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4 10:56:37
每經AI快訊,3月24日,據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網站消息,近期,相關部門在日常風險監測中發現,部分機構平臺打著“解債”“平債”“不良資產處置”等名義,以“具有央企、國企背景”“提供等額資產保障”等為噱頭,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虛假宣傳,以收取入會費、咨詢費、服務費、保證金等方式吸收資金,存在非法集資、詐騙等風險。深圳市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專責小組辦公室發布提示: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此類機構未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不具有公開吸收公眾存款的資質,本質上是以解債之名行集資之實,其運作模式違背市場基本規律,資金鏈極易斷裂,一旦出險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規定,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由集資參與人自行承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