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16:45:29
每經記者|陳植 每經編輯|廖丹
當前,科技創新債券“供需兩旺”。
過去一周,一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投資部張剛(化名)忙于認購科技創新債券。
5月7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同步出臺《關于推出科技創新債券 構建債市“科技板”的通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正式推出科技創新債券。
Wind數據顯示,自5月9日首批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起,截至5月14日,各類機構已發行和待發行科技創新債券77只,規模合計超過1700億元,其中銀行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規模達到1200億元,占比超七成。
“過去一周,我們每天都在參與科技創新債券的認購。”張剛向記者透露,截至5月15日收盤,他所在的理財子公司已認購逾30億元,主要由銀行與國有大型企業發行的多只科技創新債券。當前他們對科技創新債券的投資也都采取持有到期策略,與其他機構投資者類似。
在他看來,當前科技創新債券“供需兩旺”,一面是銀行、保險資管、公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爭相認購,一面是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主體日益增多,相關債券供給持續擴容。
記者注意到,近日多家銀行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因全場申購倍數超過1.4倍,還選擇行使超額增發權。比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2025年首期科創債的基本發行規模為100億元,由于全場申購倍數大于1.4倍,增加發行10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此外,浦發銀行首期科創債的基本發行規模為100億元,因為全球申購倍數超過1.4倍,也相應增加發行50億元。
一位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通過微信采訪向記者指出,上周以來他們正積極認購銀行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究其原因,一是銀行所發3年期科技創新債券的票面利率在1.6%~1.7%,高于同期國債收益率逾10個基點;考慮到未來貨幣政策適度寬松預期猶存令債券收益率中樞水準繼續下行,當前增持科技創新債券并持有到期,可以增厚整個債券投資組合收益;二是某種程度也能緩解債券市場資產荒所帶來的配債困擾。
“今年前4個月,每天我們都在四處詢價,尋找投資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債券,但要找到這類債券難度不小。如今,隨著科技創新債券供給增加,我們的選券范疇驟然擴大,配債難度也相應低了不少。”他告訴記者。隨著5月14日相關部門發布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提出“將優質企業科創債納入基準做市品種”,目前他所在私募基金正著手探索科技創新債券的交易型價差獲利投資策略。
記者梳理多家銀行、股權投資機構、科技企業所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募資用途發現,當前科技創新債券募資主要流向三個方面,一是通過股權、債券、基金投資等形式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二是發放科技創新領域貸款;三是補充公司營運資金等。其中,多家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企業表示,募集資金的逾70%都將通過股權、債券、基金投資等形式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
由于科技創新領域發展面臨科技項目孵化周期較長、經濟效益不確定性較大、科技競爭壓力較高等挑戰,加之股權投資基金本身存在高風險高收益的運營特征,投資人緣何敢于積極認購科技創新債券,頗受市場關注。
上述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向記者透露,目前投資人對科技創新債券的投資價值評估,仍高度關注發行主體的信用評級、資產規模、經營穩健性與再融資能力。由于當前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主體主要是銀行、大型國有企業與地方引導基金,因此投資人都將科技創新債券視為“高評級產業債或金融債”進行投資配置。
5月9日,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的指導下,成都先進制造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先進投資”)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創新債券順利簿記發行,發行規模3億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1.95%,創全國同品種、同期限歷史最低發行利率。此前,成都先進投資獲得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的AAA信用等級。據悉,本期債券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四川省先進制造投資引導基金等重大項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及先進材料等前沿科技創新領域,開展基金和股權投資。
Wind數據顯示,除了銀行大規模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就非金融企業而言,國企發行人發行規模占比73%,也是非金融企業科技創新債券的主要發行力量。
在張剛看來,在科技創新債券發行初期,投資人關注發行主體信用評級的投資策略“無可厚非”,因為由于眾多科技企業的發展狀況不一,沒人能準確預判科技創新債券的資金投向能否實現可觀的投資回報與足額的本金返還。但當兩三年后,越來越多投資人會根據首批科技創新債券的實際到期兌付狀況,將投資目光投向相關債券所投資的股權投資基金,觀察基金能否創造良好的投資回報,相關科技企業是否實現穩健的業績成長等,以此作為他們研判未來科技創新債券能否到期兌付并創造超額回報的關鍵因素。
記者多方了解到,為了平抑投資風險,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募私募基金與保險資管機構對銀行所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的認購興趣似乎更高,這也是部分銀行科技創新債券得以行使超額增發權的一大原因。
這也給銀行加碼科技金融業務引入更多的“金融活水”。
張剛認為,盡管銀行所發的3年期科技創新債券票面利率約在1.6%~1.7%,略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但若要計入銀行獲取存款的營銷成本與運營成本,通過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的實際綜合募資成本反而略低于存款獲取方式,有助于銀行進一步壓低科技企業貸款的綜合利率。
此外,當前科技創新債券的存續期普遍在3至5年,與銀行向科技企業發放中長期貸款的期限相匹配,既可以緩解銀行“短存長貸”所造成的資金期限錯配風險,又能引導更多資金變身耐心資本,支持科技企業穩健發展。
記者多方了解到,在積極認購科技創新債券并采取持有到期策略鎖定收益率同時,部分私募基金與資管機構也開始探索交易型價差獲利投資機會。
上述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告訴記者,目前多數銀行發行的3年期科技創新債券票面利率約在1.6%~1.7%,光靠持有到期策略是難以滿足私募產品或理財產品年化逾2%的收益預期。因此,私募基金與資管機構要么適度加杠桿投資科技創新債券或尋找其他高收益債券品種,要么積極探索交易型價差獲利機會增厚收益。
他透露,令他們著手探索科技創新債券交易型價差獲利策略的催化劑,是5月14日相關部門發布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其中提出“將優質企業科創債納入基準做市品種”,這意味著被納入基準做市品種的科技創新債券品種有望獲得更好的交易活躍度,從而產生相應的流動性溢價與價差套利投資機會。
記者注意到,上交所適度調整了科技創新債券納入基準做市券的門檻,從原先30億元規模調整至20億元。
所謂債券做市業務,是指做市商在交易所債券市場持續報出做市債券品種的雙邊買賣價格,以及對投資者的詢價請求進行回復并達成交易的行為,此舉有助于提升相關債券品種的交易活躍度與價格發現能力,引導更多資本積極參與相關債券投資。
在作出上述調整后,當前上交所的信用債基準做市債券品種主要包括規模逾30億元的公司債券,以及規模逾20億元的科創債。
這位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們已將規模逾20億元,發行主體為銀行與大型國有企業的科技創新債券納入交易型價差獲利投資策略的研究對象,因為他們認為這類債券有著更高幾率被納入基準做市品種。
與此同時,他所在的私募基金還在嘗試研究科技創新債券與科創債ETF之間的量化套利投資機會。
記者獲悉,為了引導投資機構加大科技創新債券的投資,當前部分公募基金正在推進創設科創債ETF,同時相關證券交易所也將支持科創債 ETF通過質押做市等機制提升流動性,并支持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中長期資金加大對科技創新債券以及科技創新債券相關產品的配置。
這位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告訴記者,盡管科創債ETF還需一段時間才會面世,但他們已開始未雨綢繆,正研究部分規模較大、高信用評級的科技創新債券的交易活躍度與價格波動趨勢,為相關債券與科創債ETF之間的量化套利投資“打基礎”。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31176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