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從安第斯山脈到東方之窗:一枝厄瓜多爾玫瑰的72小時跨洋之旅

2025-08-30 16:17:02

七夕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古老故事,為這個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添上了獨特的浪漫氣氛。對于眾多商家來說,七夕就是鮮花市場的“雙11”。

和之前不同,今年中國的七夕,很多人將收到一批獨特的禮物:厄瓜多爾玫瑰。

這是全世界最優質的玫瑰品種之一。火山土壤和高原氣候,讓玫瑰擁有更長的花莖、更艷的花瓣和更久的綻放期,甚至被不少人譽為“紅色黃金”。

在經過兩次轉機、穿越三個大洲15000公里后,玫瑰已經從南美洲赤道上的火山腳下來到東方古國,被送往全國各地。

花哨的營銷策略、越打越狠的“價格戰”是往年互聯網大公司的保留節目,而今年顯然已經升級為跨國供應鏈的實力比拼。

中國古人講“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意思是低附加值商品不適合長途運輸。受制于物流成本和保鮮能力,包括鮮花在內的生鮮農產品絕大部分很難實現長距離銷售。如今,一枝玫瑰卻不懼古訓,開啟15000公里的跨洋旅程。背后是一組現代供應鏈的精密齒輪,在彼此咬合、推動向前。

日前,筆者全程了解這一鮮花之旅,見證他們如何“死磕”時間、保鮮、成本三大難題。

分秒必爭:15000公里的“玫瑰賽跑”

一根香蕉從厄瓜多爾來到中國需要多久?答案是35天至38天。

而一枝厄瓜多爾玫瑰被運抵中國并送至國內消費者手中,最短僅需72個小時。

香蕉走海路,玫瑰坐的卻是飛機。交通工具的改變是這場15000公里“賽跑”跑出極限速度的根本原因。

七夕前一周,8月23日凌晨,上海浦東機場燈火通明。經過平均70小時的“飛行”后,今年最大一批厄瓜多爾玫瑰降落在中國。京東采銷告訴筆者,今年七夕的厄瓜多爾玫瑰備貨,分三個批次被運抵中國。

第一批8月13日起飛,第二批緊接著在8月17日起飛,最后一批也在兩天后起飛,并且在8月23日的凌晨落地。每一批次的時間間隔時間緊湊,前一批起飛之后沒多久就要緊鑼密鼓地準備下一批,每一批到達之后就要立即安排發出。

由于厄瓜多爾暫時還沒有直飛中國的航線,為了考慮航線銜接和物流便利性,一般需要經過多次轉飛。因此,這批玫瑰的航班路線為基多-邁阿密-香港-上海。

最終來到中國的厄瓜多爾玫瑰等待著被發往全國各地,依然采用的是“空運+冷鏈車”結合的運輸方式,為的還是搶時間。

飛行時間已被壓縮到極致,玫瑰從厄瓜多爾的農場到中國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十數次的轉機、轉運和配送,這其中沒有各環節的高效調度,結果依舊無法達成。

從采摘到鄉鎮再到機場,現代化統一的組織調度起了關鍵作用。厄瓜多爾農場有與京東雙方的數字化調度合作,從采摘、鄉鎮集貨、機場交付,全部由駐場專員協調。一旦某批次玫瑰采摘延遲或者質量不達標,系統自動調整后續航班艙位和通關時間,甚至提前預約機場快速通道,“花到即走”。

調度之中,由于運輸需要跨大洲、跨多國,通關機制的優化同樣至關重要。通關速度和效率降下來,乘飛機、數字化調度贏得的時間,成功都將付之東流。

筆者了解到,憑借鮮切花通關綠色通道,厄瓜多爾玫瑰獲得優先查驗,并享受7×24小時通關服務,并且由于清關流程早已通過數據協同系統提前申報,從飛機落地到鮮花完成通關僅用1.5個小時。

厄瓜多爾玫瑰航班降落至機場后,分貨工作需要立刻進行。貨運倉庫內,一箱箱新鮮的玫瑰被小心卸下,采銷按照預先制定的分貨清單,快速核對每箱玫瑰的品種、數量與品質,確保沒有疏漏。

跨洋鮮花物流就像一場接力,一棒接著一棒,環環相扣,每個“連接處”都不能掉鏈子,時間的計算精確到分秒,玫瑰沒按時起跑、交接棒,就沒法在規定時間沖過重點。

玫瑰落枝后,它的生命需要這樣的精巧計算。

休眠/復活:溫度、濕度還有pH值都要掐準

幾乎全程搭乘飛機被高速調度、轉運的厄瓜多爾玫瑰,還需要在最適宜的溫度、濕度中,“過得舒服”。

最重要的是全體系溫控,誤差不能超過±0.5°C波動。

從采摘到配送,玫瑰始終需要處于2°C—5°C的低溫環境中。京東在每個轉運節點都設置了溫度傳感器,數據實時上傳云端。一旦某段溫差超過±0.5°C,系統自動報警,調度中心可遠程調節冷藏設備。

在花田,被剪下的厄瓜多爾玫瑰會在第一時間被送進莊園旁的預冷處理車間。在這里,玫瑰將經歷首次“休克處理”—快速降溫至4°C,減緩呼吸作用,進入“休眠狀態”。

4℃預冷庫為的是鎖住花瓣水分。隨后,工人們會逐一檢查花瓣、葉片和根莖,淘汰掉不足5%的瑕疵品。裝箱完成后,玫瑰坐上冷藏車,直奔基多機場。

意外悄然降臨。由于天氣原因,原定第二批送達上海的長枝玫瑰中有550枝被轉移到了第三批,這些花朵被攜帶上了細菌,品質隨時會受影響,這導致該批玫瑰將被送回車間處理,而不能搭上原定的航班。隨后,工作人員迅速調整接貨程序,玫瑰被快速送入專用冷庫進行“回溫處理”,避免冷凝水損壞花瓣。“

危機解除,“掉隊”的玫瑰終于登上飛往上海的航班。它們被安置在機艙腹部的恒溫貨柜中,溫度始終控制在2℃—5℃之間。到達浦東機場過完清關流程,厄瓜多爾玫瑰被立即運往冷鏈中心進行處理。

在這里,來自厄瓜多爾的玫瑰迎來最后一重考驗—復活處理。工人將玫瑰取出,重新修剪莖部,放入喚醒液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水、恢復活力。

厄瓜多爾玫瑰的“復活”并非簡單泡水,而是一項生化工程。其使用的是定制喚醒液,其pH值嚴格控制在5.5—6.5之間,為的是模擬玫瑰原生環境。

水質也要經軟化和殺菌處理,避免細菌滋生堵塞莖稈導管。復活后玫瑰的瓶插期可延長至14天以上。

生化工程技術之上,玫瑰的保鮮還需要電子設備,支撐全程嚴格監控微環境數據。通過專業設備監測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微環境數據,完成“粗放儲運”到“精準養花”的跨越。

“就像睡美人被喚醒一樣,”工作人員告訴筆者,“溫度、濕度、pH值(酸堿值)以及各項微環境數據,每一項都要掐準。”

被喚醒的厄瓜多爾玫瑰被分類打包后,依然需要做好防潮、保鮮處理,物流需要全程跟蹤貨物動態。而最后一程配送同樣需要使用冷藏車與保溫箱,配送員手持終端實時監測溫度,確保“枝枝鮮活”。

減損耗、減環節、減稅收“赤道玫瑰”算好成本賬

長距離運輸鮮花,制約成本的原因至少包括三個方面:損耗率、中間環節和稅收。簡單說,就是損耗越高、環節越多、稅收越高,鮮花的成本就越高,到頭來,售價就越高。要讓厄瓜多爾玫瑰經歷長途旅行,依然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必須嚴格控制成本。

減損耗方面,傳統跨境鮮花物流因環節冗長、溫控不暢,損耗率常高達30%—50%。京東則通過端到直采、縮短供應鏈、精準溫控,將整體損耗率控制在3%以內,損耗率大大下降。

一般而言,鮮花需要經過產地、拍賣行/花市、產地批發、銷地批發、花店/超市等一系列中間環節,同時,還要經出口商、批發商、進口商、城市分銷商等多層轉手,最終才能流通至消費者手中。過程中,太多中間商賺差價。

現在,京東直接對接花田,取消中間環節。物流周期從過去7天到10天縮短至3天內,效率提升可達3倍;由于轉手次數減少,玫瑰成本就降下來了。

不惜重金包飛機,大規模采購,且敢直采直銷,這需要零售商具備一定的市場規模,此外還需要有有錢、有能力。這個能力,更多是讓這場玫瑰跨洋運輸,整個供應鏈精密舞動的能力。筆者了解到,京東超市計劃2025在全球范圍內包銷超1億枝鮮花,其中包含厄瓜多爾玫瑰在內的進口鮮花5000萬枝。

當然,成本的下降,還得益于政策紅利的釋放,國家給了減稅“大禮包”。

今年5月1日是中厄自貿協定屆滿生效一周年,自貿協定生效當天,中厄雙方近60%的稅目立即取消關稅。同時,厄瓜多爾的鮮花、香蕉、白蝦、魚、魚油、干花、可可、咖啡等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中方進口關稅將從5%—20%逐步削減至零。

關稅下降的福利,落到厄瓜多爾玫瑰上,每一枝可以節約0.25美元的關稅,折合成人民幣將近1.8元。

筆者手記:赤道火山腳下的玫瑰,飛入尋常百姓家

嬌嫩的厄瓜多爾玫瑰,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原因在于,貿易、技術、組織、調度和全球化進程腳步的加快……一切的改變,讓生鮮—跨境電商這最后一塊硬骨頭,最終被啃了下來。

中國的市民們不僅能在七夕之際,贈予友人一束來自萬里之外的玫瑰,浪漫又珍重。也能享受到其他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優質的生鮮、農產品。厄瓜多爾玫瑰跨越15000公里,也標志著國內外,越來越多高品質、高規格的生鮮農產品在“地球村”加速互通。

今年的熱播劇《長安的荔枝》,講述了唐代小吏李善德將“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的嶺南鮮荔枝運往長安(今西安)的故事。

而今,我國出口荔枝鮮果以千噸計,遠銷全球。茂名的荔枝、敦煌的葡萄、云南的藍莓……同樣遠銷海外,中國優質的生鮮農產品同樣大跨步,正在走出去。中國的開放之門越開越大,全球市場的機遇更加遼闊。

文/方剛

責編 方奕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道二区免费 |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二区 | 日本韩国床震无遮挡高潮hd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一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