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2-08-04 16:20:27
長沙樣本,拓展一條經濟穩(wěn)增長的新思路。從這個行政區(qū)劃的投資政策起步,地方版”4萬億“一旦展開,資金來源如何?效應如何?會是前一個”4萬億的續(xù)集或升級版嗎?
從資金需求角度來看,地方融資平臺這兩年有大量債務到期,而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讓金大幅下降,債務展期和借新還舊成了大多地方政府的選擇。目前,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的放款并不是全面放開。有些不容易獲得信貸的基建項目就轉而向信托尋求資金。
從資金供給角度看,在利率下調和整個集合信托市場收益率有下滑趨勢的情況下,基建信托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還有9%左右,對投資而言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產品有地方政府顯性或隱性做擔保,投資者把基建類信托看成是低風險項目甚至是無風險項目。一方面收益可觀,另一方面投資風險低。所以投資者購買意愿很高,資金供給充足。
展望下半年,除了地方財政和土地出讓金還比較疲弱外,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的其他資金來源均會有所好轉。好轉主要體現在信貸有所松動,非信貸融資渠道拓寬。按正常進度,2012年新增信貸將達8萬億~8.5萬億,社會融資總量將達13萬億。全年人民幣信貸余額將達64萬億元。總體上,為滿足地方版“4萬億”,資金來源總體上仍有騰挪空間。實際上,財政資金和土地轉讓金從來就不是投資資金來源的主要方面,2011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33萬億元,直接來自財政的預算內資金僅為1.4萬億。同期地方財政總收入為10.4萬億,全國土地轉讓金收入為3.1萬億。假設其中30%用于固定資產投資,則2011年來自于地方政府的投資資金來源占比為12%。
“4萬億”的效應
地方版“4萬億”可以避免產能過剩問題惡化。長沙市投資規(guī)劃中,產業(yè)項目投資僅占總投資規(guī)模的16%,其他項目分別是功能區(qū)開發(fā)、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zhèn)化項目。中國大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緩解“去房地產”導致的產能過剩,類似長沙的政策被中央叫停的概率較低。
如果長沙樣本推廣到全國各地,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產能過剩?如果答案為是,則地方刺激政策遲早會被叫停。
總結分類長沙的項目后我們發(fā)現,產業(yè)項目投資僅占總投資規(guī)模16%,其他項目分別是功能區(qū)開發(fā)、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zhèn)化項目。長遠來看,后三類項目并不造成產能過剩問題。對于廣大的中西部而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zhèn)化建設仍有較大空間,其核心問題是投融資體制問題。
因此,雖然中國大部分城市的硬件基礎設施并不是發(fā)展的短板,但類似長沙市的投資項目也不至于惡化產能過剩問題。聯系到高層一系列的政策表態(tài),除非跟隨者政策變形,我們并不認為類似長沙的政策動作會被中央叫停。
其結果是,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還將穩(wěn)定加速。這是中期內穩(wěn)定需求、緩和中國經濟“去房地產化”實際有效措施。考慮到出口和消費增速低位企穩(wěn),基礎設施建設將是中國經濟“短期反彈、中期平穩(wěn)”的可靠保證。
從更長的維度看,中國的消費升級和城市化進程仍沒有結束,需求增長的內在動力較強。當前正在進行的結構轉型,一方面是去房地產、去重化工業(yè),另一方面是從消費入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兩方面動力的此消彼長很難形成時間上的一致,而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很好的緩沖。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地方版的“4萬億”值得期待。
而此外,其他地區(qū)穩(wěn)增長政策陸續(xù)出臺,這似乎在證明聯想的可靠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