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4-12-19 10:33:16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超過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工資水平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不會像前幾年那樣大幅度增長。
居民收入怎么漲?
事實上,面臨工資上漲困局的行業不在少數。華東地區一民營服飾生產企業負責人陳東告訴記者,由于經營產品主要是校服,利潤本就有限,加之勞動力和原料成本不斷上漲,如今只有兩條出路:要么減稅,要么覆蓋更多學校,把“蛋糕”做大。
在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稅收甚至要占據企業利潤的一半左右。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在經濟增速下行、企業經營困難之時,結構性減稅有助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為企業員工“加薪”創造了條件和空間。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說,“化稅為薪”的前提是推進財稅改革和金融改革。比如現在已經破冰的“營改增”。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居民收入增加的另一大關鍵是財產性收入。所謂財產性收入,是指居民通過家庭的動產和不動產所獲得收入,包括股票、債券、儲蓄、房屋等,而財產性收入的占比,是衡量一國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歐美等發達國家國民可支配收入的40%來自財產性收入,我國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占比僅為3%左右。
從十八大到去年的《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都明確提出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這表明了政策的延續性和決心,同時也表明這一問題仍未得到很好解決。”蘇海南說。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權衡認為,讓百姓擁有更多財產性收入,需要進一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金融創新,讓百姓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的平臺。“全民炒股反映了財產性收入增加渠道的匱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