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09 14:13:32
7月9日,港交所迎來年內最擁擠上市日,藍思科技、極智嘉-W、峰岹科技、大眾口腔、訊眾通信共5家公司及一家ETF同時上市,6面銅鑼齊鳴。藍思科技副總經理劉曙光表示,公司希望長期給投資人帶來回報。5家公司合計募資凈額近百億港元,漲幅最大的是大眾口腔。安永相關負責人稱,今年香港IPO市場火熱,預計下半年將持續。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楊夏
7月9日,港交所迎來年內最擁擠的一天,藍思科技(HK06613)、極智嘉-W(HK02590)、峰岹科技(HK01304)、大眾口腔(HK02651)、訊眾通信(HK02597)共5家公司一起在港股上市,另外還有一家ETF上市,現場同時敲響6面銅鑼,金融大會堂人都快站不下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港交所現場看到,上市現場擠滿了各家公司的高管和投資人,作為藍思科技的基石投資者之一——小米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林世偉也來到了現場。
6面銅鑼同時排開,站滿了禮臺,這也是港交所歷史上首次。據記者了解,原本在香港各區巡禮展覽的銅鑼都被拉回來擺在現場。
在本次上市的5家企業中,藍思科技和峰岹科技都已分別在深交所主板和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好像今天是個好日子?!痹诂F場,對于為何多家公司都選擇在7月9日上市,藍思科技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劉曙光對記者表示,公司希望能長期給投資人帶來回報。
記者統計發現,5家公司本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合計達到98.21億港元,募資最多的是藍思科技,最少的是大眾口腔。
上市當天,漲幅最大的大眾口腔一度漲超25%,定價最高的是峰岹科技,每股達到120.5港元。在認購階段,“果鏈”龍頭藍思科技最受追捧,富途數據顯示,其融資申購倍數達到420倍,融資申購額約2207億港元。
事實上,原本計劃在7月9日上市的還有首鋼朗澤(HK02553),但因其在上市前夕遭控股子公司小股東提起訴訟而延遲上市。
藍思科技是智能終端全產業鏈一站式精密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其每股定價18.18港元,每手200股。公開發售獲462.76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6.68倍認購,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約46.94億港元。
在上市現場,藍思科技基石投資者之一的Redwood(金涌投資直接全資附屬公司及投資控股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對藍思科技未來的前景很有信心,一方面是因為其“果鏈”的身份,另一方面就是其科技能力本身也不錯。
極智嘉主打全品類物流機器人,每股定價16.8港元,每手200股。其公開發售獲133.62倍認購,國際發售獲30.17倍認購,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約25.45億港元。
訊眾通信是中國較早涉足云通信服務的企業之一,每股定價13.55港元,每手500股。其公開發售獲12.79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01倍認購,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約3.68億港元。
峰岹科技屬于半導體行業,集團產品組合涵蓋電機主控芯片(如MCU、ASIC)、電機驅動芯片(如HVIC)、智能功率模塊IPM及功率器件(如MOSFET)。其每股定價120.5港元,每手100股。公開發售獲138.26倍認購,國際發售獲8.61倍認購,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約21.36億港元。
大眾口腔是本次上市中唯一的醫療股,主營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每股定價20港元,每手100股。其公開發售獲108.25倍認購,國際發售獲0.96倍認購,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約1.78億港元。
經歷了上半年火熱的新股行情之后,從本次上市的5家公司情況看,港交所在下半年開局的7月仍然延續了這股熱潮。
港交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共有44家新上市公司,較去年同期的30家上升47%;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金額為107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134億港元上升699%。目前,港交所新股募資額仍居全球第一。
安永相關負責人在現場對記者表示,今年香港IPO(首次公開發行)市場火熱的主要原因是資金面和政策面都很支持,很多資金都回到香港了,港交所對IPO企業,特別對科技企業支持很大,預計下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會持續這樣的火熱。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文透露,2025年港股勢頭持續向好,上半年恒生指數累計上升20%,超過4000點,以點數計是歷來最大的上半年升幅。
今年以來,港股新股主要集中在科技、新消費和醫藥醫療,在本次上市的5家公司中,藍思科技、峰岹科技、極智嘉等都屬于科技鏈企業。
與此同時,前來港交所遞表的企業還在不斷增加。根據LiveReport大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仍在遞表有效期的公司有211家。在遞表企業中,首次遞表的企業居多,占比超八成;行業主要分布在軟件服務(66家)、醫療保健(40家)和工業制造(31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