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31 12:01:06
每經編輯 李澤東
7月31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隨后快速走高,上證綜指站上3300點,為5月22日以來首次。
截至午間收盤,上證指數開盤報3296.58點,上漲0.63%;深證成指報11215.11點,上漲1.03%;創業板指報2243.04點,上漲1.06%。
板塊方面,房地產、汽車整車、手機游戲、證券等板塊漲幅居前,大基建概念活躍,醫療器械概念股調整。
房地產開發領漲,華遠地產、中南建設、榮盛發展等10股漲停,行業龍頭萬科、保利發展、綠地控股股價也小幅上漲。
此外,7月31日,港股開盤指數大幅高開,截至發稿,恒生指數漲1.51%,恒生科技指數漲3.22%。
港股內房股一路狂飆,截至發稿,天譽置業漲31.25%,富力地產、佳兆業集團漲約20%。
消息面上,據今日(7月31日)的最新消息,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基礎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此前,繼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及住建部表態進一步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后,一線城市密集表態,會同相關部門抓緊抓好貫徹落實工作,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7月30日,深圳市住房建設局表示,將結合深圳市房地產實際情況,會同市有關部門、中央駐深機構和各區抓好貫徹落實,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實推進保交樓工作,切實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深圳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同日,媒體援引廣州市住建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將結合廣州實際盡快推出有關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前一天,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將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北京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北京、深圳和廣州的陸續表態,本身就體現了政策放松的信號。各地的表述都很相似,尤其都提及了一句話“結合各地實際”,我們認為但凡市場交易有疲軟的地方,都是后續政策會寬松的領域。尤其是在降低購房門檻、貸款成本和稅費成本等方面,將是一線城市持續放松的重點內容。
另據經濟日報31日報道,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各地因城施策,陸續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累計約380次。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超40個城市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至4%以下。隨著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5年期以上LPR利率至4.2%,部分城市下調房貸利率的預期仍在。今年以來,洛陽、青島等10余個城市通過優化二套房認定標準、降低首付比例等方式放松了信貸政策,以期帶動房地產市場向上健康發展。6月初,青島降低非限購區域首付比例,居民置業情緒回暖、市場活躍度提升。熱點城市非核心區的限制性政策或進一步放開。
從住房公積金政策來看,與此前公積金提取存在一定局限性相比,今年以來已有超百個地方出臺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公積金首付比例、允許公積金支付首付款、支持“商轉公”貸款、提高租房提取公積金額度等政策,通過盤活公積金進一步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
視覺中國-VCG111356386608
據新華社7月27日報道,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企業座談會,會上住建部部長倪虹表示,要繼續鞏固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態勢,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繼續做好保交樓工作,加快項目建設交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標普信評報告認為,當前房地產行業復蘇的瓶頸在于需求不足,需求的回暖更多取決于經濟、人均收入水平和居民對未來預期的改善。“只有當居民的就業和收入能夠對購房起到實質性支撐作用,紓困政策才能真正起效。”
廣東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除了各種政策不斷推動樓市回穩向好外,還需要形成良好的市場預期,助推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釋放。
目前,資本市場多家房地產企業面臨退市,未來房企融資環境如何持續改善?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表示,從供給側來看,需繼續加大房企融資支持力度,落實“三支箭”支持措施。“融資應更多向資金面穩健的優質房企和民營房企傾斜。”
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建議,繼續加大支持上市房企股權融資,加快審批力度;以“央地合作”增信方式支持民營房企發債融資要擴容擴圍,在更多城市推進,讓更多的民營房企受益,同時加大支持上市房企并購重組。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經濟日報、中國政府網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5638660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