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1 00:04:16
3月20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一些市場熱銷的消費品,包括藥品,特別是群眾、患者急需的抗癌藥品,我們要較大幅度地降低進口稅率,對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稅率。
每經編輯|趙天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每經編輯 趙橋
在醫藥股頻頻上演漲停潮之時,進口抗癌藥領域迎來重大利好消息。
3月20日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一些市場熱銷的消費品,包括藥品,特別是群眾、患者急需的抗癌藥品,我們要較大幅度地降低進口稅率,對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稅率。
“看病貴”、“因病返貧”在癌癥患者中時有發生,總理的話受到各方極大關注。
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表示,一些市場熱銷的消費品,包括藥品,特別是群眾、患者急需的抗癌藥品,我們要較大幅度地降低進口稅率,對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稅率。同時,李克強表示,下一步重點要放寬服務業的準入,比如說在養老、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會加大放寬準入力度,在一些方面逐步放寬甚至取消股比的限制。
這對于長期使用進口抗癌藥的患者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對于進口抗癌藥關稅的具體情況,萬享供應鏈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一位專門從事進口清關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有的進口抗癌藥的關稅為4%,增值稅為17%。
該公司資料顯示,商品編碼3004909020對應的商品名為“含紫杉醇成分的藥品(已配定劑量或制成零售包裝)”,該品種的最惠國進口稅率為4%,普通進口稅率30%,增值稅率17%。一般來說,達成最惠國待遇協議的國家享受最惠國稅率,通常情況下進口關稅指的是最惠國稅。
類似的,在上述公司提供的清單中,編號3004909071、3004909072等十余種藥品對應的最惠國進口稅率均為4%。
也有醫藥行業人士表示,不同藥品對應的具體關稅情況不同,需要區別對待,此次對進口抗癌藥來說意味著釋放減稅信號。
抗癌藥的稅率問題,近年來持續受到關注。例如,來自佛山市政協官網2015年的消息顯示,佛山市禪城區政協反映,為進一步降低國內靶向抗癌藥物價格,減少抗癌藥物的醫藥亂象,服務廣大癌癥患者家庭,建議減免和取消進口靶向抗癌藥物的關稅和增值稅。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發布的《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癥的挑戰》2018報告顯示,中國癌癥發病人數占全球第一,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根據2015年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發癌癥病例達到429萬例,占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為281萬例。
癌癥患者面臨的經濟負擔較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時有出現。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曾援引研究報告提出,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在中國城市地區的人均就診負擔最重,大約為1萬美元;肺癌和胃癌患者的負擔次之,大約為9900美元左右;肝癌和乳腺癌的人均就診支出相近,約為8500美元左右。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來,我國創新藥研發不斷受到政策、資本激勵,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創新藥進入臨床申報階段,但受制于新藥研發周期長、各病種間藥物研發水平不均的現狀,整體而言原研抗癌藥、靶向藥在數量上仍遠未及歐美國家水平。有部分癌癥病種的患者只能長期依賴于進口藥,加上治療費用,患癌者即便在醫保報銷的支持下,也仍難以逃脫“用藥貴”的枷鎖。
另一方面,海外原研藥有嚴格的專利保護制度,而我國的抗癌仿制藥品種仍不齊全,癌癥患者在經濟負擔的推動下,也催生了從印度等周邊國家購買“救命藥”的非法生意。
3月20日,在回應“因病致貧”的問題時,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表示,要在鞏固基本醫保的基礎上,把治大病的問題作為重點來抓。“今年我們至少要使2000萬人以上能夠享受大病保險。”李克強表示,要運用大病保險等多種制度,不讓一個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截至2017年底,中國有超過450項新分子實體藥物(NMEs)相關的腫瘤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截至2017年10月23日,中國有121項CAR-T研究正在進行中。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援引上述數據表示,相信隨著改革的深入,會有更多的癌癥患者將從中受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