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09 00:02:42
每經記者|王帆 每經編輯|陳俊杰
在第九個中國品牌日前夕,5月9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的“2025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發布會”(以下簡稱發布會)在上海舉行。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數智升維 品牌共振”,希望在當下的數智發展變革中,尋求企業向新創變的品牌升維路徑。
成立于1904年,運營有GUCCI美妝、Burberry美妝等品牌的全球知名美妝公司科蒂,近十年來持續發力中國市場。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具活力和競爭最激烈的美妝市場之一,科蒂的發展軌跡可以說是外資品牌與中國共同成長的代表案例。在本次發布會上,科蒂中國總經理Mathieu Dufresne將分享國際品牌的“中國化”路徑和經驗。
如何在華本土化創新?
Mathieu Dufresne是一位在美妝和香水行業深耕超過19年,并擁有豐富國際市場經驗的高管。他自2006年加入科蒂以來,曾擔任全球旅游零售總監、科蒂法國高端美妝總經理以及高端香水全球負責人。
Mathieu Dufresne認為,科蒂在華本土化發展,已經形成了三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論:第一是尋找品牌精神與本土文化的聯結點,第二是建立情緒共鳴,創造體驗記憶,第三是借助本土代言人,驅動消費者參與和表達。
在本次發布會上,Mathieu Dufresne將以科蒂在中國舉辦的多場品牌快閃活動、明星達人“種草”營銷、視覺創意設計、本土倡議活動等案例,分享科蒂如何促進國際品牌理念在華深化和落地。
品牌價值已成“硬通貨”
記者注意到,當下全球美妝市場的增速,相較過去幾年得益于產品定價上調的高增長水平已經有所放緩。不過,香水作為悅己理念、社交價值的表達媒介,在當下環境下跑贏其他美妝品類,呈現出較強的韌性。而科蒂以香水業務占比超60%的銷售結構,有望成為獲益者。另外,中國這個香水低滲透市場,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科蒂、歐萊雅、雅詩蘭黛紛紛加速在中國香水市場的布局,通過引進新品牌、擴大零售網絡等方式鞏固其市場地位。
與此同時,當下高端美妝在華發展面臨不少挑戰。國貨美妝品牌的崛起、消費觀念和結構的改變、旅游零售業務的回落,都對國際高端美妝份額發起沖擊。在中國美妝的存量市場,外資品牌借助高端效應“躺贏”的時代已經過去。在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強調性價比的中國消費者面前,科蒂等全球美妝巨頭也要放下“身段”,積極參與本土化競爭。
隨著存量競爭加劇,品牌價值已從“軟實力”轉化為“硬通貨”。如何放大品牌價值,夯實品牌資產,將是下一個階段的賽點。美妝行業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開啟。在本次發布會上,科蒂的經驗,有望為行業提供一份參考答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