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01:30:4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林東岳 王杰發自上海、北京
每經記者 林東岳 王杰發自上海、北京
無論是海爾還是小米投資的家裝公司,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無疑就是產能。而這也是決定兩家企業未來市場份額的關鍵,進而決定他們所代表的互聯網家裝能否真正顛覆家裝行業。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指望互聯網家裝以現有的產能顛覆整個家裝行業,還不太現實。兩家企業現有的裝配能力,尚不足以覆蓋諸如上海、北京一年的家裝需求,覆蓋全國更是天方夜譚。那么,他們未來有大幅提高產能的希望嗎?
有住網:借助勞務公司增加產能
與自養工人的愛空間不同,有住網目前采用的是和勞務公司進行合作的模式,通過雇傭工人進行裝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有住網通過和所在城市的勞務公司合作,將勞務公司作為企業在當地的代表,同時向當地派駐管理人員進行監督,以此保證施工質量,管理人員數量則由當地市場需求和合作勞務公司數量確定。
依托海爾家居平臺,有住網的前身長期從事開發商精裝房、酒店裝修等傳統工裝,已有17年的裝修經驗,與各地的勞務公司建立了較為緊密的合作關系。記者從有住網官網了解到,有住網預計將在全國70余個城市布點,從而徹底打破地域和產能限制。有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有住網預計產能將會達到每年3萬套,產值20多億元,成為業內龍頭。
一位傳統家裝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家裝公司和勞務公司進行合作,和“包工頭”簽約后將業務轉包的模式非常常見,也較為適合這一行業,組建自有施工隊伍的成本太高。
但是,非自有工人如何才能保證裝修速度和質量,也是外界質疑互聯網家裝公司的一個重要把柄。對此,有住網相關人士表示,由于此前已經和這些勞務公司合作多年,裝修工人均已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公司也會制定施工標準,發放施工手冊,并有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外包業務目前只能通過這些手段來把控質量。
記者了解到,除了面向個人的“百變加”,有住網還推出了一款名為“Ideahome”的產品來探索和開發商之間的合作,目前在西安、青島和秦皇島等地已經開始進場施工,這也成為其擴大產能的另一個重要途徑。
愛空間:工人數量成產能掣肘
相比有住網,愛空間面臨的產能問題更嚴重,目前愛空間產業工人的數量大約只有100人,每月可做50單。
愛空間創始人陳煒因為有和開發商合作精裝修樣板間的經驗,所以他給雷軍承諾的是20天的裝修時間,但是他自己也承認,這么做成本會非常高,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是裝修工人需要自己養。但是,工人培訓需要時間,如何快速培育出大量符合要求的產業工人,成為愛空間發展的掣肘。
陳煒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希望工人數量能達到1000人,接單量達到每月500單。“現在的問題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產能。”
當記者問到何時能達到每月500單的數量時,陳煒直言“還在摸索中”。陳煒介紹,瓷磚、馬桶、水龍頭這些都是標準化的產品,安裝起來會很快。裝修工作最耽誤時間的是一些非標準化的定制產品,比如門類和柜體。這就需要把非標準化的定制變成標準化的庫存,這樣才能降低工期和成本。
雖然來自雷軍的6000萬元融資已經到賬,但陳煒表示還會融資。業內分析指出,如果愛空間短期內找不到可靠的盈利模式,無法吸引到更多的資金進入,那么在產能擴張上將會遇到更多的障礙,想要顛覆傳統家裝業顯然并不容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