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18:12:54
8月27日,中國貿促會舉行新聞發布會。今年以來,中國貿促會已經接待近100家跨國公司負責人,組織274批次團組赴55個國家和地區訪問交流。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92%德企愿繼續深耕中國市場,超過半數德企計劃未來兩年增加對華投資。在第三屆鏈博會上,參展企業和機構覆蓋7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參展商占比達到35%。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8月27日,中國貿促會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11.7%。近期中國貿促會在服務外資企業方面有何舉措和工作考慮?
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一提問,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王冠男表示,中國貿促會始終把服務中外企業作為立身之本,多措并舉助力外資企業在華發展。
今年以來,中國貿促會已經接待近100家跨國公司負責人,組織274批次團組赴55個國家和地區訪問交流,到訪包括奔馳、寶馬、博世、瓦克、戴姆勒、正大等多家知名跨國公司總部,就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支持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等深入交流。
中國貿促會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談及做好服務外資企業工作的具體舉措,王冠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讓“朋友”越走越親。今年以來,中國貿促會已經接待近100家跨國公司負責人,組織274批次團組赴55個國家和地區訪問交流。“我們感到,雖然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外資企業深耕中國的意愿依然強烈、信心依然堅定,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備的產業體系、豐富的創新資源、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投資興業提供了一片難得的沃土。”
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92%德企愿繼續深耕中國市場,超過半數德企計劃未來兩年增加對華投資。中國美國商會2025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近一半的會員企業仍將中國列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
其次,讓合作越走越深。在上個月舉辦的第三屆鏈博會上,參展企業和機構覆蓋7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參展商占比達到35%,一大批外資企業以“鏈”會友,霍尼韋爾、西門子等多家外資企業當場簽署第四屆鏈博會參展意向,很多境外商協會在鏈博會后組織外方企業赴地方深入對接洽談,“跑步”跟進落實合作意向,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以來,已成功舉辦3場外資企業“地方行”活動,上周剛剛結束的外資企業“山西行”活動中,近40家外國貿促機構、在華商協會及外資企業負責人60余人參加,達成一批合作意向。接下來,將于9月下旬組織外資企業“西藏行”,幫助外資企業深入了解西藏營商環境和發展機遇,促進中外企業交流合作。
此外,讓服務越來越實。持續發揮中國貿促會服務外資企業工作專班作用,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醫藥行業發展、本地化生產等主題,召開10場外資企業座談會,及時準確收集外資企業訴求并會同有關部門推動解決。舉辦首屆“友誼杯”中外政企籃球邀請賽,促進中外各界深化友誼、拓展合作。
同時,完善推廣“投資中國”網站平臺,已累計發布中英文項目信息8402個,中英文投資新聞6453條,中英文政策文件2283個,研究報告237份。專商所、港專公司為3800多家外資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服務。
發布會上,中國貿促會發布了6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全球經貿摩擦繼續呈現緩和態勢。
王冠男表示,從綜合指數看,6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為92,處于中高位。受美國延長暫停征收“對等關稅”期限等因素影響,全球經貿摩擦繼續呈現緩和態勢,全球經貿摩擦措施涉及金額同比下降14.7%,環比下降13.7%。
從國別指數看,在監測范圍內的20個國家(地區)中,印度、美國和巴西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位居前三,美國的全球經貿摩擦措施涉及金額最多,連續12個月居首。
從行業指數看,在監測范圍內13個主要行業中,經貿摩擦措施的沖突點聚焦于電子、運輸設備和機械設備行業,其中電子行業經貿摩擦指數居首。
從分項指數看,在監測范圍內的20個國家(地區)共發布23項進出口關稅措施,發起47起貿易救濟調查,向WTO提交技術性貿易壁壘(TBT)通報和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SPS)通報93項,發布進出口限制措施12項,發布其他限制性措施145項。其中,進出口關稅措施指數居首。這表明,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進出口關稅措施已成為當前各經濟體保護國內產業的常用手段。
此外,在涉華經貿摩擦方面,19個國家(地區)涉華經貿摩擦指數為102,處于高位。其中,印度涉華經貿摩擦指數最高,攝像頭、路由器和芯片等電子行業涉華經貿摩擦指數處于高位。當月19個國家(地區)涉華經貿摩擦措施涉及金額同比下降16.3%,環比下降13.6%。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31176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