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15 21:46:45
◎加強主管部門之間橫向配合、地區之間協同推進,堅持“一盤棋”,避免在實踐中出現“低洼區”“空白區”“矛盾區”。
◎各地要組建專家組或委托專業機構,對無法直接判斷的培訓項目進行綜合研判,得出鑒別意見。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11月15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決策部署,指導各地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項目鑒別工作,督促加快完善制度和建立專家隊伍,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教育部日前印發了《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項目分類鑒別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強調分類鑒別工作要堅持從嚴規范,嚴格按照中央精神和國家相關法律政策要求,落實屬地行政管理責任,明晰界線、從嚴要求、規范程序,體現權威性和嚴肅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指南》出臺的一個關鍵作用是給地方監管部門在落實“雙減”政策過程中提供更加規范的參考依據,有助于更加科學地開展鑒別工作,避免“一刀切”。“尤其是文件中提到要通過實地查看、課堂觀察、人員訪談等多種方式綜合研判,給地方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提供對照和參考。”
圖片來源:新華社
《指南》明確,要從培訓目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評價方式等維度,對培訓項目進行綜合考量,如符合以下特征,即判定為學科類培訓。一是培訓目的以學科知識與技能培訓為導向,主要為提升學科學習成績服務。二是培訓內容主要涉及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學習內容。
三是培訓方式重在進行學科知識講解、聽說讀寫算等學科能力訓練,以預習、授課和鞏固練習等為主要過程,以教師(包括虛擬者、人工智能等)講授示范、互動等為主要形式。四是結果評價側重甄別與選拔,以學生學習成績、考試結果等作為主要評價依據。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有關負責人在解讀文件時表示,《指南》主要聚焦對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項目鑒別進行規范管理,明確要求校外培訓項目分類鑒別工作,應遵循三方面原則。一是堅持從嚴規范。深刻領會貫徹中央“雙減”精神要求,嚴格遵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落實屬地行政管理責任,明晰界線、從嚴要求、規范程序,體現權威性和嚴肅性。
其次,堅持科學嚴謹。該負責人指出,充分依靠專家力量,尊重學科規律和教學規律,綜合培訓項目的實際情況,立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給出客觀、公正、獨立的專業鑒別意見,確保科學與嚴謹。
三是堅持統籌協調。加強主管部門之間橫向配合、地區之間協同推進,堅持“一盤棋”,避免在實踐中出現“低洼區”“空白區”“矛盾區”。積極研究和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創新,在實踐中完善制度和機制。
在完善相關制度建設方面,《指南》強調,一是建立分級指導機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統籌,當地方出現鑒別偏差或困難時,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指導和糾正。當出現較大爭議或難以鑒別時,下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提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研究裁決。根據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可協助非學科類培訓主管部門,提供有關項目分類鑒別意見,并對“學科類”鑒別有最終決定權。
二是建立專家鑒別制度。各地要組建專家組或委托專業機構,對無法直接判斷的培訓項目進行綜合研判,得出鑒別意見。鑒別專家組應包括相關學科、課程、教學等方面專家,且相關人員及其直系親屬未在培訓機構中任職或兼職、屬于非利益相關方。
三是強化機構行業自律。培訓機構要進行自我研判、自評自查,規范開展培訓活動,不得出現名不符實的情況,不得隱形變異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活動。
儲朝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整體來看,校外培訓領域的課程實際情況都比較復雜,所以用專家組來做判定會更有說服力,也更準確。“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建議地方部門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加細化的鑒別指標和分級指導機制。”
值得關注是,教育部發布《指南》當天,也公布了廣東、浙江、上海等地的實踐經驗。
比如上海通過類別鑒定,引導機構嚴格合規地進行轉型發展、協助基層執法部門準確識別培訓服務的類別。落實機構主體責任,要求機構先行自我評判或者邀請專家指導評估。基層執法部門或者上級部門對難以判斷的項目開展“專家鑒定”。判斷的權限嚴格對標監管權限,即:以區縣為主實施,上級政府或者教育部門在收到行政復議、鑒定爭議裁決或者發現問題偏差時實施。
浙江省則以“四個一”的工作機制推動學科類鑒定落細落實。其中,金華市作為“雙減”工作首批試點市,成立市級學科鑒定工作委員會,組建市縣兩級學科鑒定專家組,出臺學科非學科類鑒定方案,通過申請資料審核和實地核查等方式進行鑒定。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培訓課程鑒定232例。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