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8 20:51:11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吳永久
“十幾年之前的財富來源是地產,現在的投資所得財富越來越重要”,福布斯中國總編輯范魯賢在近日第二屆智道私募峰會說到。
正如所說,投資所得財富越來越重要,而這其中私募基金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得到了充分發展。2015年1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不足7000家,備案私募基金不足9000只,認繳規模為2.11萬億元,然而三年半后,截至2018年4月底,上述對應的三家數據已經變為2.36萬家、7.25萬只和12.48萬億元,僅規模就增長了近5倍。
尤其是2018年4月發布的資管新規,對資管業務的穩健發展奠定了基礎和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勢下,私募行業又有什么新的變化?政策的變化對私募公司又有何影響呢?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現將四大私募觀點梳理如下,以饗讀者。
“從這些年量化交易的變化來說,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在具體的交易環境上”,專注量化對沖領域的千象資產創始合伙人陳斌首先說到:“2014年、2015年的量化投資處在一個黃金時期,規模迅速擴張,進入2017年后量化投資環境比較艱難,整體遭遇了寒冰期,但是2018年以來,alpha、CTA等策略又開始有了好的表現,隨著國內交易環境逐漸的放開,量化環境正在趨于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堅信量化策略在國內是大有可為的。”
同樣,證大投資總裁兼合伙人姜榕也表示,從2011年內部就開始學習量化策略。“其實我們也感到了恐慌,特別是AI發展以后,怎么與最新的技術結合起來?我們覺得這是未來探索的方向,傳統基金經理的理念怎么樣和計算機緊密結合起來,甚至可以把握住市場更多的機會”,姜榕感慨道。不過他也透露,從去年開始慢慢的把AI作為在投資上面的應用和研究,2019年AI對于投資上的應用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產品出來。
相較于前兩者,凱豐投資量化投資總監王偉則認為,私募行業這些年由于監管環境的收緊,整體上策略實施的難度是增加的。
王偉表示,國內面臨著整體上收縮信用去解決在過去經濟增長遺留下來的一些問題,因此面臨的就是存量經濟發展的格局,這個時候通常來說不會有大的趨勢,整個宏觀經濟的發展也是追求上有頂、下有底的格局,因此說,多資產的配置更加重要,捕捉各個類型資產里面的小的機會和alpha(阿爾法套利)機會。
面對上述新政策帶來的新形勢,合晟資產總經理馮建橋直言道,這對包括做股票、做量化投資或者商品的影響不是特別大。“我的朋友圈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對比發現,銀行的人和信托的人相對比較悲觀一點。公募基金歷史上一直沒有剛兌,一直投的是標準化資產,因為流動性很好所以不存在期限錯配的問題,整體判斷下來對于公募基金來說是非常正面。”
他進一步說到,私募機構則是介于銀行信托與公募基金之間,私募基金相對來說受的影響特別是股票投資來說受的影響沒有那么大。債券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固定收益理財和剛兌產品,競爭對手打掉剛兌之后,收益率會相對來說好一點。
因而,這也讓私募的投資策略出現了新的變化。凱豐投資量化投資總監王偉解釋稱,投資策略的收益來源可以劃分為beta(貝塔系數)和alpha(阿爾法套利),不論從組合穩定性上來講,還是從最大程度地擴大收益的來源來講,一定程度上都需要捕捉這些比較有吸引力的beta,同時也需要要不斷尋找板塊內部的alpha,這樣以來,beta和alpha收益結合起來組合的穩定性就更高一些,這些都是根植于投資理念,也是多策略投資重要的優勢。
“在資管新規下這樣的投資策略更適合,由于打破剛兌和產品凈值化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規模會逐漸萎縮,迫切需要FOF類的投資產品去填補這樣的市場空白,因為大量的資金需要在低風險、中高回報、大容量的領域中尋找機會,我們覺得beta和alpha結合的做法在整體穩定性上會更好,更加適合這類資金,”王偉進一步說到。
(本文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