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1 21:23:04
“穩住經濟大盤”成為當下刷爆媒體的熱詞。
自國家定調后,多地地方政府紛紛跟進出臺穩經濟穩增長政策。在這個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上,5月29日,西咸新區搶抓時間窗口,因地制宜迅速出臺了“穩增長23條”政策。
作為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同時也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總窗口,西咸新區23條政策不僅覆蓋全面、組合式出招,且針對性極強,直擊當前區域經濟穩定和中長期高質量發展問題,真金白銀促投資,夯實產業經濟,刺激市場主體長期預期,保證就業蓄水池,諸多政策力度空前,看點十足。
01?
拿真金白金獎勵
市場主體是穩經濟的壓艙石,而政府財政手段是經濟施政的重要工具。
因此,“西咸23條”一個最大特點是,先立足當前,針對經濟的力量載體市場主體,拿出真金白銀去補貼和獎勵,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粉巷財經注意到,23條政策中有15條涉及各種獎勵和補貼,服務對象涵蓋產業、企業和個體等多層次市場主體,主體覆蓋更廣。
比如產業投資上,在《西咸新區應對疫情影響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獎勵政策》的基礎上,予以再加碼。對今年6月、7月、8月新開工、社會主體投資的產業類項目,再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補貼,即申即享。
要注意的是,這種投資補貼細則上僅針對社會投資類項目,產業項目是指先進制造、電子信息、臨空經濟、科技研發、文化旅游、總部經濟和都市農業等領域項目,不包含單純購置類項目。
該條政策旨在通過投資這架馬車來穩經濟,同時與西咸新區的產業布局相契合,能看出西咸新區發展經濟的長期主義心態,即注重產業落地和實體經濟。
針對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企業,比如對現有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運行補貼。對今年6月納入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統計名錄庫的企業,再一次性額外獎勵20萬元,下半年納入統計庫的,獎勵10萬元。同時,亦以獎勵的方式鼓勵工業企業技改提升。
真金白銀獎勵的同時,“西咸23條”亦想方設法為市場主體減負,體現財政政策進一步發力為困難領域紓困的作用。
比如免申即享的系列政策,對于新區重點項目,最高不超過30萬元的標準,給予電費補貼;降低出讓地塊保證金的繳納比例最低至20%,允許受讓人分期繳付土地出讓價款;加快項目審批手續辦理,推動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實行企業訴求“雙周動態清零”等。
市場主體層面,中小微企業的困境亦得到關注,如減免企業房租。退還增量和存量留抵稅額等減負政策。再如鼓勵金融機構讓利小微企業,加大貸款貼息,地方金融組織支撐等,通過適當的金融政策為市場主體補血。
“這些無不是當前經濟發展領域迫切急需的解決的問題,當下而言,能立竿見影恢復的是市場主體的投資信心及激發其活力。”地方經濟觀察人士評價稱。
同時,這些政策下均有詳細的實施細則,包括申報主體限制、申報所需資料、申報部門、時間區間等,以方便企業等市場主體申報享受政策紅利。
02?
穩定企業長期預期
發展產業經濟是地方政府穩經濟的利器,而穩定投資和保增長,企業一定是市場的主體和核心。
除拿出真金白銀去解決當下困境,西咸新區更是從發展產業經濟和穩定企業長期預期的角度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區域經濟的中長期發展蓄勢。
比如從“西咸23條”的覆蓋主體看,政策扶持亦涉及先進制造業及新興產業,以及產業中的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主體。
先進制造業方面,西咸新區對于上半年產值增長5%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和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企業,給予3-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政策類型為免申即享。
具體細則為2021年度產值在10億元以上,且2022年上半年產值同比增長5%(含)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給予每家企業50萬元的一次性基礎獎勵;增長超過5%部分按比例增加獎勵,每增加1%,增加2萬元的獎勵,累計最高獎勵100萬元。
2021年度產值區間在1億元至10億元且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長5%,給予每家企業10萬元的一次性基礎獎勵。增長超過5%部分,累計最高獎勵50萬元。區間在2000萬元至1億元的,一次性基礎獎勵為3萬元,超過5%的部分,累計最高獎勵則為30萬元。
眾所周知,西咸新區是陜西最大科創平臺“秦創原”的總窗口,先進制造業是區域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高科技企業是區域錨定的核心主體,給予此強補貼和獎勵,明顯是為區域經濟長遠的高質量發展蓄力。
數據統計,今年1-4月,已有總投資925億元的49個重大產業項目簽約落地西咸新區,引進內資662.9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2億美元,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家,中國500強企業4家,行業龍頭企業8家,展示了“秦創原”總窗口的產業吸引力。
穩定企業長期投資預期上,政策提出培育更多市場主體來做增量和刺激信息。對今年6月新辦企業登記為一般納稅人,實繳資本不低于100萬元,存續期滿6個月且產生經濟貢獻的,給予每家1萬元補貼,企業可即申即享。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西咸的政策圍繞新區產業定位做長遠規劃,刺激企業長期投資預期,留足了市場主體發展的空間,體現了政策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眼光。”
03?
抓住就業蓄水池
在眾多經濟指標中,歸根結底兩個指標最重要:物價和就業。這兩個指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關系到政治和社會穩定。
“西咸23條”政策含金量的體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抓住了就業蓄水池,直指穩經濟及發展經濟的核心。
在短期恢復和刺激信心上,以上政策繼續延長原有政策期限,如自今年7月1日起,再次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率政策1年,政策執行期限至2023年6月30日。
細則為延續失業保險費率由2%降低至1%,其中:用人單位繳費比例由1.5%降低至0.7%,個人繳費比例由0.5%降低至0.3%;延續工傷保險費率在行業基準費率的基礎上下浮50%。如是降幅極大地為企業和個體減負,從而降低失業風險。
同時,在落實階段性社保費緩繳政策上,將享受主體范圍擴大,不僅覆蓋企業,亦覆蓋個體,對一季度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可申請緩繳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緩繳期不超過六個月。
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零售、旅游行業的參保企業納入重點支持范圍,可允許緩繳期限不超過一年。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鐵路運輸5個特困行業實施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三項社保費用政策。
而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體工商戶和各類靈活就業人員,2022年繳納養老保險費有困難的,可自愿暫緩繳費至2023年底前補繳。
粉巷財政注意到,以上社保緩繳政策后附了申請主體、緩繳期限、緩交險種、申請方式 、辦理方式等細則,并且附上了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以方便主體詢問及申報,體現了地方政府的人性化服務和精細管理細節。
長遠上,西咸新區則注重穩定和獎勵市場主體企業的方式來保就業,如對于新區規上工業企業以5月參加社會保險人數為基數,承諾年底前不裁員的,按照每名參保職工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穩就業補貼,最高100萬元。
為了支持企業擴崗促就業,政策對新區企業今年6月起新招錄員工、簽訂1年以上(含1年)勞動合同并有繳納社會保險記錄的,按每人2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04?
擬發放千萬消費券
事實上,市場信心的恢復,除了企業投資端,另一端消費端亦舉足輕重,23條政策亦針對消費端的信心重建及促進消費市場,做了因地制宜和對癥下藥的政策設計。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穩經濟政策最直觀的體驗就是消費券,汽車尤其新能源車是促消費中的關鍵發力點,為此西咸新區今年6月發放1000萬元專項汽車消費券,鼓勵消費者在新區限額以上汽車銷售企業購置汽車。
補助標準為:第一檔,購車發票金額在10萬元(含)以上20萬元(不含)以下,補貼1000元/輛;第二檔,購車發票金額在20萬元(含)以上30萬元(不含)以下,補貼2000元/輛;第三檔:購車發票金額在30萬元(含)以上,補貼3000元/輛。該汽車消費券西咸新區限額以上汽車銷售企業銷售的各類車輛,均可使用。
新能源汽車作為西咸新區重點發展的核心產業之一,汽車消費券對于刺激消費市場和區域產業發展無疑為雙贏。
為了推動消費市場主體迅速回穩。西咸新區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市場主體按經營類型、規模分檔,每家給予一次性500元、1000元、5000元、1萬元補貼。同時,發放2000萬元綜合消費券,用于以上市場主體開展促銷活動。
作為文旅熱門打卡地,西咸新區亦有針對性地刺激文旅市場盡快復蘇。對新區內旅行社、分社招攬過夜游客入住新區星級酒店、限額以上酒店、等級民宿的,對相關旅行社每人次獎勵30元,單家獎勵最高20萬元。對于承辦省、市和新區重大文旅活動的新區企業或單位,給予活動總費用的30%補助,每家企業最高100萬元。
粉巷財經注意到,西咸新區作為秦創原總窗口,此前已經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如秦創原15條、營商環境18條,做實做強區域內產業基礎和企業主體,而在穩經濟大盤這個大局面前,西咸新區反應迅速,對政策理解得也很深刻和到位,這次的23條則力度更大,范圍更廣,期限更長,針對性更強。
“以上政策體現出西咸新區對穩經濟的信心和決心,按照西咸新區規劃,其到2025年形成2個500億級、3個200億級、7個50億級規模的產業鏈,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未來可期。”上述人士表示。
(文中圖片均來源于西咸新區官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