輪行情首先是“慢牛”,即多數時候,上漲和下跌都有“進二退一”或“進一退二”的節奏空間;
3)本輪行情又以“科技牛”打出的高度為天花板。當市場結束回調,再次由科技股中最強的品種領漲(而非高低切),就是“選擇”了繼續走牛。
如我們昨天(本周三)報道,市場昨日縮量企穩,“勝易中天”重拾漲勢,市場就已隱約達成共識。
今天市場放量上攻,科技股全線爆發,則可理解為,“漲科技就是選擇牛市”的共識達到更加一致的程度。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只是隔夜甲骨文股價暴漲的短期刺激,“恰好”又刺激到了科技板塊而已。
但換個角度想,所謂產業趨勢,就是實體不斷投資,所以才會有各種利好,冷不丁地冒出來。
據報道,甲骨文股價的暴漲,背后直接原因在于該公司最近與OpenAI簽署的一項大單:兩家公司簽署一份自2027年開始為期約5年、總值3000億美元的算力采購合約。這份合約金額不僅遠超過OpenAI目前的營收,同時也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云端合約之一。
分析認為,這一大單背后,揭示了一個重要趨勢:在美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以及全球科技巨頭在大型數據中心建設的推動下,全球對人工智能算力的需求正在持續激增。
這一點在中國市場同樣有體現:今年8月,中國電信研究院發布的《智算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為中國的GDP貢獻超過人民幣11萬億元,大概占GDP的4%至5%,可能帶動算力的需求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長。
談到這里,我們再回顧盤面。
今天,工業富聯迎來“兩連板”,股價創歷史新高,最新市值為1.17萬億元。A股成交額排行榜上,以算力為代表的科技股占了大多數。
廣發證券表示,持續關注光模塊龍頭股投資機會。一方面,科技巨頭會繼續加大算力投入,資本開支指引樂觀。另一方面,博通財報進一步強化ASIC(定制化集成電路)敘事,出于提升訓推效率及保持技術獨立性考慮,后續海內外科技廠商對于ASIC需求將延續大幅增長,算力集群中“連接”重要性持續提升。
“達鏈”“谷鏈”“甲骨文鏈”之外,更強調自主可控的元件、半導體等方向同樣漲幅突出。
全球半導體行業在AI、數據中心、智能駕駛等終端需求的帶動下持續增長。光大證券指出,2025年1-7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4050億美元,同比增長20.4%,其中中國大陸市場同比增長11.1%。WSTS預計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7009億美元,同比增長11.2%,2026年將進一步增長至7607億美元。與此同時,晶圓產能持續擴張,尤其是7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月產能預計將在2028年達到140萬片,CAGR達14%。
該機構認為,這一輪由AI驅動的半導體產業擴張,不僅帶動了晶圓制造需求,也推動了半導體材料市場的快速增長。隨著AI芯片、AI服務器等硬件需求的持續上升,半導體產業鏈整體景氣度有望維持高位。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