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5 00:59:1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雅玨
每經記者 周雅玨
互聯網養羊真的能賺錢嗎?能賺多少錢?這種盈利模式可持續嗎?
帶著疑問,記者聯系到了云聯牧場創始人常海,與之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育肥周期約為三個月
常海向《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表示,“其實傳統畜牧業的毛利率是遠高于15%的,但由于畜牧業周期較長且資金投入較大,所以短期的分散資金很難進入到這個行業分享超額收益。”
常海表示,云聯牧場作為一個互聯網農牧業投資平臺,一手對接互聯網投資者,一手對接實體企業主。通過互聯網端出售一定數量的羔羊,既讓投資者足不出戶就體驗到了牧場主的樂趣,并獲得收益。同時也為農業企業獲得了資金,幫助其擴大產業規模。
據了解,云聯牧場選擇了肉羊養殖環節中最成熟的育肥階段,投資者委托企業購買羔羊,并將其飼養至育肥羊出欄,這個過程需要3~4個月,育肥后將羊銷售至屠宰場或其他市場,最終獲得回報。
“去除購買羔羊的成本,疫苗、養殖、飼料、人工等一系列費用,每只羊的毛利潤大概在100~150元。從買羊育肥到成熟賣掉僅四個月時間,一年可以循環三次,每筆資金可以享受三次收益。之所以能夠實現資金短頻快的循環使用,得益于目前養殖技術的進步。”常海向記者表示。
資料顯示,巴彥淖爾是全國地級市中唯一能夠四季均衡出欄的肉羊養殖與加工基地。再加之企業成熟的育肥羊技術,每只羔羊的育肥周期固定在三個月左右。“規模化養殖改變了傳統牧羊的低效,現代化的養殖手段也使得養殖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我們合作的企業均是當地龍頭企業,他們不僅有成熟的飼養技術,還有配套的科研繁育技術、飼料廠、以及屠宰加工銷售渠道,這樣既降低了飼養成本,又解決了終端銷售問題。例如,規模化圈舍養殖,一個飼養人員可以飼養2000只羊,這在以前散養時是難以想象的。”常海表示。
如果按照常海所言,每只羊能獲利100~150元,那么除去投資者預期收益的50元及養殖過程中的意外損耗,企業仍然是有利可圖的。
養殖規模制約發展
眾所周知,畜牧業投資的風險一方面來源于不可控的市場價格波動,另一方面則來源于養殖風險。
常海表示,“育肥羊在羊養殖環節中,屬于技術最成熟、風險最小的一環。羊的死亡一般只發生在剛購買架子羊后的前幾周適應階段,對企業造成的損失也較小。但為了保證投資者的收益,我們要求企業對每一只購買的羔羊購買保險。”
據了解,合作方力農產業化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力農集團下屬企業)與中國人保簽訂了為期一年的保險合同,投資金額為羔羊的原值,即可保金額為500元整。一旦羔羊出現意外死亡,可以申請賠償,降低企業的養殖風險。
云聯牧場從最初測試階段每兩周放出500只羊,到最近每周放出三批羊,每批1000只,銷量增長了12倍,足以看出互聯網農牧產品平臺的火熱。不過,常海也直言不諱,制約農牧產品互聯網平臺發展的并不是市場不認可,而是無法快速、無限制地擴大規模。“即便平臺每天能發售1萬只以上的羊,我們也不敢盲目擴張規模,畢竟企業的養殖容量是有限制的。一旦大規模擴張,一家企業的羊舍、配套設備,飼養人員、飼料等相關配套都是難以跟上的。經過半年的摸索,我們與企業的合作模式逐漸清晰,接下來便是大規模地復制并與同類企業探討合作。”常海表示。
據了解,目前云聯牧場已與內蒙古巴彥淖爾兩家企業達成合作,其中一家為力農集團,另一家名為內蒙古巴美養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此外,云聯牧場正在與甘肅、新疆等地的肉羊養殖企業探討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