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2 01:01:4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去年實現糧食總產量11連增后,糧食進口量不斷增加的現實也難以回避。
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農業企業在主要品種貿易市場上的弱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林水利工會主席盛明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統計,國際農業寡頭業務占據了主要品種貿易總量的大約40%~90%,并以此操縱我國進口的農產品價格。
在盛明富看來,最重要的應對措施之一就是將土地資源資產化,而這也一直是業界呼吁的焦點。
主要農產品貿易“戰場丟失”
據農業部透露,2014年,我國戰勝局部地區干旱和多種自然災害影響,實現了糧食總產量11連增,糧食總產量、單產、人均占有糧食均為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我國糧食進口量卻不斷增加,2014年已達到最高。其中,谷物共進口1951.6萬噸,同比增33.8%。
另據農業部數據,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額1945.0億美元,同比增4.2%。其中,出口719.6億美元,同比增6.1%;進口1225.4億美元,同比增3.1%;貿易逆差505.8億美元,同比減0.9%。
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也是很多人的關切所在。兩會期間,盛明富提交了一份題為《關于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海關總署大力支持加快打造農墾國際大糧商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直指我國受到的糧食安全威脅問題。《提案》中稱,以四大糧商(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為代表的農業跨國寡頭,已經從沿海向內陸,從貿易環節向全產業鏈,從合資合作到獨資,從經濟作物到三大谷物,全面進入中國。以新加坡豐益國際公司為例,其在中國有165家企業,其中137家是獨資,產業涉及大豆壓榨、稻米價格、面粉加工等多個領域。
盛明富介紹,據統計,國際農業寡頭業務占據了主要品種貿易總量的大約40%~90%,并以此操縱我國進口的農產品價格。我國的主要農產品貿易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這對國家穩定、食品安全都不是一個好事。
農業土地資產化難以回避
為應對糧食安全威脅,《提案》建議加快培育我國自己的農墾國際大糧商。盛明富指出,我國的中央直屬墾區,比如黑龍江農墾,已經具備了成為國際大糧商的機械化、人才和技術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政府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土地資源資產化、資本化,成立資本或資產運營公司。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戴曉鳳,同樣就農業土地資源資本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戴曉鳳提出,土地是農業企業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在土地上的持續投入,是農業企業資本積累的重要過程。由于現有農用地使用權的流轉,基本上都是租賃方式,在會計賬務處理上,所有對土地的投入只能以各項費用形式計入資產負債表,使得“原本屬于農業企業的資本積累投入,不僅形成不了資本積累,反而卻造成其經營成本的大幅增加。”這樣攤薄了農業企業利潤,也會一定程度上造成農業企業融資困難。
農墾系統在我國的農業系統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據統計,目前,農墾系統的土地總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9%,其中耕地近1億畝,約占全國的4.5%。2014年,農墾實現生產總值6500億元。農墾系統發展現代農業的代表品牌有光明、三元、北大荒等。
但是,“中國在國際上沒有一個立得住腳的大的農業企業。”盛明富說,農業土地資源還沒有市場化,就沒有進入市場的可能,農墾企業的發展就受到掣肘。因而,農業土地資產化的問題亟須解決。
(實習生王微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