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經營貸亂象起底:執照、流水、實體“一條龍”造假,部分銀行審核放水

2025-07-14 19:48:5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暗訪發現,部分信貸中介通過辦執照、“養”流水、找實體等手段包裝客戶資質,騙取經營貸,用于購房、投資金融市場等非經營用途。中介利用銀行風控漏洞,收取高額前期和后期費用。部分銀行審核寬松,利率高,且存在“重形式合規、輕實質審查”問題,加劇風險。監管部門已下發通知提示風險,要求銀行加強貸后管理。部分銀行已加強中介管理,中斷與不良中介合作。

每經記者|劉嘉魁  宋欽章    每經編輯|張益銘    

金融機構推出個人經營貸,主要目的是?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經營發展,但在實際操作中,為了成功獲得貸款,部分地方中介在審核資質上作假,并將獲取的資金挪作他用,讓經營貸偏離了設立的初衷。

經營貸資質如何“全鏈條造假”?中介如何擊穿銀行風控審查?審核寬松的銀行利率有多高?經營貸包裝前后期費用分別有多高?違規經營貸資金流向何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開展了歷時一個月的暗訪調查。

資質造假:辦執照、“養”流水、找實體

“深圳的客戶,有以下其一就可以做經營貸:社保、公積金、企業、工資、房、車、銀行流水、營業執照等。”不止是深圳,在某社交平臺上,多地信貸中介的廣告刷屏。

社交平臺上的信貸中介廣告

信貸中介有何魔力,能一手操辦從經營貸的資質包裝到資金騰挪?

記者以創業者的身份聯系了西部地區的某信貸中介。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公司占據了繁華地段寫字樓的一整層,大廳內標注著“一站式服務”字樣,人頭攢動,一派業務繁忙的景象。

如果你不是個體工商戶,不是小微企業主,甚至壓根兒沒有從事實體經營,是否就與經營貸無緣?記者探訪得知,在一些信貸中介的“包裝”之下,經過辦執照、“養”流水、找實體等造假“三件套”,“零幀起手”也可以獲批經營貸。

中介李明(化名)表示,要做經營貸,“至少要滿足一兩個條件”,要么有營業執照,要么有經營實體。原則上,營業執照滿一年才能辦理經營貸,“但部分銀行滿半年也可以做”。

他透露,如果名下沒有營業執照,可以先去注冊一個。“如果現在注冊營業執照,到年底差不多滿半年了,就能做經營貸了。你可以自行注冊,也可以由我們代辦,費用幾百元,你只需要提供身份證照片,考慮好注冊公司的名稱和經營范圍即可。”

“當然如果你覺得注冊公司的名稱、類型無所謂,我們也可以幫你處理。只是會有個問題,你的實際經營地址和營業執照地址可能會不一樣,在工商系統中會顯示異常,不過這個問題要等實體店開了之后才會出現,也不影響貸款。”李明補充道,另外個體工商戶每年要申報年報,可以自行操作,他們也可以幫忙代辦

待營業執照辦好,接下來就是“養”流水了。

“營業執照辦下來,到可以做貸款之間,還有一段時間,正好利用這段時間處理流水。”李明表示,可以辦理一個經營性收款碼,然后讓親戚、朋友轉賬,從而獲得經營流水。“但要注意,轉進來的錢不要馬上轉出,最好是第二天再轉出去,也就是讓資金過夜。”他解釋道,如果資金馬上轉出,屬于快進快出,銀行對此類流水不太認可。

如果流水不夠,中介公司可以幫忙處理。“更穩妥的方式是注冊營業執照后,然后我們幫你找一個經營實體,你就可以開通銀行的收款碼。相較于微信收款碼,銀聯(銀行)收款碼在銀行眼里更有說服力。”他進一步透露。

表面功夫做好了,最重要的經營實體怎么辦?

“如果有營業執照,沒有經營實體,可以溝通處理。實體的店面、地址、招牌什么的,都由我們來給你做好,供銀行去拍照。”李明低聲道。

而在華東地區,一家貸款中介告訴每經記者,即使公司成立不滿一年,他們也可以將其包裝成合格的公司,從而達到經營貸的放款條件。他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騙貸”。

助貸機構的服務背后,自然有利益驅動。

記者暗訪得知,關于包裝經營貸的費用,分為前期費用和后期費用兩部分。“其中,前期費用包括刷流水300元、找實體600元、銀行客戶經理下戶費300元三部分。共計約1200元。后期費用則是服務費,放款之后才收取。我們是和銀行合作的正規機構,正常情況下,服務費大約(是貸款金額的)1%。”李明透露。

記者了解到,部分不法中介的“流水包裝方案”還包括虛假代發工資、關聯交易轉賬等手段。在貸后環節,中介甚至提供“資金監管”服務。中介通過多個空殼公司賬戶多次轉賬,最終將資金轉入指定賬戶,銀行系統很難追蹤。

前述華東地區的中介則表示,如果走包裝的話,除了貸款利息,借款方還需要支付額外一筆6%左右的手續費,以及5000元定金

根據貸款金額的不同,貸款的包裝所需時長也有差異。如果借150萬元,包裝流程可能需要三個月;如果借200萬元的話,包裝流程可能需要半年。“如果你9月份需要這筆錢的話,現在就需要開始做。”對方表示。

審核放水:信貸中介輕易擊穿銀行風控體系

假資質最終如何獲得真金白銀?銀行的審核關口如何被擊破?

首先,是找準目標銀行。

李明透露,不同銀行對貸款資質審核尺度有別。國有大行一般審核較嚴、利率較低,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一般審核較松,利率較高。據了解,正常情況下,經營貸的年化利率約為3.1%~3.4%,貸款年限為3至5年。但部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年化利率很多都在3.6%以上,甚至可能超過10%。對于銀行來說,降低了門檻,提高了風險,就必須要通過提高利率來對沖,而對于客戶來說,只要審核放松,多出一點利率也無所謂。“只要按時還款,銀行不會查。”這是記者在暗訪中聽到的普遍心態。

其次,是精準把握流程。

要順利通過銀行審核關口,關鍵是要掌握“關口”情況。所謂“蒼蠅不叮無縫蛋”。現實中,很多銀行的審核就存在這樣的“裂縫”。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中介通過長期與銀行合作積累的“數據庫”,能精準匹配客戶資質與產品特性。這樣為他們后一步順利“通關”奠定了基礎。如某些貸款產品存在“隱性準入標準”,對特定行業流水認定相對放寬、接受非主流平臺收入證明等。

這種信息不對稱在技術層面進一步放大。如果銀行線上貸款系統對“經營實體地址”僅作形式核驗,未接入工商登記實時數據,那么中介通過“地址掛靠”方式偽造經營場所的成功率就會更高。

部分銀行“重形式合規、輕實質審查”的傾向也加劇了風險。例如將風控流程簡化為“材料核對清單”,過度依賴標準化模板,忽視對經營場景、資金流向的動態驗證。

最后,是聚焦關鍵節點。

記者了解到,很多中介擅長捕捉時間窗口,利用銀行季度末考核壓力,在特定時段(如6月、12月)集中突破,此時銀行更傾向于完成指標而放松審核標準。

與此同時,部分銀行將客戶經理績效與放貸規模掛鉤,形成“重短期業績、輕長期質量”的導向,導致風控讓位于業務擴張的傾向難以根除。基于此,銀行內部人員與中介的合謀,也成了風險傳導的關鍵節點。

2025年公布的一則判決顯示,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個人金融部客戶經理余某,在2016年至2023年長達七年的時間內,利用審核個人貸款的職務便利,接受貸款中介肖某(另案處理)請托,為其辦理的貸款業務提供幫助,累計收受中介賄賂高達130余萬元。

信貸中介公司內的繁忙景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嘉魁 攝

流向成謎:從樓市到金融市場

違規操作的經營貸,其資金究竟流向何方?

“當年買房時有資金缺口,老房子又不能做抵押貸款,無奈之下,通過信貸中介辦理了經營貸,實際上資金用于購房了。”一位購房者告訴記者。

這只是經營貸資金流入購房環節的一個縮影。一些經營貸以“購貨”“支付貨款”等經營性用途申請,但資金實際流向與經營毫無關聯,支付對象多為房地產中介、金融從業人員等。審計案例顯示,某銀行客戶經理管理的5筆問題貸款中,3筆流向同一房地產公司員工賬戶。

實際上,此前,由于按揭貸款和經營貸之間存在利差,在提前還房貸高峰期,坊間存在諸多關于“貸款置換”“轉貸”等操作手法,一些購房者把高息的按揭貸款置換成低息的經營貸。

也有部分經營貸資金流向了金融市場除了投向理財產品,部分資金甚至通過隱蔽渠道流入股市、基金等高風險領域。例如,上海嘉定某村鎮銀行因經營貸違規流入股市被罰170萬元。此外,部分借款人注冊空殼公司套取經營貸后,投資私募基金等非標資產。

此外,通過偽造經營資質、關聯交易轉移資金,部分貸款流入民間借貸市場或小額貸款公司,形成資金空轉。

記者從西部地區某銀行了解到,該行收到通報,近期部分銀行機構發生貸款詐騙案件,案情過程為:涉詐貸款業務由中介機構推薦,通過偽造借款人申貸資料、短期內在多家銀行申貸、偽造銀行印章私自注銷抵押登記等手段,實施貸款詐騙活動,貸款種類主要涉及一手房住房按揭貸款和普惠型經營貸款,不排除非法中介組織職業背債人共同實施貸款詐騙。

其作案手法多樣,其中包括精心包裝貸款人資質。借款人通過偽造職業、收入證明和銀行流水,提供同一房產的二手房交易合同,先后向不同銀行機構申請二手房住房按揭貸款。

據記者觀察,監管部門曾下發相關通知,提示銀行違規“轉貸”風險,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并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要求銀行加強貸后資金流向監測和用途真實性管理,關注經營用途貸款發放前后借款人提前償還住房按揭貸款的情形,嚴防內外勾結、誘導借款人違規使用經營用途貸款等問題發生。

銀行警醒:全面加強中介管理,中斷與不良中介合作

記者從西部地區某城商行獨家獲悉,近期該行印發內部方案,全面加強貸款詐騙風險防范工作。

“我們已經加強了中介管理。”該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對記者透露,該行著重加強了合作方中介的準入、合作、退出全流程管理,并逐步對合作方中介進行名單制管理,將合作期間誘導或聯合借款人騙取銀行貸款的合作方中介納入黑名單。

除了強化中介管理,部分銀行甚至公開表示不與中介合作。

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宿州農商銀行聲明,不與任何貸款中介機構或個人開展普惠貸款業務營銷合作。

一名銀行業資深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遏制不法中介助貸亂象,應做到從“形式審查”到“實質穿透”。例如科技賦能風控,引入大數據分析企業真實經營狀況,比對水電費、社保繳納、稅務數據等非財務指標;延長貸后跟蹤周期:對經營貸資金流向實施“3至6個月動態監測”,而非僅依賴放款時的合同備案;建立“黑名單”機制,將頻繁更換注冊地址、無實際經營痕跡的企業列入高風險名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AV | 亚洲欧美成α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6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 | 中文字幕s级优女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