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19:04:20
10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新規征求意見稿,基金業協會同步發布操作細則。新規旨在提升投資風格清晰度,糾治“風格漂移”,引導行業回歸初心,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健回報。新規突出基準表征作用、強化約束作用、發揮評價作用、健全防線,并明確具體操作規范,要求管理人優化變更存量產品基準,確保市場穩定。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彭水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備受市場關注的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新規征求意見稿正式公布。
10月3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基金業協會同步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操作細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操作細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今年5月,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對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提出系列改革任務。其中,業績比較基準改革是本次公募基金改革的關鍵舉措之一,基準的規范選取和有效使用也將有助于提升公募基金投資風格的清晰度和投資行為的穩定性,糾治“風格漂移”等問題。
此次出臺《指引》《操作細則》,既是落實《行動方案》要求的具體舉措,填補公募基金監管規則的空白,也是推動境內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規范化,強化投資管理的紀律性的“關鍵一步”,將引導行業機構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初心,構建更加穩定的投資風格,更好發揮公募基金價值投資工具屬性,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健回報,為資本市場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
所謂業績比較基準,是基金公司根據基金的類型、投資范圍與投資策略等,為基金設定的一條重要“基準線”,投資者在產品資料概要、招募說明書及基金合同中均可查詢。例如某偏股混合型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80%+中債總指數收益率×20%,則從中可以大致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大類資產的投資比例,從而了解基金的產品定位。
作為基金產品設計的核心要素,業績比較基準貫穿基金投資運作全周期,是界定基金投資范圍和風格的重要指標,也是評估基金業績的專業標尺。通過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的過往長期走勢,可以大致判斷基金產品的收益風險特征,清晰地評估基金產品是否與投資者的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相適配;同時,投資者可以通過對比基金收益與基準表現,更好地了解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
今年5月,證監會發布《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并將其與基金公司評價、基金評價評獎以及基金經理績效薪酬相關聯。
為落實《行動方案》的要求,近日,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及配套操作指引發布并公開征求意見。
其中,《指引》共六章二十一條,主要內容如下:一是突出業績比較基準的表征作用,業績比較基準應當體現基金合同約定的核心要素和投資風格,一經選定則不得隨意變更。二是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全流程內控機制,提高內部決策層級,確保投資風格穩定性。三是發揮業績比較基準的評價作用,規范薪酬考核、基金銷售、基金評價等對業績比較基準的使用要求。四是健全多道防線,在基金管理人自我約束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信息披露和基金托管人監督。
《操作細則》共六章二十九條,進一步明確了業績比較基準的選取展示、信息披露、風險控制、合規管理等具體操作規范。
作為備受業內關注的業績比較基準新規,此次《指引》和《操作細則》有幾大看點值得關注。
看點一:突出基準對產品的表征作用
一方面,《指引》明確基準應充分體現產品定位和投資風格,符合基金合同關于投資目標、投資范圍、投資策略、投資比例限制等約定。另一方面,《指引》要求管理人根據業績比較基準任命具備相關投資研究經驗的基金經理,且基準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變化,不得僅因基金經理變化、市場短期變動、業績考核或者排名而變更基準。
《操作細則》則從產品設計、業績比較基準展示、業績比較基準與產品的匹配、指數基準編制要求等方面細化《指引》要求,進一步明確管理人選擇業績比較基準的相關要求。
看點二:強化基準對投資的約束作用
從境內實踐看,過去對基金管理監測糾偏不夠重視,缺乏有效約束機制,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通常擁有較大“自由度”。雖然部分基金經理初衷是為投資者提供良好收益,創造超越市場同類基金的超額收益,但忽視了業績比較基準“錨”的作用,引發“掛羊頭、賣狗肉”“風格漂移”等問題。
為此,《指引》提出針對性要求:一是管理人建立健全覆蓋業績比較基準選取、披露、監測、糾偏及問責的全流程管控機制,為業績比較基準發揮功能作用提供保障。二是提高基準選取的決策層級。由公司管理層對基準選取進行決策。并對選取基準的表征性和客觀性承擔主要責任。三是強化內部監督力度,由獨立部門負責監測基金投資相對基準的偏離情況,對基金經理投資形成監督約束。
《操作細則》進一步落實《指引》要求。一是要求管理人指定獨立于投資部門的部門并配備足夠的人員,定期對基金偏離業績比較基準的合理性和潛在風險進行全面評估。二是要求管理人的合規負責人和合規部門在新產品開發、存量產品變更等環節對業績比較基準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基金合同約定進行合規審查。三是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內部問責機制,明確業績比較基準全流程管理機制中相關人員的履責規范和問責措施。
看點三:發揮基準對考核的指導作用
《指引》明確管理人應建立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考核體系,體現產品業績和投資者盈虧情況,健全與基金投資收益相掛鉤的薪酬管理機制。在衡量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時,管理人應當加強與業績比較基準比較,基金長期投資業績明顯低于業績比較基準的,相關基金經理的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
看點四:構建圍繞基準的良性互動生態
從境內實踐看,托管、銷售、評價等機構未有效監督和使用業績比較基準,也是導致基準“形同虛設”的重要原因。為推動各方歸位盡責,構建相互約束、良性循環的行業生態,《指引》對其他市場機構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例如,在要求管理人、銷售機構展示基金業績的同時,應當展示業績比較基準的表現,方便投資者做出比較。
《操作細則》也進一步細化了對基金托管人、基金評價機構等市場機構的要求,同時細化基于業績比較基準的信息披露,提高公募基金產品業績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看點五:強化利益綁定,將修訂出臺基金公司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指引
據了解,后續協會將修訂出臺基金公司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指引,明確將基金投資業績與業績比較基準對比情況納入基金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經理薪酬考核體系,證監會也會將對比情況納入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監管體系。同時,證監會還將常態化注冊與業績比較基準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模式基金產品,多種方式強化基金管理人、高管和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機制。
接下來,證監會將指導行業機構在規則過渡期內,穩妥做好存量產品的基準優化變更工作,使基準更加符合基金合同約定和基金實際風格,確保不對市場穩定造成影響。
在不少基金管理人看來,《指引》和《操作細則》是公募基金行業落實《行動方案》基礎性、整體性制度安排的切實措施,對于行業建立健全利益綁定機制、優化考核與激勵約束機制等,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據,明確了具體的執行路徑。
易方達基金副總裁王駿分析,《指引》和《操作細則》將推動業績比較基準更加有效地發揮確定產品定位、明晰投資策略、表征投資風格等作用,體現了“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有助于幫助投資者提升決策效率與投資體驗。
他指出:“《指引》和《操作細則》要求業績比較基準與基金投資所覆蓋的資產類別、標的品種、國別或地區、市場板塊以及投資策略等相匹配,將進一步增強業績比較基準的明確性和清晰度,有助于投資者客觀直接了解產品特性,引導投資者形成合理收益預期并做出理性投資決策,這也要求基金管理人加強對業績比較基準的跟蹤與評估,確保業績比較基準的可靠性、獨立性和持續性。”
華夏基金則認為,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及操作細則的出臺,旨在規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的選取和使用,完善基金管理人的內部控制,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將有效規范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行為,加強公募基金行業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作用,提升投資者體驗。
在該公司看來,新規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評價基金的標準,更成為約束基金管理人投資行為的“錨”,同時這一制度完善有望顯著提升投資者的投資體驗。“標志著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向著更加規范、透明、專業的方向發展,基金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更加緊密,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廣發基金也指出,從產品層面來看,一方面,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能夠明確產品定位,有效防范“風格漂移”問題。通過為基金投資管理設定明確的標準,加強了對投資運作的過程管理,引導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經理關注業績比較基準與投資策略的匹配度,使得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更加清晰、更可感知。另一方面,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影響作用,有助于構建穩定的投資風格,增強產品業績的可預期性。最后,業績基準對產品投資策略的定位起到明晰作用,相當于進行提前告知,可以更好地引導投資者做投資決策,更好助力銷售適當性的發揮。
富國基金表示,《指引》明確業績比較基準的選取必須遵循代表性、客觀性、約束性和持續性四大原則。例如,為強化與投資者利益綁定,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覆蓋基準選取、披露、監測、評估和糾偏的全流程內控體系。在績效考核中,強調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業績應做好業績歸因分析,科學評估超額收益質量和偏離基準情況,引導投資行為回歸基準、追求長期穩健回報等。而《操作細則》就業績比較基準的實操落地進一步細化,規范業績比較基準展示、管理人基準選取、托管人外部監督等機制。此舉將推動行業真正回歸“服務投資者財富管理、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的發展導向。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40910070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