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十年禁漁行程近半,長江瀘州段水生生物恢復幾何?

瀘州市融媒體中心 2025-08-19 20:27:33

瀘州境內大小河流共計96條,其中長江瀘州段136公里,沱江瀘州段44.6公里,赤水河瀘州段229公里。該區域內建有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分別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瀨溪河翹嘴鲌和蒙古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龍溪河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2017年1月,長江重要支流赤水河率先試點實施十年禁漁;2021年1月,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進入半程,瀘州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退捕漁民生活安定,禁漁成效持續向好,監測魚類數量大幅增加,生物多樣性恢復迅速,“鳶飛魚躍”的生態勝景頻現瀘州。

江陽區茜草街道長江邊濕地,成群的紅嘴鷗在此棲息越冬  瀘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牟科 攝

科研監測

長江里的它們恢復得很好

十年禁漁進入半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恢復情況如何?

5月12日上午8點,長江瀘州段頭脊梁,一艘快艇穩穩地停在江面上。船頭,一面印有“科學考察”字樣的藍色旗幟迎風飄揚,兩名捕魚人正緩緩收網。網中不僅有長江鱘、胭脂魚、圓口銅魚、巖原鯉、長薄鰍等珍稀魚類,還有中華倒刺鲃、黃尾鲴、花鰱、白鰱等常見品種。

這是由四川大學組織開展的“長江上游特有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水生物資源調查”。

長江瀘州段科研捕撈

漁網全部收起后,各種魚兒被放入提前準備好的水桶中。盡管下網時間不長,但捕撈上來的魚無論是數量還是品種都相當豐富,最大的一條是重達10多斤的長江鱘。對于這條10多斤的長江鱘,捕撈人員黃靜并不感到驚訝,因為往年他們曾捕到過二三十斤的長江鱘。他說,與往年相比,今年捕撈到的花鰱和白鰱數量大幅增加,黃尾鲴的數量也不少。總體來看,長江禁漁4年多來,水生生物恢復情況良好,種群數量也在逐漸增多。

上午10時許,收網工作結束,快艇迅速掉頭趕回瀘州城區濱江路邊的漁政躉船,調查工作隨即展開。

科研人員取下漁獲物,使用專業取樣工具,首先鑒定魚的種類,然后測量體長、體重并確定捕撈尾數。根據科研需求,他們還會從長江鱘、巖原鯉等特有珍稀魚類身上采集一些遺傳樣本,用于進一步分析。完成相關信息登記和樣本采集后,漁獲物被放回長江。

四川大學的科研人員趙鵬全程參與了監測工作,他認為,取樣河段的魚類種群恢復情況較為樂觀。

類似的科研捕撈工作每年也會在赤水河敘永段進行。

“巖原鯉,全長338毫米,體重447.3克;云南光唇魚,體長264毫米,體重315.3克……”2024年9月,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在敘永縣赤水河流域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以評估赤水河流域禁捕效果。

“此次監測旨在評估赤水河禁漁計劃實施效果,連續4天的監測活動已成功記錄了20種魚類。”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后周闖介紹,結合近兩年的監測數據發現,赤水河敘永段魚類種群已增至約30種,其中還監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薄鰍和巖原鯉,赤水河整體生態環境正朝著積極方向發展。

水質改善

珍稀水生物再次歸來

春夏之交,長江瀘州段澄溪口附近水域,波光粼粼的淺水區,魚群異常活躍。它們紛紛游至淺灘撲騰跳躍,瀘州人形象地稱之為“板籽”。

“目前,長江瀘州段內魚類種類超過100種,常見的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等。”瀘州市農業農村局原漁業漁政科負責人王澤佩介紹,每年3月至4月是許多魚類的產卵高峰期,此時水溫約為20℃,正適合魚兒產卵,“魚兒產卵后通常在2至6天內即可孵化”。

長江淺灘上,成群的魚兒在“板籽”

瀘州市生態環境局的江河水質報告顯示,長江瀘州段水質持續保持在Ⅱ類標準,越來越多的珍稀、特有魚類重現長江中,比如子陵櫛鰕(xiā)虎魚、粗唇鮠(wéi)、褐櫛鰕虎魚、洛氏鱥(guì)等。

瀘州市林業竹業局提供的漁業資源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州片區監測到的魚類達100余種,其中土著魚類91種,比2021年增加了8種。

“長江流域的土著魚類種類顯著增多;魚類資源總量明顯增長;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主要經濟魚類的性成熟個體比例顯著提高;長江鱘、胭脂魚、巖原鯉等珍稀水生動物的出現頻率大幅提升。”農業農村部長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西南大學水產學院教授姚維志表示,自全面禁漁以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量呈現恢復態勢,水生生物多樣性水平有所提升。

隨著長江瀘州段流域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也選擇到瀘州棲息、落腳。近年來,遠道而來的紅嘴鷗成為瀘州的常客,冬季的東門口長江邊,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不僅如此,去年2月水鳥遷徙季,瀘州觀鳥協會會員在沱江瀘州段拍攝到了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同時,合江攝影愛好者也在長江邊捕捉到了有著“鳥中活化石”之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的身影。此外,葦鹀也現身瀘州,這種鳥類原本主要分布于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的東北、西北等地。

據統計,近年來,隨著長江瀘州段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長江流域野生鳥類種類已達近400種,意味著全國四分之一的鳥類種類都可在瀘州覓得蹤跡。

“禁漁的目的是恢復自然種群、野生生物多樣性,維持自然生態。”中國科學院院士、魚類生物學家曹文宣指出,越來越多的珍稀水生物種回歸,正是長江禁漁成效的生動體現。

禁漁執法

既“查得清”又“說得明”

長江水生生物恢復向好,離不開對非法捕撈行為的嚴厲打擊。

“那條小船出來了,看,他們準備電魚……”5月12日凌晨,在瀘州長江段納溪境內水域,漁政值班人員通過漁政天網系統發現江面異常,一條預警信息同步上傳。瀘州漁政和長航公安迅速調集人員、車輛和船只,一張圍捕電魚者的“大網”迅速張開。

盡管霧氣彌漫,能見度極低,但借助漁政“天眼”提供的紅外“視線”,執法船只成功向違法電魚船只圍攏并收網。最終,非法捕撈者被當場抓獲。

今年4月,市民舉報赤水河流域九支鎮境內有人從事非法捕撈。執法人員迅速到達現場,借助智慧漁政監控系統的熱成像功能,在徐家祠村14組河岸邊找到了正在實施捕撈的村民。有了“江河電子眼”熱成像技術的支持,非法捕撈人員即便在夜間出動也難逃法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長江流域瀘州境內禁漁干線長、面積大、任務重,“人海戰術”已無法滿足工作需求。如何創新監管方式?智能“天網”的助力,讓涉漁違法行為無所遁形。近年來,瀘州漁政執法部門購置了望遠鏡、夜視儀、無人機等先進執法裝備。僅在赤水河水域就布設了40余個高清攝像頭,每個監控點覆蓋半徑2公里,其中部分具備熱成像功能的激光球機,能夠識別夜間捕魚行為,重點水域實現24小時監控。一旦出現非法捕撈,系統會同步啟動畫面抓拍和錄像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已擁有29艘漁政執法船艇、16架無人機、186個視頻監控點等設備。同時,還將多種前沿感知設備、智能技術和平臺系統全面打通,形成了“全覆蓋、可視化、立體式”的沿江視頻監管體系,確保禁捕水域全景“看得清”,禁漁執法處置“說得清”,區域事件“查得明”。科技賦能,使禁漁執法監管告別了“人盯人防”的時代。除了智能“天網”,日常巡護和宣傳手段也在不斷創新。巡護隊是瀘州禁漁工作中的一支中堅力量。2021年9月,合江縣成立了首支由退捕上岸漁民組成的護魚隊,他們熟悉長江、赤水河及沿岸情況,能夠駕駛機動船進行巡護。截至目前,全市已組建10支漁政巡護隊伍,巡護人員已達155人。

“生態長江,人人共享。禁止捕魚,人人有責……”在江陽區濱江路江堤上,行人靠近路邊燈桿時,頂端的喇叭會自動播放禁漁宣傳內容。這種見人就宣傳的“燈桿喇叭”,在許多人流集中的江堤邊隨處可見。正是這種不厭其煩的宣傳,才讓禁漁政策深入人心。

赤水河畔科研監測

攜手守護

長江變“鳶飛魚躍”的秀場

禁漁前,長江流域漁業資源逐年遞減,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其中“四大家魚”資源量大幅減少,種苗發生量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已迫在眉睫。

2018年,瀘州市完成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81個河道砂石堆場的整治,全面取締了長江干線、赤水河、沱江的89座非法碼頭,長江瀘州段的餐飲船也在年內全部取締。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實施十年禁漁。

截至2021年底,瀘州退捕漁民達1400余人,其中984人具備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對于退捕漁民,轄區政府采取了因戶施策、分類幫扶和多元化安置的措施,實現了百分百轉產就業。

魚兒成群舞東門

那一年,靠長江為生的黃靜也隨大流“退捕上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難以適應上岸后的生活,“打過工,創過業,但總覺得自己不是那塊料。”

從小跟隨父親上船捕魚,黃靜還記得,早年一條漁船可捕撈三四百斤魚,一網撈起至少十多種魚類。隨著長江生態惡化,魚類數量銳減,漁民們不得不面對“魚兒越捕越小、漁民越捕越窮”的現實。

因年輕、有開船技術、熟悉長江水情,上岸后,黃靜常受邀參與科考工作。每年5月及9至10月,科研團隊會在長江瀘州水域開展科研捕撈。重新回到長江上,他的身份從“捕魚人”轉變為“護魚人”,成為長江生態變化的直接見證者。

長江大保護行動的推進,使得水生物種多樣性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這其中也離不開活躍在長江流域的民間“護魚”力量。

作為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永寧河被納入禁漁范圍。在敘永縣江門鎮,有一支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民間“護魚隊”。自成立以來,這支隊伍在當地政府指導下,長期參與禁捕宣傳、河道清理、增殖放流等義務活動,關注永寧河的生態狀況。

今年4月,隊長張萬平和隊員們開展了增殖放流活動,義務捐資購買了10000余尾魚苗,在永寧河江門鎮境內的紫檀口進行放流。到了知天命年紀的張萬平和他的隊員們仍在堅持,旨在改善永寧河的魚類種群結構,促進河流生態系統的平衡。

“自從江邊的餐飲船舶被取締后,江水更清澈,再也看不到水上漂浮的潲水油花了。”游泳愛好者對長江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最直觀的感受。5月16日清晨,從東門口上岸的劉強一邊擦拭著濕漉漉的頭發,一邊感慨:“前些年在長江里游泳,幾乎遇不到魚。這兩年,游泳時經常有魚兒擦身而過,甚至與大魚相撞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碼頭關停、餐飲船取締、漁民退捕……當風平浪靜的長江變成“鳶飛魚躍”的秀場,十年禁漁的成效初步顯現。但姚維志也強調,長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仍處低位,長江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長江十年禁漁,依舊任重道遠!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欧美理论一级在线免费看 | 午夜福利精品a在线观看 | 亚洲精选品质AV在线 | 香蕉在线制服丝袜 | 亚洲综合激情国产一区 |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