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7 23:28:49
每經記者 陳植 每經編輯 張益銘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會議強調,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預示著相關文件將很快出臺,債券市場“科技板”也將在不久后落地。
此前,央行行長潘功勝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將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
4月25日,一位券商投行部門人士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他所在券商已儲備一批科技企業發債項目,包括部分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與獲得多輪股權融資的科技企業。相比此前的科技債券與科技票據發行主體,這些儲備企業項目的“科技含量”更高。在他看來,這些儲備企業項目能否在債券市場“科技板”獲得理想的發債募資額度,一方面要看債券市場“科技板”的發債準入門檻,另一方面要關注金融市場對債券市場“科技板”的認購投資熱情。其中,相關發債主體的信用評級高低,將明顯影響他們的實際發債募資額度與融資成本高低。
有券商積極儲備相關項目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潘功勝表示,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將被支持在債券市場“科技板”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具體而言,一是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拓寬科技貸款、債券投資和股權投資的資金來源;二是支持成長期、成熟期科技型企業發行中長期債券,用于加大科技創新領域的研發投入、項目建設、并購重組等;三是支持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等發行長期限科技創新債券。
上述券商投行部門人士向記者表示,這預示著科技企業等發債主體在債券市場“科技板”將主要發行中長期債券,從而引導更多耐心資本支持科技產業發展。這有助于解決當前科創債券存續期限較短的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已累計發行405只科創債券,規模合計3727.56億元,同比增長了60%。其中,科創公司債發行197只共計1930.33億元,科創票據發行208只共計1797.23億元。但是,科創債券存續期限普遍較短。
4月中旬,東吳證券分析師李勇對存量科創債券的研究發現,存量科創債久期總體不長,約為2.88年。
上述券商投行部門人士直言,這無形間給科創債券發行主體帶來較大的資金管理風險——由于科創債券存續期較短,導致部分發債主體存在“借短投長”的期限錯配風險,反而令企業的資金周轉風險相應加大。
他表示,不少有意在債券市場“科技板”發債募資的科技企業希望相關債券存續期能達到至少“3+2”年或“4+2”年,從而讓企業發展過程中擁有足夠的長期資金支持。
此外,如何提升債券市場“科技板”發行主體的“科技含量”,也是市場金融關注的一大熱點。
李勇統計顯示,存續科創債規模位列前五的行業主要是建筑裝飾、煤炭、公用事業、非銀金融、交通運輸,合計占比達58.7%;相比而言,電子、計算機、醫藥生物等科技行業占比合計僅約3.52%。這顯示科創債券主要服務傳統產業的融資需求,對高科技產業的直接支持力度尚顯不足。
這位券商投行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為了提升債券市場“科技板”的發行主體的“科技含量”,目前他們儲備的擬發債企業主要涉足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研發、芯片研發制造、新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一旦債券市場“科技板”面世,他們將支持這些企業盡快獲得發債資質。
“科技板”引發創投圈熱議
記者注意到,有關“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的信號,也在創投圈引發熱議。
值得一提的是,4月25日,一位地方政府引導基金人士通過微信向記者透露,近日他們已與券商投行部溝通,討論在債券市場“科技板”發行債券的可操作性。
“目前,我們希望這類債券發行存續期限能達到至少7+2年,能覆蓋基金的‘募投管退’整個運營周期。”他告訴記者。相比直接向LP(出資人)募資,通過債券市場“科技板”發行債券募資或許更能獲得出資人的青睞。究其原因,一是債券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方便部分出資人在必要時套現離場,這種做法比起傳統的基金份額轉讓更加便捷;二是債券每年能提供相對穩健的利息收入,滿足部分出資人對資產保值增值年度考核的要求。
記者獲悉,創投機構發行的債券市場“科技板”債券若要每年提供利息收入,也存在某些操作挑戰。通常情況下,創投基金的前三年都是項目投入期,相關股權投資未必能收獲豐厚的項目退出收益,相應債券利息支出從何而來,將是一大問題。
“我們內部討論過,最理想的發債方案是相關債券市場‘科技板’債券在前幾年不支付利息且設定3年封閉持有期(不得轉讓),從第四年起根據項目退出狀況提供浮動利率。若項目退出收益良好,某一年的債券利息或高于8%~10%。”他指出。但是,債券市場投資者與出資人是否接受這類債券利息支付方式,仍是未知數。
這位地方政府引導基金人士表示,為了增強這類債券的到期本息兌付安全性,創投機構還需找到新的增信舉措,從而贏得債券市場投資人的青睞。
前述券商投行部門人士也向記者指出,部分擬發債科技企業也希望能在債券市場“科技板”債券設定浮動利率、債轉股等條款,從而令債券利率與企業業績發展狀況高度掛鉤。但是,債券市場投資人是否同意這些要求,仍需觀察。
“不久前,我們與部分專業債券投資機構溝通了解到,若債券市場‘科技板’發債科技企業保持業績較高成長,且登陸資本市場IPO的概率較高,加之債轉股條件相當豐厚,他們會考慮接受浮動利率與債轉股條款。因為相比債券浮動利息收入,他們更看重豐厚的債轉股回報。”他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