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1 20:26:41
10月21日晚間,中鹽化工與山東海化雙雙發布公告,確認中鹽堿業增資擴股合作協議簽署,中鹽堿業注冊資本增至80億元。其中,中鹽化工出資40.8億元,占51%股權,山東海化出資23.2億元占29%,蒙鹽投資、國調基金二期各出資8億元,各占10%。此次增資旨在開發國內最大儲量天然堿資源。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文多
10月21日晚間,中鹽化工(SH600328,股價7.84元,市值114.96億元)與山東海化(SZ000822,股價5.60元,市值50.13億元)雙雙發布公告,確認了關于中鹽(內蒙古)堿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鹽堿業)增資擴股合作協議的簽署。這標志著中鹽堿業總額高達80億元的注冊資本全部規劃到位。
在這場資本盛宴中,股權結構清晰明了:中鹽化工以40.8億元的出資額,鎖定51%的控股權。剩余49%的股權(合計39.2億元出資額)則由三家戰略投資者分“食”:國內合成堿巨頭山東海化出資額為23.2億元,股權占比29%。內蒙古蒙鹽化工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鹽投資)、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調基金二期)出資額分別為8億元,各占10%股權。
此次80億元資本集結,意在中鹽堿業在2025年6月競得的內蒙古通遼大沁他拉地區天然堿采礦權。該項目被認為是國內目前已發現的最大儲量天然堿資源,采礦權成交價達68.09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中鹽化工而言,這一礦權利于鞏固其純堿行業龍頭地位。對于山東海化來說,此舉是在2024年凈利潤同比下滑96.24%的困境下,尋求“破局”之舉。
山東海化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了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出具的通知書,確認了公司對中鹽堿業增資的投資方資格。
4天后,山東海化便與各相關方簽署了《增資擴股合作協議》。
此前,中鹽堿業的此次增資擴股事項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共征集到3家意向投資方。10月16日,經中鹽堿業確認,合格投資方分別為山東海化、蒙鹽投資及國調基金二期。
協議顯示,中鹽堿業的注冊資本將由增資前的1960萬元,增至80億元。
增資后的全新股權結構如下圖。

圖片來源:山東海化公告截圖
中鹽堿業最初由中鹽化工與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湖投資)于2025年3月共同成立。后因純堿產業非太湖投資所屬集團主責主業,太湖投資退出,中鹽堿業遂成為中鹽化工全資子公司。
在100%控股中鹽堿業后,中鹽化工迅速推進了此次增資計劃,旨在引入戰略投資者。
此次多方協同布局的核心,是中鹽堿業持有的巨量天然堿資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內蒙古通遼大沁他拉地區天然堿礦區被中鹽化工描述為“國內發現儲量最大的天然堿資源”。
資料顯示,大沁他拉地區天然堿礦區面積28.85平方公里,礦物量達14.47億噸。據報道,項目預計總投資數額巨大。對于控股方中鹽化工而言,拿下這一項目是其聚焦主責主業、做強純堿產業的戰略要求。中鹽化工目前純堿產能390萬噸,為國內第三大純堿生產企業。
中鹽化工公告稱,合成純堿產能的新建、擴建受到嚴格政策限制,而天然堿不受產業政策限制。發展天然堿產業,能夠有效優化公司純堿產品結構。
山東海化作為以合成堿為主要產品的龍頭企業,正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在純堿市場縮、價格下滑的背景下,山東海化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96.24%。2025年上半年,其歸母凈利潤更是虧損約2.5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山東海化介紹,其采用的傳統氨堿法工藝因成本高、環保壓力大。公司此次投資目的之一,就是參與天然堿資源開發,實現“合成堿與天然堿的雙線布局”,優化產品結構,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然而,這場“豪賭”也伴隨著清晰的風險。比如,中鹽化工提示,標的公司后續開發建設天然堿項目預計投資規模較大,需警惕資產負債率上升帶來的財務風險。山東海化也承認,項目面臨行政審批、投資收益不確定等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該項目也存在市場沖擊風險。該天然堿項目計劃建成500萬噸純堿產能,山東海化在8月份公告中坦承,該項目建成投產后,憑借其顯著的成本優勢,預計將對行業格局產生較大影響,而“公司自身的現有純堿業務也可能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81390689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