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7 18:56:39
每經記者 黃辛旭 每經編輯 裴健如
“市場經濟環境下,價格戰是最常規的競爭手段,完全不打價格戰是不可能的,但只會打價格戰也是沒有未來的。”日前,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在2024中國重慶汽車論壇上表示。
進入2024年,汽車行業整體庫存壓力加大,新一輪“價格戰”掀起。整個行業陷入卷價格、卷配置、卷速度、卷流量,甚至卷老板的氛圍之中。
一邊是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另一邊則透過數據傳導出市場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顯示,今年5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2%,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
在極度內卷的市場環境中,汽車企業怎樣才能踐行長期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面對未來新趨勢,汽車企業又將如何調整發展戰略?面對上述問題,在2024中國重慶汽車論壇上,汽車行業大佬們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車市內卷的本質是競爭
“最近行業卷出了四個‘老漢’,(大家)都開始直播帶貨。”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的一句戲言,道出了車市當下內卷的現狀。
事實上,從“蔚小理”創始人在各社交媒體平臺積極“刷臉”到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為小米汽車“吸粉”,越來越多的車企高管開始走進直播間,希望接住“潑天的流量”。這也被行業認為,車市的內卷到了新高度。
“我認為‘卷’是良幣驅逐劣幣的過程,‘卷’本身意味著追求卓越,這會卷出中國品牌的新高度,會卷出用戶利益的最大化,為用戶真正創造價值。我相信未來十年,必將會有更多的中國品牌‘卷’成世界級品牌。”朱華榮說。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對此持有同樣的看法。“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競爭,‘卷’的本質就是競爭。所有的企業家要擁抱、參與這種‘卷’。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不必焦慮。”在他看來,國內的家電、手機行業的巨頭企業經過優勝劣汰,逐漸發展成世界級品牌,汽車行業同樣也要經過這樣的過程。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則認為,車市內卷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如果市場化水平高,法律健全,執法嚴格,透明公平競爭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壞事。任何產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表現在投入產出比方面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李書福說。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車市內卷,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提出,“卷”下去并不是辦法。他表示,當新能源汽車純電占比達到50%時,建議相關部門研究一下“油電同權”。“企業目的是盈利,是為國家作貢獻,為社會作貢獻,交稅、就業。沒錢賺、沒有效益,企業不可能生存。”曾慶洪強調稱。
下半場將以技術戰和價值戰決勝
雖然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但國內車市仍有不少亮點。比如,自主品牌今年前4個月的市場份額超過60%;今年4月上半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50%大關;自主品牌在出口方面可圈可點。但王俠認為,新能源車和燃油車、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之間的競爭,離終局甚遠,各自都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車企在上半場可以憑先發優勢、資本優勢或速度取勝,但下半場必須用體系能力、持久能力、應變能力和差異化的核心能力取勝。”王俠認為,汽車行業競爭的下半場以價格戰開場,但最終要以技術戰和價值戰決勝。
目前,電動化競爭的上半場遺留下來的續航問題、快充問題、電池安全問題等仍有待繼續突破。而當汽車進入到智能化競爭的下半場,智能駕駛、AI上車等仍處在技術“洼地”。
“所謂的汽車性能與安全科技就是汽車企業不斷挑戰物理極限的科技,也是汽車企業追求性能、配置、成本、挑戰最優應用組合極限的科學探索,這種能力的形成需要實踐的總結和時間的沉淀。當今中國不缺造車的企業,欠缺的是有創新力的汽車零部件生態環境,欠缺的是有原創能力的汽車安全軟硬件科技公司,欠缺的是有競爭力的工業軟件供應商及具備原創能力的汽車公司。”李書福認為,車企還需要把握住機遇,在很多領域持續尋求技術突破。
王傳福則認為,在接下來的競爭中,車企可以以垂直整合的方式掌握更多的技術。“新能源汽車完全是一個嶄新的行業,在創新的過程中,各種技術的疊加、集成、創新尤為重要。比亞迪率先建立了高度垂直整合的平臺,打破了很多行業之間的壁壘。這樣的話,可以在這場高度競爭的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的革命中起到領先的地位??赡芪磥恚覀円矔鸱郑I務),回到專業化分工模式。但現階段還得垂直整合,帶來創新、效率以及成本的優勢。”王傳福說。
面對接下來的智能化競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特別對特斯拉FSD(全自動駕駛系統)即將進入中國一事發表了看法。他表示,特斯拉FSD的引入,不僅是對現有格局的一次挑戰,更是中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的一次重大機遇,將促進中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由智能駕駛到自動駕駛的躍遷。“特斯拉FSD的進入,可以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學習中進步,我們可以實現齊頭并進。”張興海說。
車市競爭不止,一時難以分出勝負。王俠認為,汽車行業競爭的下半場不是收官戰,或許比上半場還要漫長,甚至還有加時賽,所以車企一定要堅定地踐行長期主義,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