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社會責任意識井噴、“漂綠”現象常見 郎華:量化目標、完善管理體系將是企業ESG建設的下一步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6 09:07:56

◎當企業能夠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原材料采買、產品研發創新、企業運營及營銷等等各個關鍵環節,并主動強化ESG管理,這家企業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至少抗風險能力更強,同時在消費者心中,品牌也更具使命感、并匹配自身價值觀。”

每經記者|王紫薇    每經編輯|劉雪梅    

今年315之前,“ESG行業月入15萬”的新聞讓ESG行業在一時間成了熱門話題。

作為從業十幾年的專業人士,商道縱橫合伙人、中國可持續發展案例中心主任郎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笑言,這兩年ESG概念快速普及,也被行業內外關注,這是過去幾年沒有過的,“這是好事”。

今年315,也是郎華連續為《每日經濟新聞》品牌榜“社會責任”打分的第三年。

商道縱橫合伙人、中國可持續發展案例中心主任郎華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過去三年大浪淘沙,新消費品牌可謂“身經百戰”,留下的品牌或多或少在ESG領域做對了一些事。

郎華告訴記者,今年消費品行業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少品牌開始形成了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常規動作。這些公司有成立悠久的成熟企業,也有剛剛成立的新品牌。這其中,一些消費品牌,也慢慢開始涉及ESG量化目標的制定。

“ESG只有量化了才可以有效地促進管理,沒有量化的目標,一切管理都是空談。”郎華說。她同時指出了國內品牌做ESG的現狀:設立ESG量化目標的企業還很少,大部分企業還是停留在信息披露的階段,也有不少企業仍有“漂綠”的成分在。

漂綠,主要指企業在環境管理方面的承諾和對外的信息披露大于實際行動,沒有相應的投資計劃和有效的管理機制,來保障和促進相關承諾的落實。

實際上,漂綠現象在全球范圍內比較普遍,一個比較顯著的例子是,盡管各國各地區及企業主體都陸續出臺了氣候目標,但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氣候行動不足仍是全球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也會導致巴黎協定1.5度控溫目標難以達成。

目前,國內的ESG處于建設階段,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如何發揮ESG的管理效能,并將其落實于企業戰略實踐中,更有效地管理非財務風險,提升企業的發展韌性和增長動力,也許是企業接下來促進ESG治理的重點工作。

盡管如此,在政策、投資、供應鏈等多重驅動下,國內品牌開始著手在ESG有所建樹;已經有不少品牌因為自身發展,比如出海、上市的緣故,逐步重視ESG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評分中,10分為滿分,郎華給出的高最分數是9分,沒有品牌拿到滿分。

被問及心目中可以拿到滿分的品牌是什么樣子,郎華沉思片刻后說,“讓可持續發展成為品牌基因,并融入到發展全過程的品牌。”

品牌ESG意識“井噴” “漂綠”現象常見

郎華告訴記者,今年入選的品牌中,不少品牌對外披露了ESG報告。

“今年入選的品牌不少已經上市,其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在公開的渠道都可以查到。不少新品牌也在積極披露自己的ESG建設進展,這讓我們全面了解企業在做什么。從這個角度來看,入圍品牌在ESG領域的整體表現更成熟,不少上市公司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上也更為清晰。這是與往年相比比較大的差異。”

今年,郎華保持了對處于不同賽道、不同發展程度的企業,評分標準差異化的評分原則。這樣的打分標準主要是因為不同產品品類,其相關的實質性議題及社會責任的評價維度也不一樣。

此次入圍品牌中,多家科技公司上榜。郎華告訴記者,“科技向善”是評價科技公司的標準之一。比如此次參評的一家科技企業,在申評材料中特別提到了通過科技手段為殘障人士提供便利,并有意識地將產品功能和社會需求相結合,這也讓這家企業從評選中脫穎而出。同時,我們也看到,雖然有些科技企業的技術非常領先,它們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產品的表現,都領先于行業,但有關于社會價值的表述,可持續發展的承諾,或ESG管理體系在其官方網站、品牌表述中的露出還非常有限。

“傳遞科技進步所承載的社會使命,是企業實現品牌增值的重要方式。”郎華對此評價道。當然,企業更具主動地去傳遞可持續發展的價值,主動開展信息披露,也并不意味著企業在ESG管理上更有有效,制定量化的目標,并分配給各個部門作為考核指標,再進一步通過完善的制度建設保障落實,才是企業強化ESG管理的關鍵。

“我們看到,一些領先的品牌早已發布了2030年ESG目標,從原材料使用、供應鏈管理、氣候變化應對、資源保護、商業道德、員工權益、責任營銷等多個重要維度制定更具體的目標,并逐年監控目標落實進展。對于企業來說只有建立了量化目標才可以有效推進管理,沒有尺子去評價ESG治理的有效性都是紙上談兵。”郎華說。

而目前,中國企業量化到目標的很少。“大部分企業的ESG工作還僅限于ESG信息披露,有些公司可能會組建ESG管理委員會,但管理委員會發揮多少效能我們不得而知。”郎華說,“還是要看企業對ESG的重視程度和轉型的決心,畢竟ESG管理意味著企業發展模式的全方位轉型,而轉型需要相匹配的文化建設和資金投入。

要看到,在這方面,國際企業也不見得做得更好。“郎華過去幾年曾是BOF(Business of Fashion)可持續時尚指數中國的專家委員會的成員,根據這個指數研究,即便是對于全球領先的時尚企業,如果推進已公布的可持續發展承諾落實,還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漂綠”的現象也很嚴峻。

實現ESG的合力

對于一些品牌來說,企業ESG建設的管理動機主要來自于幾個方面,一是國家監管,二是投資機構;三是供應鏈買家及銷售平臺助推;四是滿足消費者需要。

隨著國家提出“雙碳”戰略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前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發布了公司層面的氣候行動目標,并開始啟動基于價值鏈圈環節的轉型。

浙江湖州:全面提升機動車拆解效能 助力拆解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圖片

此外,隨著責任投資漸成主流,投資機構對被投企業在ESG上的要求也越來越明確。有越來越多金融行業的倡議和聯合行動,以促進2050年前凈零碳排放的目標,比如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及其子聯盟,包括凈零排放資產管理倡議與凈零排放銀行聯盟等,在提升自身ESG管理的同時,也在推動投融資中的脫碳,這也就促進很多企業更主動地發布氣候目標,并公布落實進展。

我們還看到,國內電商平臺正在有意識地推動平臺商家提升社會責任體現。郎華告訴記者,阿里、京東等平臺的低碳消費促進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2022年,京東發起了青綠計劃,阿里發布了“88碳賬戶”,這些項目都是在發揮平臺的聚合力,引領全社會低碳消費風尚。

這些平臺企業常規的做法是,首先會通過收集低碳產品的相關標準和標識系統,來定義低碳產品和消費場景,比如能效標識、FSC認證、有機產品認證、綠色產品認證等,從而幫助消費者有效辨識、選購低碳產品;此外還通過設置碳積分、碳賬戶及相應的獎勵機制等,引導消費者和平臺商家實現綠色消費。

這些電商平臺的行動不僅僅是面向消費者,也面向平臺的商家和供應鏈體系,帶動全價值生推進可持續目標的達成,具有很強的輻射力。

此外,不少企業將增長的目光投向海外,而在海外往往也會受到當地法律法規的監管,比如在歐盟市場,隨著碳邊境調節稅、歐盟循環經濟計劃、無森林砍伐供應鏈立法、《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系列法律法規的生效與落實,出海品牌需要強化管理自身及供應鏈的環境、社會影響,同時也會面臨持續提升的ESG信息披露要求。

“最后就是來自供應鏈買方的壓力,比如說企業的買方加入了某一項可持續發展倡議或者是作出了可持續發展承諾,通過購買影響力倒逼企業重視ESG建設。”郎華告訴記者,越來越多企業的供應商準入和篩選機制中,已經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績效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

把綠色作為一個底色:ESG應融入發展全過程

過去兩年,新消費品牌曇花一現,曾成為話題獨占鰲頭,又翻滾入海銷聲匿跡。郎華笑稱,新品牌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可持續”地賺錢。

“很多品牌只存在了幾年,其實很可惜。品牌在設定使命(mission)與愿景(vision)的時候,沒有長期主義作為支撐,只想做一單,做爆品。這肯定是不行的。”

“做品牌需要有更長期的使命感,并且圍繞使命感不斷的去做產品創新,業務模式創新,不斷去拓展創新的邊界,這才是企業持久的動力。”郎華說。

“其實可持續發展,不是一個后期加入的‘附屬品’,它更應該成為品牌的底色。”郎華告訴記者。

“目前我們會感覺到,企業的業績和可持續發展評價依然是割裂的,這種割裂感無論是在成熟品牌,還是新品牌,都普遍存在。總結來說,就是ESG更像是一個不得不做的‘任務’,并沒有很好地‘融合’到企業的日常運營、業務開發運營和績效考評之中。”郎華說。

當企業能夠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原材料采買、產品研發創新、企業運營及營銷等等各個關鍵環節,并主動強化ESG管理,這家企業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至少抗風險能力更強,同時在消費者心中,品牌也更具使命感、并匹配自身價值觀。”

當然,對于大公司來說,“一些成熟型企業的開展系統性的可持續產品和業務模式創新會遇到不小的挑戰,因為它已經形成了一套標準工作程序和管理方針。讓這么大的體量企業完全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改造供應鏈,其實也有點不現實。”郎華說,所以目前不少企業采取的方式是,通過成立投資基金,來孵化新品牌實現企業更多元創新方案,并促進企業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企查查數據顯示,在去年5月5日,歐萊雅100%持股的上海美次方商務咨詢有限公司,100%持股上海美次方投資有限公司,后者是歐萊雅在中國市場設立的首家公司,注冊資本1億人民幣,致力于投資創新美妝科技。

同一月,資生堂也設立了首個中國投資基金“資悅基金”的實體,該公司出資額為5.01億人民幣,其中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出資比例為98.0%。

而對于目前仍在起步的新品牌,郎華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她認為,全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的進程中會帶來大量新的社會需求,比如鄉村振興、節能技術、低碳出行、低碳材料、性別友好、海洋保護、清潔能源等等,新品牌也許可以通過響應這些需求開展產品和營銷創新,從而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避免在同類型產品上與成熟企業競爭,并形成差異化的定位。以此,新品牌還有可能吸引價值觀相投的、可持續價值投資者的關注。

技術加持下,元宇宙世界的實現可能近在咫尺。郎華告訴記者,在未來,ESG的邊界也會隨著科技的進步持續延展。她認為,即使是在元宇宙的空間,企業發展的規則也會和現實世界一樣,需要合法合規、符合道德倫理,主動承擔面向多元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在促進空間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郎華說:“無論是在元宇宙的空間,還是在現實空間,不斷擴展需求場景,為不同的人提供服務,才是最根本的社會責任。”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肥臀蜜桃一区二区自在线拍 | 熟女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AV综合AⅤ国产AV综合 | 最新国产·精品更多 |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