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16:43:41
10月22日,“2025香港交易所中國機遇論壇”在上海舉行。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稱,截至9月底,港交所IPO融資額全球第一,新股市場勢頭強勁。當下港股一級市場海外投資者熱情上漲,A+H上市模式進一步發展。此外,香港一級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二級市場也齊頭并進。
每經記者|宋欽章 黃婉銀 每經編輯|董興生
在10月22日于上海舉行的“2025香港交易所中國機遇論壇”上,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香港交易所新股發行規模大幅增長,截至9月底,IPO(首次公開募股)融資總額達1829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超過兩倍。今年以來香港IPO融資額全球第一。“目前,新股市場的強勁勢頭仍在持續,上市科正在處理的公開上市申請近300宗。”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宋欽章 攝
陳翊庭指出,當下火熱的港股一級市場呈現出一些特點和變化。一方面,海外投資者參與新股認購的熱情明顯上漲。近期,來自歐美、中東和新興市場的國際長線資金積極參與科創企業的新股發行,反映出國際市場對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度關注與信心。外資回流背后,反映出全球資產配置邏輯正在發生深刻轉變。
另一方面,今年A+H上市模式得到進一步發展。去年10月推出的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的優化,加快了合資格A股公司在香港上市的進程。今年A+H上市企業表現突出,占前9個月新股總融資額的接近一半,充分體現出內地與香港市場聯動的強勁勢頭。
據陳翊庭透露,近年來港交所推出上市政策改革,吸引了大量優質企業,特別是科技企業赴港上市融資,目前提交上市申請的企業中有接近一半來自科技企業。比如,今年5月推出的“科企專線”,協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更有效率地籌備赴港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一級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二級市場也齊頭并進。截至9月底,香港證券市場日均成交額達到2564億港元,同比上升126%。衍生產品市場平均每日成交合約168萬張,同比升11%。
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在會上指出,冷戰后全球化至美國次貸危機期間的技術進步和人口紅利已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新一代技術正從實驗室向產業化過渡。與此同時,全球全要素生產力增長率下降,資源與人口約束加劇,勞動成本上升,資源價格波動加大,全球化退潮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因素,讓全球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無法持續,資產配置的基本邏輯也發生改變。在他看來,在這樣的全球局勢下,對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而言,既是沖擊也是機遇。香港可以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強化其在全球資金配置中的重要角色。
“香港恒生科技權重已經超過金融板塊,成為權重最大的行業。目前,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亦成為各國博弈的關鍵焦點。”巴曙松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AI(人工智能)火熱成為帶動香港科技主題指數上漲的重要因素。
據恒生指數公司10月16日披露,科技行業尤其是人工智能,成為今年港股的主要焦點,推動相關股票錄得強勁的升幅。恒生科技指數追蹤30家最大與科技主題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年初以來已上漲40.1%。恒生港股通中國科技指數反映可經港股通買賣,并于香港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的表現,期內錄得55.8%的升幅(截至2025年10月10日)。
“2025年1月,DeepSeek推出其R1模型,以其相對競爭對手產品明顯較低的成本為市場帶來驚喜,推動港股AI的升勢。而中國領先科技公司持續創新和推出后續升級模型,亦反映了中國AI的高速發展,進一步助力相關升勢。”恒生指數公司在其報告中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