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時隔四年“回歸”!世界氣象組織預計“拉尼娜”今年出現概率高達70%,創紀錄高溫后全球或迎些許涼爽,專家提醒全球農業減產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4 19:44:56

◎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柴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拉尼娜可能會帶來全球農業減產風險。全球來講,拉尼娜現象會導致某些地區降雨增多,但也可能在南美洲等地區引發干旱。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蘭素英    

近期,全球多地進入“炙烤”模式,持續的熱浪讓人幾乎難以忍受。以印度為例,有居民表示,在酷熱的天氣下觸碰汽車方向盤都會被燙傷,“水龍頭里的水跟開水沒什么區別”。據央視新聞6月1日報道,過去24小時內,印度奧里薩邦、比哈爾邦、拉賈斯坦邦和北方邦等地至少有85人死于可能與炎熱有關的疾病。其中,有33名是選舉工作人員。

世界氣象組織(WMO)于日內瓦時間6月3日發布報告稱,在2023年至2024年前幾個月造成全球氣溫飆升和極端天氣的厄爾尼諾現象有結束的跡象,但今年晚些時候可能會再次出現拉尼娜現象,這或使全球在經歷創紀錄高溫后體驗些許涼意。

WMO全球長期預報制作中心的最新預報顯示,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幾率將在7月~9月間增至60%,在8月~11月間增至70%

由于拉尼娜現象會加強地區氣候特征,使得干旱地區更干旱、潮濕地區更潮濕。全球的農作物市場可能也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柴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拉尼娜可能會帶來全球農業減產風險。全球來講,拉尼娜現象會導致某些地區降雨增多,但也可能在南美洲等地區引發干旱。而南美洲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和大豆產區之一,如若遭遇干旱,勢必將對全球農作物價格造成波動。 

概率達70%!拉尼娜預計將在今年出現

WMO全球長期預報制作中心的最新預報顯示,2024年6月~8月期間出現中性天氣或過渡到拉尼娜現象的幾率相同(均為50%)。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幾率將在7月~9月間增至60%,在8月~11月間增至70%,這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5月20日公布的最新報告基本一致。

WMO報告稱,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大范圍海洋表面溫度變冷,同時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發生變化。每次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因其強度、持續時間、發生時間以及與其他氣候變異模式的相互作用而不同。在許多地方,特別是熱帶地區,拉尼娜現象產生的氣候影響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



圖片來源:WMO報告截圖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柴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都是發生在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洋與大氣系統中的自然現象,它們的“相反”主要體現在海水溫度和氣候效應上,簡而言之,拉尼娜現象是導致海水異常降溫,厄爾尼諾是讓海水異常升溫。

“拉尼娜現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異常降溫,使得這一區域的氣候會更加干冷,例如導致東南亞和澳大利亞降雨增多,南美洲西海岸則可能更加干燥。而厄爾尼諾現象則是指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升溫,使得這一區域的氣候變得更加濕暖,通常會導致例如南美洲西海岸降雨增多,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干旱等。”柴利教授對記者進一步解釋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WMO對年內拉尼娜現象出現概率的預期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5月20日公布的最新報告基本一致。

NOAA預計,在5月~7月,厄爾尼諾現象將過渡到ENSO中性狀態(既不是厄爾尼諾現象也不是拉尼娜現象)。此后,拉尼娜現象在6月~8月發生的概率將達到49%;7月~9月發生的可能性為69%。對比2月的預測報告,拉尼娜現象發生時間預期稍有提前。

過去65年已發生9次重大拉尼娜事件

芝商所(CME)的數據顯示,自1959年NOAA開始用海洋厄爾尼諾指數 (ONI) 衡量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以來,曾發生過九次重大拉尼娜事件。所謂重大拉尼娜事件,指ONI值低于-1℃(重大厄爾尼諾事件則是ONI值超過1℃)。

上一次全球出現拉尼娜現象出現在2020年10月~2023年4月(隨后出現厄爾尼諾)。到2021年12月,太平洋中部/中東部赤道帶的水域溫度明顯低于正常水平。更寬泛地說,太平洋靠美洲一側大部分水域的溫度低于正常值。與此同時,大西洋的海面溫度顯著高于正常值。

圖片來源:芝商所

通常而言,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

而就拉尼娜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規律,柴利教授對記者指出,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循環過程,通常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循環。

他解釋說:“這個循環通常每2~7年發生一次,每個階段可以持續幾個月到幾年。具體來說,厄爾尼諾現象一般會持續9~12個月,有時甚至長達兩年。而拉尼娜現象的持續時間可能略長,通常為1~3年。這兩種現象并不是完全對稱和定期出現的,它們受到全球氣候系統中多種因素的復雜影響,包括海洋、氣候和大氣條件等的變化。例如,2020年底至2022年的中等拉尼娜現象之后,我們經歷了厄爾尼諾,這就是ENSO循環的一部分。”

WMO副秘書Ko Barrett強調,“厄爾尼諾現象結束并不意味著長期的氣候變化過程暫停,由于溫室氣體排出,我們的地球將持續變暖。”

WMO還表示,盡管受到2020年至2023年初多年拉尼娜現象的“冷卻”影響,過去9年仍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由于大氣中存在額外熱量和水分,極端天氣仍會持續出現。

全球農作物市場有何影響?

WMO定期發布的《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GSCU)顯示,在近赤道的東太平洋以外的所有地區,普遍高于正常水平的海面溫度預計將持續下去。因此,據預測,幾乎所有陸地地區的氣溫都將高于正常水平。GSCU納入了北大西洋濤動、北極濤動和印度洋偶極子等其他主要氣候變率模態的影響。

WMO還稱,南美洲最北部、中美洲、加勒比海、大非洲之角北部和薩赫勒地區、亞洲西南部部分地區和海洋大陸中部的降雨量預計高于正常水平。

2024年6月至8月降雨的概率預報(基準期為1993年~2009年) 圖片來源:WMO

由于拉尼娜現象會加強地區氣候特征,使得干旱地區更干旱、潮濕地區更潮濕。全球的農作物市場可能也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柴利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拉尼娜可能會帶來全球農業減產風險。全球來講,拉尼娜現象一方面會導致某些地區降雨增多,例如東南亞(水稻等)和澳大利亞(小麥等),這些地區的農作物生長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其他地區引發干旱,如南美洲(玉米等),這些地區的農業生產將遭受風險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南美洲的玉米和大豆出口占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南美洲若出現干旱,將對全球的農作物價格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以史為鑒,在此前發生的九次重大拉尼娜事件中,前七次與農作物價格普遍下降的時間段呈現相關性。

在1971年1月、1973年8月、1984年12月、1988年6月、1998年9月和2007年10月拉尼娜現象開始后的12個月里,玉米、小麥和大豆產品的價格普遍下跌。但在1971年至2007年間,1975年7月開始的拉尼娜現象是個例外,彼時大豆價格出現上漲,玉米和小麥價格則相對保持不變。

而在2010年和2020年出現的拉尼娜事件中,情況卻有了不同:玉米和大豆產品的現貨價格在2010年8月拉尼娜開始后的12個月內出現上漲,而小麥價格小幅下跌;在2020年10月拉尼娜現象開始后的12個月里,玉米、小麥和大豆價格上漲,豆油價格上漲顯著,只有豆粕價格下降。

圖片來源:芝商所

柴利教授對記者解釋稱,上一次的拉尼娜現象(2020年~2022年)帶來的干旱天氣讓巴西的玉米和大豆種植遭受了巨大損失。這可能就是當時農作物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而且,媒體報道顯示,阿根廷等多地區也遭遇了干旱天氣。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之一,該國東部沿海的大豆產區降水量偏少,影響了作物生產,因而導致2020年下半年美國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暴漲。

圖片來源:芝商所

而從二級市場表現看,在以往的拉尼娜事件,農業板塊漲幅十分明顯。

在2007年8月~2008年5月、2010年6月~2011年5月這兩次中等規模的拉尼娜現象期間,A股農林牧漁指數均有大幅上漲,2017年11月1日~2008年2月29日,該指數上漲18.89%;2010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漲幅高達48.20%。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8937252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拉尼娜 農業 拉尼娜 氣候變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性爱在线网站 | 天堂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精品区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 免费国产精品自产拍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