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大灣區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強勁且具有獨特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7 13:36:12

每經記者|王帆    每經編輯|陳俊杰    

11月26日,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國際金融論壇(2022)在廣州商學院舉行,在會上,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分享了其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創新的方向與現實路徑的思考。

李善民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大灣區金融發展目前呈現出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強勁且具有獨特優勢、特色金融快速發展、灣區金融合作進一步加強的三個特征,未來仍有一些方向等待探索。

首先是要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包括加大對科創型企業的金融支持,開放資本市場促進科創發展;組建政策性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走出去”投資促進中心。

二是大力發展與港澳合作的特色金融。包括積極發展大灣區跨境資產配置服務;以重點合作平臺為支點,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金融圈;進一步強化自貿試驗區離岸功能,發展離岸科創和貿易。

三是加快金融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包括加快金融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完善跨境資金通道,促進資本安全有序流動;規范跨境網絡金融平臺,避免涉眾風險隱患;構建跨境金融監管合作平臺。

針對上述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創新方向,李善民提出了具體的實現路徑。一是優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的基礎設施布局。包括優化和完善CIPS等跨境資金結算系統;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開放平臺金融創新功能;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進一步部署要素市場和交易平臺等。

二是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統一金融市場。包括搭建交流合作、要素交易和信息流通等功能性平臺;對財政投入資金應分類使用,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和管理模式;把握人民幣國際化大方向,在風險監管的前提下,拓展人民幣國際化通道以及拓展人民幣國際化的規模。

三是聚集國際化金融人才。包括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金融人才聚集;對金融人才個人所得稅等方面給予優惠;加強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度。

四是搭建面向國際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開放平臺。包括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銀行業對外開放的重大平臺;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驗區資本賬戶開放平臺;構建面向RCEP國家的金融開放平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综合网 | 日本一二三区性视频 | 日本精油按摩视频福利精品 | 日本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