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政在關注

每經網首頁 > 政在關注 > 正文

2025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西安“全國前十”

2025-07-09 20:22:28

7月8日發布的《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2025)》顯示,北京、深圳、上海等十城構成全國低空經濟頭部陣營,西安作為西北地區唯一入選城市位列第九。西安低空經濟得益于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擁有多個產業集聚區,專利申請量超1200件。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5050億元,同比增速33.8%。西安發布實施方案,推動低空經濟全產業鏈構建和場景示范突破,集聚效應顯著,陜西多地也在發力低空經濟。

每經記者|張文瑜    每經編輯|賀娟娟    

7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聯合火石創造發布《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2025)》(以下簡稱《報告》),并發布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50強及企業聚集度、資本活躍度、創新聚集度和環境友好度四大細分指數50強的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顯示,全國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十強城市分別為: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南京、蘇州、杭州、西安及沈陽,十城共同構成全國低空經濟頭部陣營。

值得關注的是,西安也是西北地區唯一入選十強的城市。

西安低空經濟的崛起,得益于其扎實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

目前,西安已形成了以西安高新區、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閻良航空基地等為核心的多個產業集聚區。其中,西安閻良航空基地是全國唯一、亞洲最大的航空產業聚集區,從螺母到大飛機,航空產業鏈在這里“一條龍”搞定,為西安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

西安入圍前十

繼2024年發布首份全國城市低空經濟報告后,最新出爐的《報告》對產業鏈圖譜和評價體系進行了迭代優化,并據此對全國近300座城市的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更為全面的綜合評價。

評價結果顯示,北京、深圳、上海三城持續“領飛”,不僅位次與上年保持一致,更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發展態勢。緊隨其后的廣州、成都、南京、蘇州、杭州、西安、沈陽七座城市加速追趕,“鏈接力”指數得分均在43分以上,十座城市共同構成了全國低空經濟的頭部陣營。

在此次評價中,西安位列全國第九,是西北地區唯一入圍頭部陣營的城市。

圖片

來源:《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2025)》

然而,對比上年,其排名略有下滑。《報告》分析指出,主要系引領企業、資本投入等新增指標影響所致。具體數據顯示,西安的“資本活躍度”得分僅為37.04分,成為明顯短板;同時,其“環境友好度”得分52.98分,也相對滯后。

不過,在企業聚集度上,西安展現出優勢,排名超過杭州位居全國第八。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深圳、北京、成都、上海、西安、廣州、南京、鄭州、武漢、重慶位列全國低空經濟企業數量前十強。

其中,西安擁有低空經濟相關企業341家,飛行器設計與制造企業65家。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低空基礎設施、 低空生產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及低空飛行保障四大板塊分布上,西安的結構相對均衡,顯示出產業鏈發展的全面性。

低空經濟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航空航天、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多個前沿領域,技術創新是其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西安作為傳統航空航天產業重鎮,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富集,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設立無人機專業,并與企業共建實驗室,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西安低空經濟領域專利申請量超1200件,覆蓋AI避障、集群控制等前沿技術領域。

持續迸發的創新活力,推動其“創新聚集指數”達到41.93分,排名較其綜合排名再進兩位。

集聚效應顯著

低空經濟,一端連接著航空制造、新材料、動力電池、芯片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另一端鏈接著數字經濟、智慧物流、新型消費等新業態,其產業鏈條長、輻射范圍廣,蘊含巨大經濟潛能。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已突破505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33.8%。

如此誘人的“蛋糕”,自然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競相入局。

2024年,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據不完全梳理,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將其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專項支持政策。不少地方政府更設立專門產業基金,為這一新興賽道注入源頭活水。

如西安發布《西安市加快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核心舉措包括:全產業鏈構建,聚焦長續航電池、高精度導航、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技術,推動核心部件國產化;場景示范突破。

同時,西安將率先拓展旅游、物流、城市管理等場景,設立產業基金獎勵優質項目;爭取西安成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推動無人機物流配送標準化。

具體來看,西安低空經濟集中在技術門檻較高的上中游研發和制造環節。

其坐擁全國1/4的航空科研力量,18個航空“國家隊”,依托西安高新區、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等核心區域,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顯著。 

圖片

來源:中國航空城閻良官微

如閻良區(航空基地)作為核心承載區,目前匯聚4家航空鏈主企業及1500家配套企業,目構建起覆蓋飛機設計研發、整機生產制造、配套裝備技術、航空新材料、試驗試飛、產品支援、綜合保障等領域的完整航空產業鏈條。

龍頭企業布局上,西安愛生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羚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均脫胎于西工大,主要涉足軍用領域和民用的工業級無人機。

此外,本土企業中,還有中天飛龍、晨曦航空、天和防務等,還吸引了京東、大疆等無人機龍頭企業落戶。

事實上,將視角切換至更大范圍,陜西的低空經濟布局,已突破西安一城,呈現多點發力態勢。

榆林擁有超5000平方公里超大范圍不限高度固定空域,年可飛行天數達300天以上、人口密度僅約78人/平方公里,低空空域資源全國罕見。中國首個專業無人機試驗測試中心——由西安愛生投資運營的榆林靖邊海則灘機場已落地于此,并吸引了多家無人機企業及項目意向入駐。

圖片

陜西省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布局未來產業,制定低空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支持榆林建設全國低空經濟試驗區。省級政策加持與空域資源優勢,使低空經濟極可能成為榆林未來的支柱產業之一。

此外,寶雞、咸陽、商洛、漢中、渭南、延安等地,均有低空經濟產業相關鏈條或應用場景。未來,亦將與西安形成合力,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上扮演關鍵角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7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聯合火石創造發布《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2025)》(以下簡稱《報告》),并發布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50強及企業聚集度、資本活躍度、創新聚集度和環境友好度四大細分指數50強的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顯示,全國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十強城市分別為: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南京、蘇州、杭州、西安及沈陽,十城共同構成全國低空經濟頭部陣營。 值得關注的是,西安也是西北地區唯一入選十強的城市。 西安低空經濟的崛起,得益于其扎實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 目前,西安已形成了以西安高新區、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閻良航空基地等為核心的多個產業集聚區。其中,西安閻良航空基地是全國唯一、亞洲最大的航空產業聚集區,從螺母到大飛機,航空產業鏈在這里“一條龍”搞定,為西安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 西安入圍前十 繼2024年發布首份全國城市低空經濟報告后,最新出爐的《報告》對產業鏈圖譜和評價體系進行了迭代優化,并據此對全國近300座城市的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更為全面的綜合評價。 評價結果顯示,北京、深圳、上海三城持續“領飛”,不僅位次與上年保持一致,更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發展態勢。緊隨其后的廣州、成都、南京、蘇州、杭州、西安、沈陽七座城市加速追趕,“鏈接力”指數得分均在43分以上,十座城市共同構成了全國低空經濟的頭部陣營。 在此次評價中,西安位列全國第九,是西北地區唯一入圍頭部陣營的城市。 來源:《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2025)》 然而,對比上年,其排名略有下滑。《報告》分析指出,主要系引領企業、資本投入等新增指標影響所致。具體數據顯示,西安的“資本活躍度”得分僅為37.04分,成為明顯短板;同時,其“環境友好度”得分52.98分,也相對滯后。 不過,在企業聚集度上,西安展現出優勢,排名超過杭州位居全國第八。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深圳、北京、成都、上海、西安、廣州、南京、鄭州、武漢、重慶位列全國低空經濟企業數量前十強。 其中,西安擁有低空經濟相關企業341家,飛行器設計與制造企業65家。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低空基礎設施、 低空生產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及低空飛行保障四大板塊分布上,西安的結構相對均衡,顯示出產業鏈發展的全面性。 低空經濟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航空航天、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多個前沿領域,技術創新是其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西安作為傳統航空航天產業重鎮,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富集,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設立無人機專業,并與企業共建實驗室,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西安低空經濟領域專利申請量超1200件,覆蓋AI避障、集群控制等前沿技術領域。 持續迸發的創新活力,推動其“創新聚集指數”達到41.93分,排名較其綜合排名再進兩位。 集聚效應顯著 低空經濟,一端連接著航空制造、新材料、動力電池、芯片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另一端鏈接著數字經濟、智慧物流、新型消費等新業態,其產業鏈條長、輻射范圍廣,蘊含巨大經濟潛能。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已突破505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33.8%。 如此誘人的“蛋糕”,自然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競相入局。 2024年,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據不完全梳理,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將其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專項支持政策。不少地方政府更設立專門產業基金,為這一新興賽道注入源頭活水。 如西安發布《西安市加快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核心舉措包括:全產業鏈構建,聚焦長續航電池、高精度導航、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技術,推動核心部件國產化;場景示范突破。 同時,西安將率先拓展旅游、物流、城市管理等場景,設立產業基金獎勵優質項目;爭取西安成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推動無人機物流配送標準化。 具體來看,西安低空經濟集中在技術門檻較高的上中游研發和制造環節。 其坐擁全國1/4的航空科研力量,18個航空“國家隊”,依托西安高新區、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等核心區域,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顯著。 來源:中國航空城閻良官微 如閻良區(航空基地)作為核心承載區,目前匯聚4家航空鏈主企業及1500家配套企業,目構建起覆蓋飛機設計研發、整機生產制造、配套裝備技術、航空新材料、試驗試飛、產品支援、綜合保障等領域的完整航空產業鏈條。 龍頭企業布局上,西安愛生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羚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均脫胎于西工大,主要涉足軍用領域和民用的工業級無人機。 此外,本土企業中,還有中天飛龍、晨曦航空、天和防務等,還吸引了京東、大疆等無人機龍頭企業落戶。 事實上,將視角切換至更大范圍,陜西的低空經濟布局,已突破西安一城,呈現多點發力態勢。 榆林擁有超5000平方公里超大范圍不限高度固定空域,年可飛行天數達300天以上、人口密度僅約78人/平方公里,低空空域資源全國罕見。中國首個專業無人機試驗測試中心——由西安愛生投資運營的榆林靖邊海則灘機場已落地于此,并吸引了多家無人機企業及項目意向入駐。 陜西省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布局未來產業,制定低空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支持榆林建設全國低空經濟試驗區。省級政策加持與空域資源優勢,使低空經濟極可能成為榆林未來的支柱產業之一。 此外,寶雞、咸陽、商洛、漢中、渭南、延安等地,均有低空經濟產業相關鏈條或應用場景。未來,亦將與西安形成合力,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上扮演關鍵角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在线插放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66 | 中文AV网址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aⅴ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六月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