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2 01:36:0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年報中就“高管薪酬”事項注明給高管的報酬以公司的業績為依據。在2011年業績增長速度放慢,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下,A股地產公司高管薪酬增速,卻超過了業績。
正略鈞策合伙人、副總裁薛迥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個中緣由:在樓市調控之下,房地產業更加渴望高端的地產管理人才加盟,紛紛通過提高薪酬增加對人才的吸引力,使得行業平均薪酬水漲船高。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一項地產高管研究報告顯示,從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由該機構長期服務和跟蹤研究的20家標桿房地產企業高管離職人數達147人,平均每個月就有近6位知名企業高管離職。高管的頻繁離職,令企業不得不大幅給高管漲薪。高管薪酬跑贏業績本身,也許說明房企的績效考核機制存在一定的問題。
地產商希望高管扭轉危局
薛迥文說,隨著樓市調控的深入,“土地紅利”時代正接近尾聲,決定一家房地產公司盈利能力的,并不僅僅在于它的土地儲備,還在于它的運營能力和管理能力。優秀的管理人才,顯然可以提升整個房地產業務的競爭力。
也正是因為這樣,房地產企業目前人才競爭極為激烈。很多地產商愿意花高薪挖來高端人才。更何況,相對于土地成本,高管的薪酬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多數開發企業有能力承擔較高的薪酬。在這樣的情況下,高端人才的薪酬較過去幾年有明顯的增長,很多公司加入到一流人才的爭奪戰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留住人才、留住企業的競爭力,最大限度降低人才流動對公司造成的影響,并實施核心人才的培養與管理,成為房地產企業決策管理的新的核心問題。其中最有效的手段,無疑是提供有競爭力的高薪酬。
但是,房地產企業想要通過高薪酬吸引優質人才,進而提升企業經營能力的想法,卻未必能夠實現。
薛迥文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很多時候開發商以高薪挖來的高管,未必能立竿見影,馬上就產生較好的業績。實際上,越是大企業挖來的高管,其能力就可能越不全面,無法全面替代企業原高管的作用。而且,高薪挖來的高管,還有個水土不服的問題。不同的企業文化,不同的管理體制,都會影響高管能力的發揮。
易居研究院企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周建成也有類似的觀點,認為高管的能力更多是整合企業的資源,如果原來這個企業的資源不充足,那么即使挖來再優秀的高管,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或取決于薪酬管理體制
一方面薪酬行情水漲船高,一方面高薪挖來的高管卻難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高管已經成為了房地產公司最難把握的 “風險投資”。深圳優途獵頭高級合伙人馬永霞認為,通常成熟的地產商對外來高管的期望值都有相對可考量的標準,更多偏重協助企業解決比較明確領域面臨的問題,而處于成長期的公司常帶有盲目且夸張的期待,對候選人期望值漫無目的,總期望一個人解決公司所有問題。
上述不切實際的想法,更容易給企業的“獵角”帶來風險。馬永霞表示,凡是有明確想法和定位準確的企業,挖角的成功幾率大。
而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也認為,留住高管,并不僅僅靠高薪酬,制訂明確發展戰略,制訂有效率的組織管理控制體系,創建有認同感的企業文化,建立“公平感”強的薪酬考核體系以及用股權激勵替代現金薪酬,有效把高管的收入、利益與公司短期和長期業績表現相結合,可能能更好激勵高管提升企業的經營業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