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31 13:17:33
當前市場有著看似矛盾的現象——經濟數據不強、但風險偏好回升、紅利反彈,為什么會這樣?是暫時的嗎?要回答這些問題,關鍵點在于理解經濟下行與風險偏好波動之間的關系。
歷史上的下行周期,如果只是經濟體內部產業周期的興衰輪轉,不涉及到國家資產負債表的趨勢變化,那么其對總體影響幅度有限,影響時間較短。那如果涉及到資產負債表的波動呢?經濟下行壓力疊加資產負債表萎縮會怎樣呢?
舉個例子,一個家庭,如果作為重要資產的房子的價格下跌(類比資產負債表萎縮),同時家庭收入下降(類比經濟下行),那么就會帶來房貸占比變相增大,家里現金流捉襟見肘,此時家庭成員就會想法設法趕快還貸,被動地去一下杠桿,此時家庭的不穩定性就會上升。
對于整個經濟體來說,也是如此。所以過去的一段時間,我們就有此類擔憂。但是過去一年針對核心風險點的精準施政(大規模化債、財政發力穩消費、穩定資本市場)讓我們正在從一場潛在的“資產負債表衰退”風險中走出來。而加速對外開放、推進國內大市場的發展,呵護資本市場、推進法治解決資本安全性擔憂和增加國內吸引力,也是從根本上解決跨境資金外流的有效舉措。
投資者意識到,最壞的時期正在被政策全力托底,系統性風險在降低。因此,風險偏好的回升是對政策“治本”方向的提前定價,它領先于滯后的經濟數據。這領先也就驅動了資產價格的轉向。因此,開頭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風險偏好的回升不是短暫的反彈,而是一個新趨勢的開始。
那么紅利的反彈是不是暫時的呢?在“經濟下行時”,紅利資產作為“避險資產”受到追捧,但是當風險偏好修復的初期,市場無風險利率的錨在重塑(資金供需變化是主要原因),對穩定高分紅資產的價值重估是趨勢性的。
因此,紅利的吸引力源于“風險消退”和“價值重估”的雙重驅動,其基礎比過去更為牢固。而且,當前政策致力于修復經濟和現金流,這本身也增強了紅利資產背后企業現金流的可持續性。
#盤邏輯:深度解析,理清投資思路#
相關ETF:$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紅利低波ETF基金(15954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