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08 07:00:04
◎據公司方面介紹,“每頭豬再挖600元潛能”的目標牧原股份整體完成了約一半。其中飼料價格下降和生產效率提升對成本下降的貢獻各占一半。“健康是影響生豬潛能的首要因素,持續挖潛,循序漸進??”牧原股份首席財務官高曈表示。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魏官紅
11月5日,牧原股份(002714.SZ,股價45.88元,市值2507.5億元)舉辦媒體交流會活動,公司董秘秦軍、首席法務官袁合賓、養豬生產首席運營官李彥朋等牧原股份高管再一次面對媒體采訪。
去年此時,牧原股份剛剛經歷了行業的“至暗時刻”。自去年9月底起,公司股價迎來一波大幅殺跌,2023年10月19日股價一度跌停,創下3年半以來新低。按照頂峰市值計算,牧原股份市值當時蒸發了超千億元。公司股價下跌也引發市場對其債務風險的擔憂。
在這輪漫長的豬周期里,市場擔憂出欄生豬規模最大的牧原股份成為下一個被壓倒的企業。然而,牧原股份最終證偽了債務風險的邏輯,其仍然是A股生豬板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此次采訪,公司管理層談及未來豬價、成本控制關鍵、豬疾病防控等熱點話題。根據他們的分析,如今,牧原股份已進入了穩健增長期,接下來的發展重點是通過提高豬群健康程度,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董秘秦軍對牧原股份的基本盤進行了簡單介紹,今年的出欄區間為6600萬頭至7200萬頭,預計會達到中位數偏上。公司今年降本的成效也較為顯著,“年初每千克成本為15.8元,到了10月已經下降到每千克13.3元”。公司高管表示,有信心實現年底13元/千克的成本目標。
如今,各個區域基本上會有超級業績的涌現,優秀養豬場線的成本已經降到12元/千克以下。養豬生產首席運營官李彥朋向記者表示,以牧原股份的河南“大本營”為例,南陽、開封、豫北片區的養殖成本都已經低于13元/千克。而成本降低的原因,主要來自飼料成本下降的貢獻以及疫病凈化。
有公司高管拆解了每頭豬的成本,稱今年飼料對每頭豬的成本下降影響已近150元,“公司持續挖潛,是可以實現12元/千克以下的更低的成本”。
在李彥朋看來,盡管牧原股份優秀的場線成本在進一步下降,但和國內一些優秀的農戶表現還存在差距,“和國外也有一定差距”。另外,公司首席智能官張玉良表示,要持續圍繞天網工程,通過技術手段防住豬病。
為了降低成本,牧原股份管理層曾提出“每頭豬再挖600元潛能”的目標。公司列出了每頭豬“600元”的降本公式,涉及從種豬到育肥再到屠宰的各個環節,飼料降多少元、折舊降多少元都有清晰的標準。
據公司方面介紹,“每頭豬再挖600元潛能”的目標牧原股份整體完成了約一半。其中飼料價格下降和生產效率提升對成本下降的貢獻各占一半。“未來我們覺得這空間挺大的,是一個很大量級的利潤空間。”
牧原股份將接下來的重點工作放在了疫病防控上。李彥朋坦言:“去年有很大一部分(非洲豬瘟帶來的)疫情損失??今年的風險還是在冬季的疫病防控上,要把防控裝備放第一位,做好裝備自動化升級,車輛進出要做更加密閉的處理等。其次是人員管理,今年公司組建了專業托管隊伍,對比去年防控進展,今年成效顯著。”
“一旦豬場檢出疾病,對豬場員工、干部的壓力是巨大的。”牧原股份首席財務官高曈表示。
基于去年冬季的教訓,牧原股份今年在疾病防控上使出了新招——成立特戰隊。
“哪里有威脅,這個特戰隊就連夜往哪里趕。”高曈詳細介紹了新成立的近千人防非特戰小組。這一特戰小組隨時處于“戰時狀態”,一旦某個豬場發生疫情,他們就要連夜出動,對高風險地區進行為期一周的托管。利用牧原股份在全國1000多個場的優勢,這個專業隊伍能夠迅速支援高風險場區,對公司生產干部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支撐,也讓公司對今年的非洲豬瘟防控更加有信心。
媒體交流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牧原股份在今年前三季度結束后提出了高比例分紅。根據相關公告,牧原股份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8.31元(含稅,暫以董事會審議時總股本扣除公司已回購股份計算),分紅總額合計約45億元(含稅),占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的40.06%。這也是牧原股份上市以來首次在披露季報時向投資者分紅。同時,公司修訂了《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來三年(2024年度—2026年度)股東分紅回報規劃》,稱將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由不少于當年實現的可供分配利潤的20%調整至40%。
秦軍認為此次季度分紅也體現出牧原股份從過往的快速發展轉為穩健增長,發展階段的變化為這次分紅提供了基礎。“2022年之后,我們資本開支在下降,今年維持在120億元左右,在穩定的增長期如何保障股東的長期回報?現金分紅是自然的選擇。”
出欄量快速增長,牧原股份被視作成長股,這個階段的股東回報體現為股價直接上漲。然而,當轉為穩健增長期,牧原股份股價脫離高波動之后,投資者如何獲得回報成為管理層需要思考的事。
秦軍表示:“成長股有成長的估值,每個階段市場的估值都是合理的,我們所理解的市值管理核心就是把企業的盈利質量做好。未來在長期的股東回報方面,我們還是希望做到穩定、可預期、可持續,分紅金額也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與公司的發展階段相適應,與公司的經營情況和現金情況相匹配。”
另外,牧原股份此前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30億元~40億元,回購股份擬全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后續公告顯示,中信銀行將為牧原股份提供24億元的專項貸款資金用于公司股份回購。秦軍表示,涉及貸款資金方面的事項還在走程序。
2019年到2021年這一輪超級漲價豬周期讓行業印象深刻。但高曈坦言:“牛豬一去不復返。我們對周期始終保持敬畏之心,不會去賭豬的價格,對后市價格也更加理性。”
“當前養豬行業的底層邏輯是,誰的成本高誰就會被淘汰??我們要適應變化和提高效率,高質量發展背后是更高的效率、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秦軍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規模豬企擴張的時候,一些有經驗的養殖戶并非選擇完全退出,而是加入了規模豬企,繼續在養豬。根據牧原股份的統計,大約有7000多名公司員工就是來自曾經的養殖戶。
“養殖戶絕對不等同于落后產能,現在留下來的養殖戶都是優秀產能。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在不斷去跟農戶學習,去吸收人家的管理經驗。”李彥朋表示。
“健康是影響生豬潛能的首要因素,持續挖潛,循序漸進??不再新增投資,現有產能一年就可能帶來20%至30%增長。”高曈表示,養豬生產不是一個完全標準化的產品,一頭母豬能夠提供的斷奶仔豬數和上市商品豬數量,受母豬健康的影響很大。所以,母豬的健康程度就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業績。當前行業還沒有那么成熟,以10萬頭養殖場為例,健康管理做得好可以出欄超過9萬頭豬,做不好的場只能提供7萬多頭豬,公司需要持續挖潛,真正實現發展潛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