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4-06-19 15:56:08
中企出海:如何從簡單的“走出去”邁向更深層次的“全球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出海”,從簡單的“走出去”邁向更深層次的“全球化”戰略布局。
據商務部、外匯局統計,2024年1-4月,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3801.9億元,同比增長5.1%(以美元計為535.3億美元,增長1.4%)。其中,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163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人民幣3434.7億元,增長18.7%。
這一轉變不僅體現了中國企業實力的增強,也展示了中國企業適應國際環境、融入全球市場的決心和智慧,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加速全球化發展布局,以出海作為企業價值的新增長點,賦能企業韌性發展。
過去,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多以“走出去”為主,主要是通過簡單的產品出口、設立海外銷售機構、收購來拓展國際市場。本世紀初,中國加入WTO,大量海外資本和企業涌入國內之時,就有大量具有開拓意識的中企在海外開疆擴土,TCL收購全球規模領先的彩電企業湯姆遜,聯想收購IBM的電腦業務,傳音控股在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時代都牢牢占據非洲第一的角色。
如今,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國際貿易格局的調整,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高科技產品正替代服裝、家電、基建等成為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的新殺手锏。此外,TIKTOK,SHEIN(希音),TEMU(拼多多海外版),微短劇也成為中國企業和產品在海外發展的新力量。
但中國企業的出海潮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內卷”變成“外卷”,導致企業利潤下滑,同時有些企業因為忽視了出海過程中的風險,反而因為出海帶來資源的徒勞消耗,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中國企業開始意識到,單純的“走出去”已無法滿足企業長期發展的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尋求“全球化”的發展路徑。
全球化意味著企業需要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配置要素、開拓市場,實現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動和優化配置。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不僅要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研發中心、銷售網絡等實體機構,還要加強與國際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成果,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和訊作為與中國經濟并肩同行,與中國上市公司攜手共進的資深財經媒體,為探索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競爭格局中的核心動力與持續發展潛力,將聯合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6月21日在上海舉辦《上市公司發展思享會——中國企業出海研討會》
本次論壇特邀業內專家,出海企業代表,出海服務商共聚一堂,聚焦企業出海必要性、出海陷阱與風險、出海業務發展等話題,探討中國企業出海機會和面臨的潛在風險,為中國企業出海之路提供具有借鑒意義的參考,助力更多的中國企業精準發力第二增長曲線。
同時,本次論壇還將啟動“中企出海先鋒榜單”評選儀式,立足全行業及品牌,尋找企業出海領航者、創新者和優質服務機構,看先鋒代表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以出海先鋒的實踐,為更多出海企業提供一份優秀模范樣本,幫助更多中國企業駛向國際市場,提升核心價值!
更多關于中企出海熱點內容,敬請關注6月21日《上市公司發展思享會——中國企業出海研討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