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6 21:37:35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三道紅線”不僅深刻影響著房企格局,也改變了物業行業的資本步伐。
截至12月16日,2021年以來在港交所遞表的物業企業達到23家,其中上半年遞表企業為21家,占全年遞表數超8成,尤以6月最為熱鬧,單月遞表企業數達8家,而下半年僅2家物企遞表。
與之相對應的是,市場上大宗收并購接連不斷,越來越多中型開發商旗下物業平臺選擇出售或與龍頭物企合作,如此前已遞表的富力物業、陽光智博等。2022年物業行業還有哪些機會?物企將如何謀求新的資本路徑?帶著這些問題,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中指研究院物業事業部副總經理牛曉娟。
物業IPO潮難延續
近兩年來物業上市潮起。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19年新上市物企達到12家,2020年增長至18家,然而到了2021年,盡管IPO物企再創新高達23家,但最終成功的只有12家。
“按照當前的市場趨勢判斷,較難延續近兩年的IPO潮。”在牛曉娟看來,部分有特色和成長性優勢的企業,尤其是部分國企仍有對接資本的機會,整個資本市場的分化也將越來越明顯,真正受到市場關注和青睞的仍將是頭部企業。此外,企業間還可通過資產換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來謀求發展。
可供參考的案例來自2021年8月,陽光城以旗下物業公司陽光智博生活100%股份戰略投資萬物云,換取萬物云4.8%股份,即萬物云向陽光智博增發4.8%股份。而兩個月前的6月,陽光智博已向港交所遞表尋求IPO。
“對于收購方,不需要支付大量現金,又可根據企業戰略目標選擇契合的標的企業開展合作;對于被收購方,如果不具備上市條件或錯過最佳上市時期,最好的選擇就是換成上市公司或擬上市公司的股份,換股后仍能保留所有者權益,共同分享彼此成長后的溢價,也不失為一種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舉措。”牛曉娟表示。
事實上,盡管2021年上市物企數量減少,但行業并購熱度空前高漲,大宗并購案頻發。尤其在下半年,物企并購熱度甚至超過了上市熱度,成為行業年度最熱的話題。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10日,2021年物業管理行業已披露相關信息的并購交易達71宗,涉及33家物企,交易金額約333.3億元。
“房地產市場融資政策收緊,短期內無法實現資金快速周轉的開發商,紛紛出售旗下物業公司,以期幫助開發集團度過寒冬,這是導致2021年并購市場熱度高,大型并購案頻發,優質標的多的重要原因。”牛曉娟分析指出,企業擴規模、求發展,則是此輪并購狂潮的內生驅動力。
“在經歷了這一波整合之后,預計到2021年年底,全國物業管理面積總計將達274億平方米,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牛曉娟認為,TOP10企業的市場份額將由2020年的10.17%提升至2021年的16.1%,百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則會由2020年的49.7%提升至52.1%,首次實現占比過半,行業馬太效應顯著。
物企尚處黃金期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行業內部分化程度加劇。
“優質資源正在加速向頭部企業集聚,市場集中度將再度加強。上市物業企業中,市值相差最大的超800倍,規模差值最高約180倍。”
在牛曉娟看來,物業行業尚處黃金發展階段,長期來看依舊是具備投資機會的。具體可從碧桂園服務、萬物云和龍湖智慧服務等頭部物企屢屢出手,“鯨吞”行業內多家優質企業看出。
她分析認為,一方面,企業積極并購策略集中體現,通過收購和自身業務發展良性互補的優質標的,鞏固市場地位;另一方面,大宗并購案例是市場價值規律的外化表現,當市場上并購需求和供給此消彼長、加速釋放時,也正說明物業行業具備高度的市場活躍性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
“在行業市場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基于抗周期性特質、受經濟影響較小、擁有穩定現金流和增長預期,物業行業會逐漸發展成地產之外的獨立行業,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牛曉娟表示,物業行業具備準公共服務屬性,越來越多資源向物業企業聚集,同時企業也積極加大智能運用推廣,轉變服務模式,為社區增值服務發展提供契機,行業依舊存在發展空間。
至于物業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牛曉娟指出,未來企業還需要從“速度、廣度、深度和厚度”四個方向實現長期發展。
具體來看,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整體相當于10年前的房地產行業,且物企TOP10市場份額和房企TOP10市場份額的增長軌跡也印證了這一點。對于物企而言,所謂“速度”,即要在“十四五”期間追趕上地產過去10年的發展積累,物企TOP10的份額要達到目前房地產TOP10企業份額的27.5%,到2025年,物企TOP10在管總面積需要達到近96億平方米。
“廣度”則是以住宅為基本盤,廣泛布局非住宅賽道,圍繞空間、資產和人開展多元增值服務。
“深度”是指中小型企業要立足現有領域深耕,穩扎穩打提升區域密度;在業務選擇上精耕貼心貼身的增值服務,而在非住宅賽道或者其他專業領域要做精專業,做強品牌,構筑服務壁壘。
“厚度”則是指做強團隊,健全機制,釋放人才潛能。物業行業正在吸引,并且未來必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如何發揮這些人才的作用,留住這些人才,需要健全的機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