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15:22:51
本周,每經品牌100指數周漲幅1.9%,16只成分股市值增長超百億。A股市場單日成交額連續三交易日站上2萬億元,兩融余額重返2萬億元。上汽集團等個股表現突出,其中上汽集團智能化轉型獲認可,與華為合作打造新品牌SAIC尚界。上汽集團正通過內部改革和海外布局,加速轉型,銷量同比增長,方正證券稱上汽集團有望進入新成長通道。
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彭水萍
本周,藍籌股集體發力,每經品牌100指數實現周漲幅1.9%,以1122.21點報收,朝著新高邁進,在股指不斷前行的同時,16只成分股周市值增長也超過百億,投資價值凸顯。未來,隨著市場風險偏好回暖帶動賺錢效應擴散,資金面流入將成為行情向上的重要推動力量。
近期,美國對等關稅落地,中美對等關稅再次獲得90天暫緩,改善市場預期。在市場成交量不斷提升,市場風險偏好回暖帶動下,本周A股主要股指全線收漲,每經品牌100指數周漲幅也達到1.9%,以1122.21點報收。
每經品牌100指數周K線圖
值得關注的是,在上證指數一度突破3700點之際,A股市場單日成交額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站上了2萬億元的水平。兩融余額持續增長,自2015年以來重返2萬億元大關,已達到2.05萬億元上方,在反映投資者積極情緒的同時,也是A股市場增量資金的重要體現。
從每經品牌100指數成分股表現來看,唯品會和華潤置地本周漲幅超過10%,分別達到12.97%和11.15%,而中國財險、建發股份、龍湖集團、中國太保以及上海電氣等15只個股周漲幅超過5%,同樣表現不俗。
市值增長方面,本周每經品牌100指數共有16只成分股周市值增長超過百億。其中,騰訊控股周市值增長2937.93億元,一枝獨秀。寧德時代、農業銀行、中國人壽以及小米集團周市值增長也在400億元以上,市值增長明顯。
有券商機構指出,近期海外市場對美國對等關稅的反應也相對溫和,總體保持強勢,市場處于相對有利的氛圍中,8月下半月預期A股市場仍將總體呈現寬幅震蕩、逐級抬升的態勢。
作為每經品牌100指數主要成分股之一的上汽集團,本周股價漲幅為5.87%,市值增長達到118.07億元,其市值大幅增長的背后,是資金對公司智能化轉型取得階段成果的認可。
據了解,上汽集團自去年起積極推動內部改革,自主板塊整合乘用車、上汽國際、研發總院等組建大乘用車板塊,加強國內外業務協同,提升運營效率,同時公司還積極推進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2025年2月,上汽集團與華為簽署深度合作協議,打造鴻蒙智行家族全新品牌尚界汽車。4月16日,在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上汽集團與華為聯合發布了全新品牌“SAIC尚界”。SAIC尚界采用了華為智選車模式,將成為面向主流市場的鴻蒙智行生態新選擇。
8月16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與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共同試駕測試尚界H5,作為華為與上汽合作的首款車型,尚界H5明確上市即搭載HUAWEI ADS 4輔助駕駛系統,具有全域通行、泊車輔助、多重感知等科技屬性,分純電與增程雙動力版本,將于9月上市。
上汽集團總經理潘吉明近日表示,為適應產業周期變化,上汽在組織與機制上持續改革。通過整合品牌資源,構建“大乘用車板塊”,推動研發、供應鏈、銷售渠道協同,新能源車型開發周期縮短30%。未來,上汽將聚焦智能駕駛、零碳技術與科技普惠三大高地,力爭2026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并在氫能架構與綠氫降本方面取得突破。同時,通過終身OTA和智能功能普及化,加速從傳統制造商向科技服務型企業轉型。
的確,在市值被比亞迪趕超后,上汽集團正通過新一輪改革轉型,迎來其品牌力的再次躍升。
資料顯示,上汽集團為上海國資委控股企業,傳統油車領域長期處于國內TOP1地位,2018年市占率達28.7%。2018年后因電動化轉型較慢、合資普遍下滑導致公司份額、業績雙承壓。
2024年起,公司開始進行內部改革,今年2月更是對63位乘用車板塊高管職權進行變更,加速業務轉型,隨著銷量和凈利潤水平均實現同比正增長,改革底部周期確立。
今年以來,在汽車行業競爭越加激烈之時,上汽集團整體銷量連續七個月同比增長,銷量同環比表現好于行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上汽集團7月整體批發銷量33.75萬輛,同比增長34.2%,環比下降7.6%,2025年連續7個月實現單月銷量同比增長;1-7月整體批發銷量239.01萬輛,同比增長15%。截至7月,公司已累計完成全年450萬輛銷量目標的53%,整體完成情況較好。
而在海外市場方面,上汽集團的全球布局也逐步完善。作為中國汽車出海領軍企業,上汽集團通過建立生產基地和銷售渠道,提升全球市場份額。2025年,MG品牌將推出6款新車,覆蓋8-30萬元價位段,進一步豐富產品線,滿足不同市場需求。
方正證券發布研報稱,隨內部改革推進+海外加速成長+華為科技賦能新品牌落地,上汽集團有望進入新成長通道。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