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8 09:51:48
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實習記者 苗詩雨 每經編輯 孫磊
回首2023年,汽車行業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變革,智能化、網聯化依舊是行業的熱點話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42.4%,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超過15000公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滲透,智能網聯等技術已經成為車企戰略布局的主線之一。目前,除了理想、問界、零跑、蔚來等新勢力品牌外,主流車企大眾汽車集團、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也在加碼布局,我國汽車智能化領域參與者數量日漸增多。
智能化的火熱,也傳遞到了資本市場。2023年年內A股出現了“華為汽車概念”“激光雷達”“智能駕駛”等汽車智能化相關概念的異動拉升。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A股整體走勢以調整為主,其中汽車板塊整體走勢偏強,新能源、智能化表現不錯。
多位汽車行業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2024年汽車市場智能化前景值得期待。“智能化概念在資本市場可能仍會受到較多關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記者表示,未來汽車市場智能化可能會進入提速階段,資本市場會有更大機會。
2023年汽車智能網聯提速顯著
依托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成為當下汽車行業的熱門詞匯之一。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單月銷量突破100萬輛。2023年11月銷售102.5萬輛,環比增長7.3%,同比增長30.6%。其中,1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40.4%,較去年同期36%的滲透率提升4個百分點,首次突破40%。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滲透,使得智能化的搭載比例進一步提升。根據工信部數據,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已達到42.4%。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2023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車L2級及以上的輔助駕駛功能裝車率已經達到51%。
智能化作為當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線之一,年內多家車企加碼投入,其中智能化系統的開發成為重點關注領域。
例如,2023年7月,比亞迪發布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天神之眼”。“天神之眼”依托比亞迪先進的電子電氣架構和全棧自研能力,為智駕提出了整車系統級解決方案。
長城汽車推出咖啡智能Coffee·AI,推出AI大模型全鏈路賦能咖啡智能產品,并成立(Technology Center Al Lab,簡稱AI Lab),以算力、算法、大模型能力建設為基礎,將動力、底盤、造型、車身等組織拉通,打造大模型服務平臺,形成面向整車領域與研發領域的技術中臺。
另有車企以合資形式介入,年內大眾汽車集團下屬軟件公司CARIAD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酷睿程(CARIZON)”,將結合地平線的技術能力和CARIAD的智能車身與軟件系統整合專長,開發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大眾汽車集團方面也向記者表示,CARIAD是大眾汽車集團智能化的主力,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是未來集團加速開發的重要基石。
而在車型設計上,智能化搭載也逐漸成為車企產品的一大亮點。諸如比亞迪仰望U8搭載的AEB系統已經滿足中高速場景下應對突發情況;搭載高階智駕輔助的全新深藍S7i、深藍SL03i車型,Deepal AD已經可以通過20余項功能配置滿足高速、城區、泊車三大場景多情況應用。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在國家政策扶持,市場研發驅動引導下,中國汽車的智能化發展突飛猛進,市場銷量和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傳導至資本市場,在今年A股整體調整的節奏中,汽車板塊與智能化相關概念年內走勢偏強,例如“賽力斯”“激光雷達”“華為概念”等表現較強勢。
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A股汽車板塊整體圍繞兩大主線波動。曹鶴說:“一條主線是整車銷量,板塊情況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影響;另一條主線是汽車部件,資本市場汽車板塊上漲主要圍繞激光雷達、車路云一體化等概念。”
明年智能化發展有望進入提升階段
車企、資本爭先布局的背后,是智能化需求的快速增長。自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以來,消費者有關車輛智能化的需求不斷提高。中電金信智能汽車事業部洪濤向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革命,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從整個趨勢上來看,汽車不再僅僅只是駕駛工具,而是往生活空間概念轉變。基于整體的智能座艙發展趨勢,目前在技術方面也都有相應的變化和提升。”洪濤表示。
光智資本創始人王爾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一級市場表現看,今年汽車智能化中,底盤領域是投資人較為關注的熱點,這一領域功能安全等級要求高,國產化率很低。
根據ICVtank預測,到2026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將達687億美元,CAGR達25.4%,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將達440億美元,CAGR約11.3%。市場需求推動之下,我國政策層面也不斷加大對于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扶持力度。
11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邁出關鍵一步;12月5日,交通運輸部發布《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明確使用自動駕駛汽車在城市道路、公路等用于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各類道路上,從事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出租汽車客運、道路旅客運輸經營、道路貨物運輸經營活動的,適用本指南。
從政策和車企動向不難看出,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技術正在成為智能化的重要方向。
基于此,從資本市場看,業內也較一致認為2024年可重點關注汽車自動駕駛、智能交互兩大領域表現。
顏景輝向記者表示,在目前政策文件的鼓勵下,2024年汽車智能化包括智能網聯技術、商業模式創新、車路協同等都可能會有不錯發展,車企、廠家加速布局,搶占市場份額,智能化也會成為2024年的熱點。
曹鶴認為,從明年的大趨勢來說,智能駕駛、自動駕駛會比較火熱,可以重點關注資本市場自動駕駛相關板塊表現。“當下,燃油時代汽車的界限被打破,AI、語音交互已經與汽車產品融合在了一起,并且預計未來更多技術將會與汽車相互融合,智能化的市場空間非常大。”曹鶴表示。
楊德龍向記者表示,2023年汽車板塊例如“華為概念”等表現比較突出,對比A股其他板塊有超額收益,但由于大盤的整體趨勢,汽車股的絕對漲幅不大。楊德龍說:“年內汽車板塊出現智能化、自動化新的熱點,表現比較突出。預計相關概念在2024年資本市場也會比較受關注,智能化發展有望進入提升階段,會有更大的市場機會。”
不過,業內仍要關注到自動駕駛以及資本市場仍存在的不確定性。王爾德提醒道,從一級市場看,今年自動駕駛領域的融資相對遇冷,因為高級自動駕駛的落地實現有所延遲,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都去做L3級自動駕駛以下的業務了。
而A股市場現階段仍處調整期,相關板塊表現能否如預期仍存未知。李大霄向記者表示,雖然2023年A股整體處在調整階段,但對于后續股市走向,不必太過悲觀,目前中流砥柱的銀行指數、央企指數都處在較低位置,2024年可以期待政策面的消息,相對來說高股息、低估值的股票走勢表現會比較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