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3 11:46:40
每經編輯|段煉
據央視新聞,美國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公司22日宣布與美國聯邦政府達成協議,后者將向英特爾普通股投資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8億元),以每股20.47美元的價格收購4.333億股英特爾普通股,相當于該公司9.9%的股份。
截至當地時間8月22日收盤,英特爾股價漲5.53%,報24.8美元,總市值10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782億元)。
因經營不善,英特爾今年7月宣布將裁員并取消部分海外項目。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聯邦政府提出將英特爾獲批的《芯片與科學法》約109億美元聯邦補貼轉換為英特爾股權,以支持美國半導體制造業并重振這家陷入困境的芯片制造商。彭博社評論稱,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關鍵行業的又一次直接干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二季度巨虧29億美元
年內已裁員超2萬人
當地時間7月24日,在2025年二季報發布之際,英特爾CEO陳立武通過全員內部信宣布,公司正實施大規模裁員,計劃在年底前將員工總數從約10.98萬人削減至7.5萬人,目前員工數量減少約15%。這是英特爾在股價和利潤壓力下,繼前兩年多輪裁員后的又一次深度調整。
陳立武在內部信中指出,此次人員縮減涵蓋裁員和自然流失。二季度末,裁員計劃已初見成效,管理層級也削減了約50%。他強調,“這些是必要且艱難的決策,旨在簡化組織結構、提高執行效率、把更多資源投入未來增長領域,尤其是AI和晶圓代工。”
英特爾近年來已有多次裁員。早在2023年,該公司裁撤了汽車芯片項目并計劃裁員約2萬人。隨后在2024年8月,時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發布內部信,宣布削減約1.5萬個崗位(約15%)以節省約100億美元開支。
2025年初,陳立武接任后繼續深化重組,包括裁撤RealSense AI視覺業務、削減foundry代工產能并關閉德國、波蘭的新項目,同時合并哥斯達黎加裝配測試業務至越南。
在剛剛過去的6月,英特爾進一步宣布裁撤高達20%的硅制造廠員工;7月中旬,再次在美國主要工廠(加州、俄勒岡、亞利桑那、德州)裁撤5000人。2025年內,英特爾裁員規模已達約2.4萬人。
在最新發布的二季報中,英特爾實現營收129億美元,同比微增(去年同期為128億美元),略超分析師預期。但該季度凈虧29億美元,其中包括19億美元重組費用、8億美元資產減值和2億美元一次性費用,并導致每股虧損0.67美元(GAAP),非GAAP每股虧損0.10美元,均未達預期。
英特爾二季度客戶端產品業務收入79億美元,同比下降3%,但數據中心與AI業務收入39億美元,同比增長4%,代工業務收入44億美元,同比增長3%。公司預計三季度營收將在126億至136億美元之間,但調整后每股利潤為零,未達到市場對5美分的預期。
華裔CEO此前被特朗普要求辭職
“因存在嚴重利益沖突,英特爾CEO必須立即辭職,這個問題沒有其他解決辦法。”北京時間8月7日晚,在事先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其所創立的社交平臺Truth Social(真實社交)上突然發文,矛頭直指今年3月才上任的英特爾新CEO陳立武。
作為硅谷傳奇企業家、英特爾首任華裔背景CEO,陳立武是美籍馬來西亞華裔,祖籍福建福清,1959年出生于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市,1978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后便移民美國并長期在此發展。
陳立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93年,陳立武創立華登國際,專注于亞洲科技初創企業投資。截至2025年,華登國際已經累計投資超600家中國公司,其中包括中芯國際、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瀾起科技、兆易創新、格科微等重要公司,覆蓋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關鍵領域。華登國際官網顯示,陳立武目前仍為創始人兼董事長。
而他的另一段Cadence職業經歷始于2008年。陳立武當年加入Cadence并在2012年升任CEO。在此期間,他主導公司戰略轉型,公司營收利潤大漲,股價累計漲幅超過 32倍。Cadence也迅速發展壯大,成長為市場份額僅次于新思(Synopsys)的第二大EDA巨頭。憑借在Cadence的高光表現,陳立武在硅谷科技圈聲名鵲起。
2021年12月,Cadence宣布陳立武轉任公司執行董事長,2023年,陳立武離開Cadence董事會。而在今年,Cadence卷入了一起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案件。7月28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宣布對Cadence處以9500萬美元的行政處罰,原因是“該公司向實體清單上中國大陸企業及高校機構出口EDA硬件和軟件及半導體設計技術”。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湯亞文
封面圖片:視覺中國(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界面新聞、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