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0 19:51:28
2024年被稱為我國“低空經濟元年”,2025年則被視為“規模化落地元年”。近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和省財政廳公布11個地區為浙江省低空經濟“先飛區”試點,包括杭州市余杭區、寧波市鄞州區、溫州市文成縣+泰順縣等。當縣域越來越多地走向臺前,將給浙江帶來什么?
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劉艷美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主持召開推動做好低空經濟發展專題會議,明確要堅持“全國一盤棋”,謀劃編制好低空經濟發展“十五五”相關規劃,再度引發外界期待。
剛剛過去的2024年被稱為我國“低空經濟元年”,2025年則被視為“規模化落地元年”。從全國來看,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顯示,截至2025年3月,全國低空經濟企業數量達1.7萬家,其中低空經濟運營服務相關企業注冊量近年猛增,傳遞出低空經濟場景加速落地的趨勢。
當前,多地都在爭相布局,加快探索天空的“邊界”。最新一個出手的是浙江——這座民航大省正以縣域為支點,向全域低空經濟發起沖擊。
近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和省財政廳公布11個地區為浙江省低空經濟“先飛區”試點,包括杭州市余杭區、寧波市鄞州區、溫州市文成縣+泰順縣等。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全國首個政務航空基地、全國首個“城市無人機送藥”常態化航線,以及不久前備受關注的全國低空經濟領域公開招標項目最高紀錄,背后都是浙江縣域。
去年7月發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高水平建設民航強省 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爭創國家低空經濟發展相關試點示范,開展省級低空經濟發展先行試點,支持將低空經濟納入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重點。
此番“先飛區”試點出爐,意味著省級先行試點的競爭終于塵埃落定。而當縣域越來越多地走向臺前,又將給浙江帶來什么?
此次“先飛區”試點名單,包括杭州市余杭區、寧波市鄞州區、溫州市文成縣+泰順縣、湖州市德清縣+安吉縣、嘉興市海寧市、紹興市越城區、金華市東陽市、衢州市開化縣、臺州市椒江區+臺州灣新區、麗水市青田縣以及舟山市普陀區+岱山縣+嵊泗縣。
圖片來源:浙江發布
這輪“先飛區”覆蓋浙江所有地市,涉及10個縣市、6個城區,其中4組跨區縣一體化建設試點。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各展所長,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低空經濟發展路徑和模式,傳遞出浙江以縣域為支點,推動全域低空經濟的強烈信號——
一是在低空新基建建設、低空運行管理模式、低空服務保障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力爭形成制度性成果;
二是推動低空經濟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視覺感知等深度融合,加強科技攻關,推動“0 到1”的原始創新;
三是推動低空飛行與城市物流、農村客貨郵、文體旅、農林作業等深度融合,推動“10 到100”的商業化、規模化應用;
四是依托我省山海資源稟賦,賦能山區、海洋治理,探索形成低空服務共富的改革成果。
不難發現,從新基建到產業融合創新、應用場景拓展……“先飛區”領到的任務,直面當前發展瓶頸。
城市進化論對涉及試點的縣市區梳理發現,杭州余杭區、寧波鄞州區、紹興越城區等城區主要是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完善,融合創新能力較強,而湖州(德清縣+安吉縣)、嘉興海寧市、金華東陽市和舟山(普陀區+岱山縣+嵊泗縣)等更多縣市,主要優勢是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特色應用場景走在全省前列。
寧波鄞州區提出,要建設集低空文旅、場景應用、產業集群、產學研用于一體的浙江省低空經濟“先飛區”示范樣板;溫州文成、泰順兩地一體共建浙南山區低空立體交通縣域實踐“先飛區”項目,要重點破解山區傳統出行方式、單一旅游模式、陳舊治理樣式存在的短板;舟山的普陀區、岱山縣和嵊泗縣則要“打造低空經濟海島發展樣板”。
國空科技(中國)低空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對城市進化論表示,這種“一縣一策”的打法既能避免同質化競爭,又能通過區域協同放大產業鏈價值,是浙江“塊狀經濟”模式在低空領域的升級版。
“浙江此次試點的11個地區更凸顯‘山海聯動’,如余杭區依托未來科技城人工智能技術儲備,鄞州區借力寧波港口經濟外向型基因,文成、泰順等山區縣則瞄準低空物流、旅游觀光等場景,將地理劣勢轉化為差異化優勢。”他說。
在朱克力看來,縣域成為低空經濟的試驗田,本質上是政策靈活性與市場潛力共振的結果。相比大城市,縣域行政層級精簡、土地資源相對充裕、試錯成本更低,更容易推動新興業態的快速落地。
這也是包括浙江在內,縣域低空經濟發展模式屢屢引發關注的重要原因。“從通過特許經營權模式將低空資源開發權集中釋放,避免多頭管理導致效率內耗,再到引入重大項目背后,是地方產業基礎與資本需求精準匹配。”他說。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195683
這也是縣域,尤其是縣城在浙江“先飛”的重要因素。
從當前階段來看,應用場景的落地和商業化都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而從各地的布局中,也在越來越多地強調新基建以及應用場景的重要性。
根據《若干意見》,浙江到2027年要基本建成高水平民航強省和低空經濟發展高地,并實施低空新基建強基行動、低空應用全域拓展行動等,包括推動無人機電商物流規模化發展,打造無人機電商物流品牌;培育“低空+旅游”“低空+體育”等新興消費業態等。
這也體現出,浙江正將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提升至新的高度。本輪“先飛區”試點建設中,“推動低空飛行與城市物流、農村客貨郵、文體旅、農林作業等深度融合”的要求,正是推動低空經濟走向商業化、規模化的重要路徑。
比如,金華東陽市依托橫店影視城文旅IP和空域資源雙重優勢,突出“低空+影視文體旅”特色模式,舟山市普陀區則將建設全省首個市級低空農事服務中心。
低空農事作業是一個增長迅猛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今年2月,《浙江省農業農村領域低空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正式印發,提出到2027年“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農用無人機配置全覆蓋,全省農用無人機保有量1萬臺以上,農用無人機作業面積6500萬畝次以上”的具體目標。
“低空經濟下鄉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山區、海域等傳統基建難以覆蓋的區域,正是無人機、eVTOL等技術的剛需場景。”在朱克力看來,浙江的農業農村行動方案看似超前,實則暗合經濟規律,農業植保無人機應用顯著降低成本,海島物流用無人機配送提升時效,這些場景背后是實實在在的降本增效。
在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看來,浙江此次重點強調的農業,以及海洋等應用場景都是未來的剛需,尤其是農林植保、海洋牧場管理以及港口轉運,都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但常態化運行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空中和地面的飛行服務保障能力,這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考驗。
“長三角低空經濟競爭格局中,浙江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場景創新策源地和商業化加速器。上海側重高端研發和空域管理規則制定,江蘇強在制造業供應鏈整合,而浙江核心競爭力在于市場化基因,從電商到數字經濟,歷來擅長把技術轉化為可復制的商業模式。”
在朱克力看來,浙江“先飛區”試點行動提出的規模化應用目標,直指低空經濟最大痛點,實現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從政府補貼驅動轉向企業盈利驅動。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據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在這樣一個全國競速的賽道,浙江反復提及要“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以及“低空經濟先行引領”的目標。
從一定程度而言,本輪浙江縣域集體出征,探索農業植保、山區治理、旅游體驗、島際物流等“低空+”場景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也有望加速形成低空經濟發展閉環,為全國低空經濟發展輸出更多“浙江經驗”。
圖片來源:攝圖網_328046437
浙江縣域“先行”也受到國家部委的認可。比如紹興越城區,據當地媒體披露,國家發改委低空經濟司調研組這樣評價:“無論是產業集聚、平臺構建,還是服務保障、基礎設施布局,從全國范圍來看,越城都是務實且超前的。“
眼下,杭州正在沖擊全國低空經濟領軍城市,寧波、嘉興、湖州、紹興等地的縣域也正朝“先行引領”的方向發力。比如,寧波鄞州區喊出打造浙江省低空經濟“先飛區”示范樣板的目標,紹興越城區要爭取率先在全國縣域層面實現0到萬米空域“通訊、導航、監視”全覆蓋,探索低空安全體系的縣域經驗。
種種跡象顯示,浙江正在進一步“重倉”縣域,在縣域試點率先探索低空經濟發展閉環,再層層擴散,支撐全省打造全國低空經濟發展高地。
不過羅軍也提醒,整體而言,低空經濟最大的應用場景還是城市,而且是大城市,“人流、物流的需求大,配套能力也最完善”。大規模發展縣域低空經濟,以及多大程度能被“復制”,可能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
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報告(2025)
案例共創計劃
浙江“先飛區”試點背后,正是各地全力推動低空經濟走向規模化、商業化的新趨勢。
為持續探尋低空經濟發展趨勢,幫助城市精準定位產業“坐標”,繼去年城市進化論發布全國首份低空經濟領域城市產業研究報告之后,今年,每日經濟新聞·城市進化論將與火石創造聯合編制《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全面優化低空經濟產業鏈圖譜(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保障-低空運營服務-低空飛行器制造),重點聚焦企業聚集度、資本活躍度、創新聚集度和環境友好度等四大評價指標,力求全面呈現城市低空經濟發展優勢與潛力,為城市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提供參考借鑒。
在此,我們也鄭重推出《報告》案例共創計劃,誠邀產業創新實踐者共建價值范式,共啟價值新聲——
○案例共建目錄:不論園區案例、企業案例,還是城市發展案例,如果您有低空經濟發展的心得經驗、典型案例、創新項目或政策實踐,歡迎與我們分享。
○案例共建價值:入選案例將被全國范圍內的決策者、投資者和創新者關注;定制傳播權益,助力地區/企業特色脫穎而出;鏈接產業生態資源,解碼低空經濟新藍海。
○案例參與方式:請將文圖或視頻材料發送至郵箱:mjzk@nbd.com.cn,我們將根據內容進行篩選,并與您進一步聯系,開啟合作之旅。
○案例征集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6月10日24:00。
(詳情咨詢:028-86110452,王先生、吳女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