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高新興董事長劉雙廣:專注主業,修煉內功 公司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05 17:41:49

◎高新興創始人、董事長劉雙廣也于近日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和我們分享了高新興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思考。

◎劉雙廣告訴記者,高新興經歷前幾年的向內調整、修煉內功,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隨著業務“主航道”持續聚焦、集團機制改革、研發與營銷體系的升級改造,高新興即將迎來反轉時刻。未來,數字號牌、車載及終端設備、車路協同三大業務將是高新興增長潛力所在,公安警務與鐵路列控是公司業務“底盤”。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楊夏    

不管多忙,每天早上起來,先練練太極拳,再投入到一天的工作,這是高新興(SZ300098,股價3.5元,市值61億元)創始人、董事長劉雙廣堅持了十幾年的習慣。

在劉雙廣看來,太極是一門很有意思的藝術,學無止境,柔中寓剛。他喜歡打太極,但又不會去學太多“五花八門”的招式套路,一套“老架一路”一打就是許多年,還常常覺得屢練屢新。“我就專注練一個,然后做到最好,不斷進步。”

打太極需要長期堅持、不斷磨練,干企業也是一樣。1997年,劉雙廣創立高新興之時,主要做動力環境監控產品,這個產品放在今天正是通信物聯網范疇。26年來,高新興一直在物聯網領域深耕、延伸、聚焦。然而專注的路上也難免遇到阻礙,高新興2019年、2020年均虧損超11億元。日前,高新興對外發布了2022年財務報告及2023年一季度業績報告,2022年高新興由盈轉虧,歸母凈利潤虧損2.7億元。劉雙廣也于近日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和我們分享了高新興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思考。

他告訴記者,高新興經歷前幾年的向內調整、修煉內功,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隨著業務“主航道”持續聚焦、集團機制改革、研發與營銷體系的升級改造,高新興即將迎來反轉時刻。未來,數字號牌、車載及終端設備、車路協同三大業務將是高新興增長潛力所在,公安警務與鐵路列控是公司業務“底盤”。

高新興創始人、董事長劉雙廣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公司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4月14日晚,高新興2022年業績報告出爐。劉雙廣同步發了一封《致全體股東信》。信中,他開篇便向投資者致歉:“過去的一年,國內經濟發展遇到國內外多重超預期的因素沖擊,高新興集團多個業務板塊的經營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未向股東交出滿意的成績單,辜負了投資人的信任和期待”。

過去的一年,高新興實現營業收入23.33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7億元。對此,劉雙廣是不滿意的,這也是在他意料之外的。“往年最后一個季度都還可以的,但去年第四季度確實落差比較大。”“從去年上半年看,我們本來是有信心全年盈利的。但最后,我們沒做好。”劉雙廣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據悉,每年第四季度都是高新興項目結算或回款的“高峰期”,近幾年,高新興最后一季度實現的收入要占全年約40%。這是做公共服務類項目上市公司的普遍特點。去年Q4因人員流動減少導致供應鏈運轉不暢、項目交付延遲,從而影響全年業績表現的同行企業其實不在少數。

劉雙廣不避諱談論公司2022年業績,但作為一家擁有3000多名員工的中大型集團掌舵人,他更看重業績“表象”下企業的真實運行情況。“雖然業績數據不好看,但公司本身并沒有大的問題,各項經營工作都在有序推進。”劉雙廣說,2022年,公司層面實際上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公司的供應鏈全面庫存管理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去年庫存周轉率提升了5%。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存貨賬面金額4.83億元,較年初減少了2.13億元;與此同時,高新興2022年繼續保持了全年正向現金流,實現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達6291.64萬元;研發、管理費用去年也有所控制,同時內部研發評價體系逐步確立,為集團的研發立項、研發評價、避免重復研發等提供支撐。

劉雙廣告訴記者,“從業績角度來說,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據2023年一季度財務報告,高新興今年1~3月實現營收3.49億元,歸母凈利潤-2232.74萬元,比上年同期虧損收窄72.4%。

劉雙廣也提到,“開年以來,我們的客戶開始催訂單進度,特別是車聯網這塊。市場有恢復的趨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修煉內功”的這五年

2010年,劉雙廣把高新興帶上創業板。彼時,高新興深耕通信監控領域。上市當年,高新興即提出二次創業戰略轉型。彼時,物聯網萬億賽道興起,高新興雄心壯志。2011年~2018年,高新興先后并購了訊美電子、創聯電子、智聯科技等多家標的,將業務延伸至車聯網、電子車牌、衛星通信、智慧警務等多個領域。

回顧走過的路,劉雙廣坦言,那幾年,高新興的發展沒能按照他設想一步步增長。歸根到底,是兼并收購帶來了一些問題。首先是業務分散問題,高新興的并購雖然都是緊緊圍繞物聯網賽道進行,但物聯網的范圍太廣,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客戶、不同的商業模式;其次,業務分散給集團統一管理帶來挑戰;此外,企業文化融合也是不小的挑戰。

“高新興并購了五六家公司,我們是融文化,包容性相對高,但要把這些并購公司全部做到統一大文化的框架下,是具有挑戰性的。”劉雙廣說。

在劉雙廣看來,過去5年是高新興“練內功”的5年。停下并購的腳步后,高新興開始全面審視自己。業務分支太多就精簡業務,聚焦“主航道”。過去幾年,高新興剝離了數家非主賽道子公司,進一步聚焦車聯網及智慧交通、公共安全兩大賽道;治理機制有弊端就調整機制,高新興著手確立集團責任下放機制,將集團總部“做輕做薄”,打造了一個“1+1+N”的協同發展格局,其中“1”分別是總部賦能平臺和集團玻璃箱管控,N是眾多物聯網細分賽道。“集團總部和業務單位邊界劃清,各自職能先聚焦,然后再協同。”除了這些,高新興還進一步打通內部研發體系,升級營銷體系。

對于企業掌舵者來說,他們既要站高望遠,把握船的方向,同時也要關注企業“大小血管”的通暢運行。“功夫都是逐步磨出來的。”劉雙廣告訴記者。當前高新興的各業務子公司正專注各自擅長的細分領域,做專做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未來的增長空間在哪?

財報顯示,2022年高新興物聯網大交通和公共安全兩大行業收入占總體收入比重達70.95%。車聯網及智慧交通業務有車聯網、車路協同(V2X)、電子車牌、鐵路列控等,公共安全業務則主要以智慧警務、智慧執法產品為主。

根據劉雙廣的構想,接下來,公安警務、鐵路列控業務將打造成公司業務“底座”,傳統動環監控業務要逐漸往數字能源上轉型,為通信運營商的能源消耗及電費降本賦能。此外,電子車牌、車載終端、車路協同三大業務有望成為高新興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劉雙廣認為,車牌數字化是個千億級別的市場,機動車及兩輪車管理是城市治理的核心,符合城市數字化治理的方向。以兩輪車為例,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過3億輛,兩輪電動車上牌是實現交通有效治理的先決條件。目前,全國多個城市已開展兩輪車數字號牌上牌工作;車載終端及車路協同則能夠賦能自動駕駛領域,公司已經積累不少像中興通訊、騰訊、百度這樣的優質客戶,產品及解決方案具備競爭力。“我們先把功夫練好,一旦機會來了,我們就抓住它。”

據悉,高新興已經斬獲了多個省會城市近千萬張兩輪車數字號牌訂單,在廣東、河北、浙江、福建等多個重點省份占有較大市場份額。

興業證券曾在2021年發布研報時預計,到2025年我國電子車牌市場的總產業規模約1220億元。整體來看,當前我國電子車牌市場還處于市場爆發的前期,產業鏈上下翹首以待各地政府的政策出臺和落地推行。

過去這幾年,劉雙廣亦在思考企業內生力的構建問題。為此,高新興積極推動子公司員工持股事宜,希望點燃各業務單元的高管及核心員工創業熱情。目前為止,高新興訊美、高新興物聯、高新興智聯、高新興創聯4家核心子公司已完成員工持股計劃。

劉雙廣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高新興走的是“實業+資本”雙輪驅動的發展路徑,未來有計劃逐步推動核心子公司走向資本市場,高新興不會因為前些年并購帶來過一些挑戰就不去做投資,未來公司也會重點以參股或孵化的投資手段為主,把“資本”這條腿補齊。

在劉雙廣看來,企業家與商人本質區別在于,企業家要有擔當,要目光長遠,不做短期主義者。這也是他經營高新興的核心思路。他崇尚“向前看”,正如他在高新興2022年年度報告中的《致全體股東信》中寫到,“外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我們無法抗拒,我們能確定的就是——堅定前行。”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高新興 通信設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自拍中文本土欧美色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中文字老妇女偷乱视频在线 | 亚洲日韩AV中字在线网站 | 日本三级a欧美三级香港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