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 01:21:2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上海
進入6月,電商行業又老生常談掀起“價格戰”。這一次,蘇寧將戰火從線上燒到了線下。
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對外表示,近年來電商迅速發展,對實體零售造成很大沖擊。傳統零售被互聯網同化是大勢所趨,O2O融合零售將是實體零售轉型的必由之路,雙線同價只不過是開啟O2O零售之門的鑰匙。
6月8日開始,蘇寧全國所有門店、樂購仕門店商品將與蘇寧易購實現同品同價。這是全國首例大型零售商全面推行線上線下同價,此舉或可使蘇寧擺脫左右手互搏的尷尬。
按照蘇寧的設想,未來線上主要功能是引流、下單和支付,門店將主要承載服務和體驗功能,甚至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實現無人值守式購物環境。蘇寧將全面轉型互聯網零售,不僅僅是實體店和虛擬店的融合,而是從企業的底層結構和經營模式上實現向互聯網公司轉型。
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易購上線后,蘇寧最大的改革動作,雖然會影響中短期盈利,但可擺脫束縛,正式步入“店商”時代。
雙線同價試水O2O/
早在去年“8·18”電商價格戰期間,蘇寧在北京便以3C品類為突破口,試點線上線下同價。此次試水,使得蘇寧在銷售等方面的總體增長達到4~5倍。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中,2012年蘇寧易購以3.6%的份額排名第三,在IT行業三張門票的生存法則下,屬于極為敏感的位置。
為了從電商座次大戰僵持的局面中突圍,蘇寧終于狠下決心,將線上線下同價的戰略推行到全國。
在本次“6·18”電商大戰中,作為傳統零售市場中的代表,蘇寧意欲通過打造線下與線上互動的“O2O”模式來卡位。
昨日(6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上海蘇寧楊浦店入口處看到,顯眼位置均張貼公告,明示線上線下同價。與昔日的冷清相比,即便是在工作日,人氣也比以往高了許多。
現場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線下線上同價以后,前來購買的顧客比以往至少多了一倍。“我們要實時登錄內部系統關注蘇寧易購的價格,如果網上價格變動,我們就要及時調整,差不多每天要調三次價,始終要和線上保持一致。”
記者還發現,在門店內銷售的產品身上,除了價格標牌外,還分別印上了二維碼標識,消費者可以在現場掃描后登錄蘇寧易購進行比價。
蘇寧相關人士還透露,蘇寧線上線下同價,不僅無條件與蘇寧易購的網上價格相同,同時也參照國內其他電商企業價格,借助其后臺信息系統,將門店與線上相同的商品成交價鎖定。
毫無疑問,做出雙線同價的決定,對蘇寧是把雙刃劍,刺傷對手的同時也會傷了自己。
但是,這是蘇寧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2012年,蘇寧營收同比增長僅為4.78%,凈利潤更是下滑了44%,公司可比店面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38%。
同時,蘇寧實體店的毛利率在17%左右,經營成本約為14%,而電商的毛利率僅在5%~7%。雙線同價將壓縮公司實體門店的毛利空間,影響利潤水平。為此,有券商調低了蘇寧的業績預期。
中信證券將蘇寧2013年~2015年的業績預測調整為每股0.18元、0.22元、0.29元,較此前0.37元、0.44元、0.50元的預測下降近半。
轉型的艱難蘇寧公司早有預料,公司副董事長孫為民曾對外強硬表示,為了長遠的戰略,可以犧牲短期的利益。
國泰君安分析師汪睿認為,雖然蘇寧業績會有較大的影響,但是同價戰略將對易購線上的聚客、引流能力產生正面效應,有利于易購大平臺業務的發展和盈利,或許能部分彌補實體門店的損失。
探索“店商”新模式/
千億級零售巨頭的轉型,自然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
雖然蘇寧明確表示,為了“線上線下虛實結合”,要做“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但是業界幾乎一邊倒地認為,蘇寧是為了在電商規模上趕超京東。
事實上,回顧近兩年,蘇寧發出的聲音無不與電商相關。但是線下仍然是其最堅實的陣地。2011年年中,蘇寧發布新十年戰略規劃時稱,2020年店面總數增至3500家、銷售規模達到6500億元,其中線上銷售為3000億元。
蘇寧相關人士透露,這一目標沒變,變的只是店面的結構,但是,以后將走大店策略,關小店開大店、開超級店。“超級店將成為體驗、展示、服務、物流中心,對于快遞輻射不到的三四線城市,可以由門店來實現配送。”
據悉,超級店將是蘇寧未來實體店的主要發力方向,同時也是線上線下融合的關鍵節點,也是區別于蘇寧易購與京東商城服務的最大利器。
而蘇寧旗下的另一實體店品牌樂購仕門店也將在國內推開,除了電器之外,該品牌還銷售眾多從日本進口的化妝品、玩具、廚具和裝飾。
前述蘇寧相關人士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巨大的規模優勢會進一步降低整個集團的采購成本,而非電器類商品能帶來毛利率的提升。特別是實體店的易購展示,會給實體店帶來大量人流和消費,也會把正在減緩的銷售增長重新拉高。
在電商觀察人士魯振旺看來,蘇寧此舉更多是為了優化實體店面。“蘇寧肯定不可能因為網購興起就拋棄實體店,電商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價格優勢,如果實現線上線下同價,實體店面的優勢一下子就會凸顯出來。”
互聯網行業分析師黃淵普則認為,雙線同價產生的價格差額由廠家補貼,這并不是一種可持續的方式。線下本身就有固定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線下和線上更應該進行合理區分而不是生硬地進行同價。
他表示,蘇寧在線下的實力足夠強硬,但是在電商的表現卻讓投資者看衰。因此蘇寧需要做的是加大對自主技術研發的投入,提高線上線下用戶體驗,才能真正在線上與天貓和京東抗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