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7 20:01:54
◎盡管近期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高溫天氣,7月12~15日這幾天全國的電力負荷也屢創新高,不過國家能源局表示,全國的電力供需依然平穩有序。
◎今年上半年,全國新投產的各類電源合計7000萬千瓦,自去年迎峰度夏以來,全國新增投產各類電源1.8億千瓦。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7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國家能源局介紹“加快建設能源強國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有關情況。
在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針對當前能源保供情況表示,盡管近期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高溫天氣,電力負荷也創下新高,但是全國的電力供需依然平穩有序。
目前,全國的電煤庫存充足,庫存水平達到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煤電的出力受阻和非計劃停運的發電容量也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這也進一步夯實了電力保供的基礎。”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何洋介紹。
在發布會上,針對當前能源保供情況,何洋在回答現場記者有關提問時表示,進入7月份以后,全國電力消費和電力負荷也出現較快增長。7月12~15日這幾天全國的負荷屢創新高,7月15日當天,最高的電力負荷達到12.6億千瓦,當日發電量達到285億千瓦時。隨著“七下八上”負荷高峰期的來臨,預計全國用電負荷還將繼續攀升。
如何應對用電負荷的攀升?何洋在發布會上介紹,一是要持續加強電力供需的監測和分析。
“我們與氣象部門做好協調聯動,跟各地的能源主管部門、電網、發電、行業協會做好對接會商,研判全國的電力供需形勢,及時全面準確掌握各省份的電力供需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應對,同時指導各地和企業做細做實電力保供的應對方案,做到心中有數。”何洋說。
二是推動重大電力項目的建設投產。今年上半年,全國新投產的各類電源合計7000萬千瓦,自去年迎峰度夏以來,全國新增投產各類電源1.8億千瓦。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分析,當前我國已為能源保供做好了多方面的準備,比如理順了煤價和電價的關系,煤炭產能也有所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出現能源供應緊張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夏季也是各地水力發電出力的高峰 圖片來源:新華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就我國能源碳達峰工作作了介紹。
他指出,國家能源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狠抓“十四五”能源規劃和能源領域碳達峰方案的落地實施,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去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增加了約1.3億千瓦,去年10月超過了10億千瓦大關。今年上半年新增裝機又超過5000萬千瓦,5月份進一步突破了10億千瓦,預計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將達到18%左右。另外,今年以來,還核準開工了6臺核電機組。
二是積極推動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我們大力實施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暖改造。2021年,已經完成改造2.4億千瓦,今年將繼續改造2.2億千瓦,為“十四五”累計改造6億千瓦的目標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是加強終端用能的清潔替代。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提前完成了規劃目標,清潔取暖面積達到了156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達到73.6%,累計替代散煤超過1.5億噸,對降低PM2.5的濃度、改善空氣質量的貢獻率超過1/3。
“大家生活在北京,應該感受得到這些年空氣質量的改變,應該來說,我們在這其中還是作了貢獻的。”章建華說,與此同時,我國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截至今年6月份,已累計建成392萬臺,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基礎設施。2025年將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在去年全球能源供應緊張、歐洲多國重啟煤電的形勢下,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保持力度不減,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了0.7個百分點,從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來的年平均增速。
“從現在到2030年,我們預計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按平均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增長,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的目標。”章建華強調。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