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03 13:25:44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葉峰
隨著實體經濟和數字中國的不斷發展,數字化轉型將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
目前,國內云計算產業正度過早期發展階段,進入新周期,并帶來市場格局、客戶結構等層面顯著變化。需求側,傳統企業客戶正取代互聯網客戶,成為國內云計算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并要求云平臺廠商具備較過去完全不同的能力模型。供給端,運營商云依靠基礎設施成本與廣度的優勢,逐步在IaaS層獲取份額,并在政企領域實現用戶快速積累,帶動國產ARM服務器、一線城市數據中心等需求的增長。而互聯網廠商依靠軟件能力,在PaaS及SaaS、生態建設等領域仍具備優勢,預計中期國內云計算市場競爭將持續趨于激烈,亦將顯著延長行業整體盈利周期。
根據Gartner,2021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達3307億美元,同比+32.4%。根據Forrester預測,2026年全球公有云市場有望達1萬億美元,2021-2026年CAGR約25%。根據IDC,2021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達275.2億美元,IaaS、PaaS、SaaS占比分別為62%、15%、23%。根據IDC預測,2022-2026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CAGR將超30%。
中信證券指出,近年來,三大運營商戰略聚焦云計算發展,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憑借云網融合、安全可信等綜合優勢,運營商的云計算收入快速增長,行業競爭力和地位顯著提升。當前,運營商憑借底層基礎設施的完善在IaaS領域優勢凸顯,并不斷通過強化自研、構建生態、渠道下沉,提升PaaS和SaaS領域綜合競爭力。未來,看好運營商云計算增速持續領跑,預期伴隨收入提升與盈利能力改善,云計算單獨估值將為運營商帶來千億元級別的市值彈性。
點評:近期平臺經濟發展趨勢向好,或逐步加碼云投資,當下云計算公司估值處于低位,電信運營商及其云計算、數據要素產業鏈公司、工業互聯網以及軍工通信相關的相控陣雷達微波組件產業鏈或將被資金關注。
這里,通過整合多家券商最新研報信息,介紹4家公司供參考。
1、開普云
登陸資本市場以后,開普云迅速夯實數據智能平臺優勢,以此為基礎,通過收購增資方式快速切入數智能源領域,形成"數智+"平臺化發展的戰略并得到堅決執行。目前,公司形成多層次的股權激勵機制,能夠調動各層級核心團隊的積極性,有助于公司戰略規劃落地,"第二增長曲線"正在確立。--華西證券
2、致遠互聯
信創化方面,公司積極布局信創領域,推出了面向政務信創和行業信創的專屬產品,覆蓋行業廣泛,與眾多基礎軟硬件廠商進行新產品適配。數字化方面,公司擁有開放技術平臺和支持構建業務的低代碼平臺等,同時堅持平臺化和云轉型的產品發展戰略,保持了公司在技術方面的競爭優勢。生態化方面,公司通過"蜂巢計劃",整合產業鏈資源,共建大協同聯盟生態圈,與全國近百家戰略合作伙伴形成生態合作關系。我們認為,隨著公司在信創業務方面的持續投入,軟件適配能力將進一步凸顯,有助于增強產品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從而進一步擴大企業級協同應用解決方案的廣度和深度,實現技術突破。--海通證券
3、科大國創
公司長期服務于運營商、能源集團等大型客戶的數字化轉型,依托廣泛的潛在客戶基礎,儲能業務拓展值得期待。云平臺方面,公司以"平臺+服務"模式創新數智物流應用場景,面向貨主、物流企業及貨車司機提供數智ETC和數智供應鏈等服務,為公司培育新的增長點。--東亞前海證券
4、太極股份
太極股份深耕中國信息產業30年,成為國內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和關鍵行業信息化的領軍企業,具備了完善的自主產品體系、成熟的"云+數"服務模式、深厚的行業know-how、領先的品牌和資質、強大的股東資源支持等多方面核心優勢。公司全面布局信創基礎軟件,構建起覆蓋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軟件的完整自主產品體系;2021年新簽信創類項目近30億元,繼續保持市場領先。--東亞前海證券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766576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