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融媒 2024-06-14 21:32:23
6月6日,傍晚6點過,家住成都市雙流區九江街道的張先生駕著自己那輛新能源車回家。行駛在統力大道上,汽車在平坦的路面上絲滑前進,夏日的風拂過,帶來絲絲涼意,車窗外的街景像電影膠片一樣快速后退。
暢快地回家,曾經是張先生和住在這條路附近居民的夢想。那時的統力大道破損坑洼,汽車駛過顛顛簸簸,塵土飛揚,誰都不愿搖下車窗。
這一切改變,緣自雙流區實施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
2023年,雙流區實施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第一年,人大代表票決出10個民生實事項目,總投資5.89億元。今年,雙流人大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升級為10類39項,總投資15.95億元,是去年的近3倍。
兩年時間,21億余元投向49個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這個“小切口”,正在更大程度地保障基層百姓的“大民生”,為雙流人民托起穩穩的幸福。
雙流區的這49個項目,只是四川省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浪潮下實施1.26萬余個項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一滴水也可見太陽。
運行機制
“民聲”定“民生” 從公開征集到公開發布實現民意閉環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確定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2021年,省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在縣鄉兩級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2022年12月7日,雙流區委辦公室印發了《成都市雙流區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從當日起實施,致力于構建“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實施、群眾參與”的興辦民生實事工作機制,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焦陽 攝
何為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這些項目如何進入到決策者的視野,并最終進入人大代表票決流程?從而變為百姓可感可及的生活場景?
縱觀《辦法》,雙流區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指代的是雙流區人民政府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之上提出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經雙流區人民代表大會以代表投票表決方式確定正式項目后再實施,并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的制度。
記者梳理《辦法》后發現,這是一套完備的制度,從項目征集到確定候選項目,再到會議審議和票決,直至最后的項目實施、監督與評議均有明確的規定。
從時間節點來看,每年9月,雙流區人民政府開始啟動次年民生實事項目征集工作。征集的途徑包括通過網站及雙流融媒體中心對外發布征集公告,并通過座談調研、問卷調查等途徑,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項目建議,確保了民意自下而上的有效傳遞。10月底前,區人民政府形成次年民生實事項目庫。然后從必要性、可行性、公益性、普惠性等方面論證評估。11月,區人民政府就次年民生實事建議項目征求區人大常委會意見。審議后的項目還要報區委研究審定,就算是審定后也并非終局,還只是進入區人大代表票決的候選項名單。隨后,區人民代表大會將審議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納入會議議程,由人大代表們審議。票決時,實行差額票決,候選項目數與擬確定正式項目數據和比例為1.3:1左右,按照得票從高到低排序最終確定項目。票決確定的這些項目在區人民代表大會閉幕后向社會公開。
從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到向社會公開民生實事項目,實現了民意的閉環。
典型案例
351名人大代表投贊成票 上世紀80年代老舊小區換新顏
制度是剛性的,聽起來或許有點抽象。我們走近首批人大代表票決制下實施的民生實事“西航港街道光電小區改造項目”,以觀其運行機制。
改造前
西航港街道光電小區是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生活配套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現有住房1349套。房子老舊,停車位不足,環境不好品質差,這是住戶共同的感受,一些年輕人受不了就搬離,小區里的留守一族絕大多數是老人。同時,這里又是曾經的“大院大所”,里面住著不少“最強大腦”。近年來,雙流區探索深化校院企地全面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西航港街道辦事處組織人大代表鮮浩、趙慶宇等主動服務“大院大所”。交流中,光電小區的群眾向他們反映了上述問題。恰逢雙流區公開征集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們便將上述意見列為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建議,經過區級部門聯合審查、專題論證后,納入雙流區“實施2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改造后
2023年2月初,室外春寒料峭,室內,雙流區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暖意升騰。東升代表團——《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關于成都市雙流區2023年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的說明》擺在每位人大代表的資料袋里。除此之外,人大代表還要為每一個候選項打勾勾。表格中,“建成1萬畝高標準農田、實施統力大道改造和金江西路斷頭路建設工程、實施農村公路“白+黑”改造工程”等13個項目等著人大代表們票決。區人大代表彭沖拿起筆,在自己認為有必要、且容易實施的10個項目后面鄭重地劃勾,其中就包括了“實施2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人大代表們票決的選票集中起來,經工作人員統計,本次表決應到代表434人,實到代表382人。發出表決票382張,收回表決票382張;其中有效票379張、無效票3張。
最終,人大代表鮮浩、趙慶宇等建議的光電小區改造被列入“實施21個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實事項目,獲得351名人大代表贊成票,以第3名高票當選當年的人大代表票決制民生實事項目。當年,光電小區改造完成,老舊小區有了新面貌,居民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
民生實事反饋
筑牢群眾幸福感 讓城市和人民生活更有質感
2月10日下午,會議宣布了票決確定的10項2023年度雙流區民生實事重點監督項目。分別是建成1萬畝高標準農田,保障全區隨遷子女3.3萬座學位就學,實施21個老舊小區改造,實施三支五斗流域排水管網改造工程,實施棠湖小學和公興小學改造提升工程,實施江安河、五湖四海城市公園品質提升和公園城市小游園建設工程,實施農村公路“白+黑”改造工程,落實“雙減”提質減負工作,實施統力大道改造和金江西路斷頭路建設工程,實施區中醫醫院二期第二住院綜合樓工程。
記者了解到,雙流區人民政府在實施票決項目過程中,以強化領導為核心,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將票決民生實事項目納入區政府重點工作,由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統籌,分管副區長具體負責,形成區政府領導班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將票決民生實事項目納入年度監督計劃,由區政府辦具體負責,適時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項目進展情況,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同時,結合開展的社會滿意度測評,由區融媒體中心負責,針對教育醫療、交通出行、扶貧解困等民生主題,矩陣式宣傳民生實事項目的進展情況和取得成效,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以過程監控為抓手,確保民生工作質效,區政府辦的工作人員采取“周詢問、月督查、季報告”的模式,采取“四不兩直”的督查形式,聽取單位情況介紹、實地查看項目推進情況、走訪項目涉及的受益對象,及時預警滯后項目。
劉婷 攝
那一年,雙流區在彭鎮岷江村、金橋社區、合水社區,永安鎮景山村,黃龍溪鎮嘉禾社區建成高標準農田1萬畝,讓“糧田變良田”,荒草地變為網紅打卡點“時光原野”。那一年,雙流區為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提供公辦學校學位20378座,對部分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5500人進行學位補貼,保障了常住人口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緩解來雙就業人員子女入學難等實際問題。那一年,雙流區為老舊小區安裝了80部電梯,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補齊人居環境短板。那一年,雙流區對棠湖小學和公興小學的硬件提質,促進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緩解“擇校熱”問題,推進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受益學生人數達5900人。那一年,實施江安河、五湖四海城市公園品質提升和公園城市小游園建設工程,增加了居民游憩場所,滿足大眾消費及文化休閑需求,增強了幸福感……
那一年,雙流的民生圖景更有質感;那一年,雙流城市品質得以提升;那一年,雙流連續四年上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區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上,37位評委對2023年10個民生實事項目進行了滿意度測評,收到滿意票347票。
以人民為中心
今年投入是去年近3倍 不斷擦亮幸福城區的幸福底色
在為人民謀幸福的道路上沒有終點,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年復一年持續開展。
2023年9月,雙流區啟動了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征集工作,通過媒體公告、座談調研、問卷調查等途徑,向全區“兩代表一委員”、市民群眾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經過前期系列評估論證,形成2024年度民生實事候選項目,雙流區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經人大代表投票表決,確定實施“病有良醫、住有宜居、學有優教、弱有所扶、交通暢行、城市更新、生態惠民、安全衛民、就業創業、糧油保障”10類39個民生實事項目,計劃總投資67.85億元,2024年計劃投資15.95億元。
劉婷 攝
據了解,截至一季度末,今年的39個項目均按時序進度正常推進。其中,華府大道提升改造、和順路萬順路沿線公園綠地打造、物聯大道東側生態修復3個工程類項目已開工建設,東升區域中心醫院等28個工程類項目正在開展方案設計、施工招標等前期工作,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等8個非工程類項目按計劃實施。
數據作證,兩年以來,雙流區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實施項目從10個上升為39個,政府投入的資金也從5.89億元漲至15.95億元。
劉婷 攝
郡縣治,天下安。
不斷拓展的民生實事邊界,不斷增長的投入,背后飽含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情懷和發展理念;是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和人大代表主體作用,促進民生實事項目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推動政府興辦民生實事更加科學、更富成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回應。
劉婷 攝
全省票決實施1.2萬個民生實事項目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2021年,四川省在3個設區的市、40個縣(市、區)、604個鄉鎮開展了票決制工作試點。2021年底,省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在縣鄉兩級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此后,縣鄉兩級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在我省扎實推進。全省縣(市、區)、鄉(鎮)兩級聚焦就業難、出行難、上學難、治病難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急難愁盼”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積極穩妥推進票決制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共征集民生實事項目4.7萬余個,票決實施1.26萬余個,完成民生實事項目1.2萬余個,正在實施528個,人民群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