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2-08-04 16:20:27
長沙樣本,拓展一條經濟穩增長的新思路。從這個行政區劃的投資政策起步,地方版”4萬億“一旦展開,資金來源如何?效應如何?會是前一個”4萬億的續集或升級版嗎?
金融危機后的”4萬億“大投資過后,一度涌現經濟泡沫,也留下一本地方政府難以厘清的家務債。今日今時的政策糾結,皆圍繞拉內需、穩增長展開。長沙樣本,拓展一條經濟穩增長的新思路。從這個行政區劃的投資政策起步,地方版”4萬億“一旦展開,資金來源如何?效應如何?會是前一個”4萬億的續集或升級版嗎?
地方政府似乎開始在打破僵局。從寧波到南京,再到長沙,地方政府的一系列動作開始拓寬我們對政策的理解。
以長沙為例,在投資慣性增長之外,未來5年將投資重點項目共8292億元,假設最終只有60%的項目付諸實施,則每年需增加1000億元投資。中國的行政區劃可以折算成多少個長沙市?這使我們猛然想到:一個地方版的“4萬億”政策是否正悄然啟動?
按此前對政策、流動性和基本面的理解,經濟很難看到一個很強的逆轉。
信貸正處在可控而緩慢的改善過程中。雖然有資本流出現象,但央行一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降準的方式對沖資本流出。其結果是,廣義貨幣增速自低點反彈后,將在13%~14%的區間內波動,狹義貨幣增速將緩慢趨近于M2增速。
從基本面來看,長期增速下行到目前基本到位,周期波動處于底部位置。上半年工業生產明顯減速,很可能是因為企業去庫存行為。由于中期內需求基本平穩,隨著主動去庫存的結束乃至庫存回補,未來產出將企穩反彈。
糾結在于政策。政策的糾結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房地產。如果房地產銷售好轉帶動價格明顯反彈,將招致政策打壓;如果房地產再次降溫,則市場對需求預期又會再次惡化。二是刺激政策。如果出臺刺激政策,則有可能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惡化經濟結構;如果政策無所作為,則需求下滑預期繼續強化。
穩增長和結構轉型同樣迫切,但兩者目標有諸多不相容。在中央政府換屆的當口,一個系統性強、兼顧轉型與增長的政策組合就變得難于預期。
由此,地方政府的一系列動作拓寬了我們對政策的理解。
長沙沒有“畫餅”
長沙規劃的195個項目約占“十二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的30%。信貸支持有空間,非信貸融資渠道拓寬,其重點項目大概不會面臨明顯資金短缺,未來幾年長沙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會較高。
對于一個中部正在崛起的省會城市,長沙市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疲弱。長沙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在今年上半年并不理想,在3月時投資增速甚至接近于0。中國兩大著名的工程機械廠商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都坐落長沙,投資增速快速下滑讓長沙市有些尷尬。
長沙市在7月24日公布了重大項目計劃的具體內容:“四十”重大項目總投資3748億元。其中“十大片區建設”總投資1736億元;“十大基礎設施”總投資714億元;“十大中心鎮”總投資788億元;“十大產業項目”總投資510億元。另有155個一般項目,總投資4544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