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點公司 > 正文

現有產能未飽和,仍有大量已批產能未投產 冠聯新材為何還要IPO募資擴產?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2 23:20:31

◎國內15家主要混煉膠生產企業中,冠聯新材綜合產能約50萬噸/年,其余14家企業綜合產能合計56萬噸/年,其中排名第二的企業綜合產能約12萬噸/年。冠聯新材的產能遠遠超過行業其他產業,擬通過IPO新增的10萬噸產能也已接近第二名的產能規模。

◎冠聯新材之所以要不斷擴產,是基于其預測混煉膠未來需求會持續增長。公司在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分析中表示,按照混煉膠的外購比例約30%計算,我國混煉膠行業的產能需要擴充至960萬噸~1260萬噸左右

每經記者|張明雙    每經編輯|梁梟    

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了一批擬IPO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名單,江蘇冠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聯新材)名列其中。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冠聯新材于7月1日披露上市申報文件,擬登陸滬市主板,募集資金用于年產10萬噸混煉膠系列產品建設、研發中心升級及補充流動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冠聯新材產品結構較為單一,主營業務收入幾乎都來自混煉膠。2018年~2020年,冠聯新材混煉膠產能為11.5萬噸,產能利用率為52.11%、64.55%、76.32%,并沒有完全飽和,而其已批復產能達到52.5萬噸,尚未全部投產,如今再新建10萬噸產能,能否被市場消化仍存在一定疑問。

此外,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我國混煉膠行業集中度不高,大部分混煉膠生產企業規模較小,年產銷量超過5萬噸的企業才6家,冠聯新材現有產能和銷量規模已經相對較大,繼續募資擴產是否會造成產能過剩仍有待觀察。

現有產能利用并未飽和

冠聯新材主要從事高性能混煉橡膠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客戶提供混煉膠定制解決方案。

據了解,混煉膠是橡膠制品生產的首道工序,由配合劑混合于塊狀、粒狀和粉末狀生膠中制備的具有流動性的膠料。很多橡膠制品廠會自建混煉車間生產混煉膠,也有部分廠家向專門的混煉企業外購混煉膠。

冠聯新材的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就是混煉膠。2018年~2020年,冠聯新材混煉膠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72億元、6.23億元和7.14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0.00%、100.00%和86.76%,產品結構較為單一。

按照募集資金計劃,冠聯新材擬通過上市募資5億元,其中4.42億元用于年產10萬噸混煉膠系列產品建設項目。

冠聯新材募集資金使用計劃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新增10萬噸混煉膠的產能意味著什么?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引用《國內橡膠混煉膠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數據,國內15家主要混煉膠生產企業中,冠聯新材綜合產能約50萬噸/年,其余14家企業綜合產能合計56萬噸/年,其中排名第二的企業綜合產能約12萬噸/年。冠聯新材的產能遠遠超過行業其他產業,擬通過IPO新增的10萬噸產能也已接近第二名的產能規模。

實際上,上述報告的數據為冠聯新材已批復的產能,合計52.5萬噸,包括江蘇太倉母公司產能10.5萬噸,子公司太倉嘉南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倉嘉南)產能20萬噸,子公司武漢冠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冠聯)產能20萬噸,子公司四川冠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產能2萬噸。

2019 年我國國內主要混煉膠生產企業及其產能情況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目前,冠聯新材已經投產的生產基地有太倉工廠以及重慶工廠,產能為11.5萬噸。2018年~2020年,冠聯新材混煉膠產能均為11.5萬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2.11%、64.55%、76.32%,并未完全飽和。產銷率則分別為99.80%、98.96%、98.45%,這與公司采取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有關,產銷相對平衡。

11.5萬噸產能都未能充分利用,已批復產能達到52.5萬噸,大部分產能尚未投產,冠聯新材卻還要在廣東鶴山擴產,新建產能能否順利投產并被市場消化,仍是未知數。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也提示了“募投項目投資收益不確定的風險”,若未來市場需求、市場競爭狀況、行業發展趨勢等方面出現不利變化,將會給公司帶來投資收益不確定的風險。

冠聯新材之所以要不斷擴產,是基于其預測混煉膠未來需求會持續增長。公司在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分析中表示,按照混煉膠的外購比例約30%計算,我國混煉膠行業的產能需要擴充至960萬噸~1260萬噸左右,國內混煉膠生產企業的產能尚未覆蓋國內市場需求。

30%的外購比例從何而來?按照前文所述,橡膠制品廠家會自建車間生產混煉膠,部分廠家會向混煉膠企業外購。冠聯新材在招股書(申報稿)內表示,目前我國橡膠制品企業的混煉膠外購比例約為5%,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30%的外購比例,市場化程度較低。

不過,國內混煉膠外購比例何時能達到30%,冠聯新材并未充分說明,只是表示,隨著我國環保政策趨嚴,制品廠自建混煉車間的審批難度逐漸增大,較大部分已建成的混煉車間將由于環保壓力而關?;蜣D移,國內混煉膠的外購比例將會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目前,國內混煉膠生產企業的總產能約為110萬噸,冠聯新材如此大規模擴大產能,且大部分產能尚未投產,是否會在將來造成產能過剩?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并未對這方面作出進一步解釋。

一半研發人員學歷為本科以下

對于5億元募集資金的運用,除了4.42億元用于生產項目外,還有4000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升級,18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冠聯新材介紹,“研發中心升級項目”通過與具有橡膠加工專業的院校合作,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能力,增強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混煉膠行業存在技術及研發壁壘,對企業技術儲備、研發人員專業素養、行業經驗等均有較高的要求。技術研發能力是決定混煉膠配方性能和工藝水平的關鍵因素。

冠聯新材將核心橡膠制造技術視為公司保持持續競爭力的關鍵,在所列競爭優勢中,技術優勢排在第一位稱“通過長期的技術積累及持續的研發投入形成了較為完備配方研發體系”。

不過記者注意到,冠聯新材的研發人員整體學歷水平并不高。

根據員工結構,截至2020年末,公司本科學歷人數為49人,研究生及以上的學歷為9人,而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115人,即使本科學歷及以上的58人全部為研發人員,研發人員占比也才剛剛過半。而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公布的董監高成員中,已有部分管理人員學歷在本科及以上。也就是說,冠聯新材有一半以上研發人員的學歷在本科以下。

截至2020年12月末,冠聯新材員工學歷、專業結構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上述學歷水平是否會影響冠聯新材的研發能力、技術競爭力尚不清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在列舉“實施發展計劃所面臨的困難”時表示,公司對專業技術人才和專業市場營銷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面對行業內高端優秀人才仍然稀缺的現狀,能否持續引進高端人才將成為公司面臨的緊要問題。

2018年~2020年,冠聯新材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775.25萬元、2201.18萬元、2770.29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06%、3.48%、3.28%。在分析自研產品毛利率時,冠聯新材表示,隨著研發投入增加,混煉膠配方的價值也隨之增加,所以產品毛利率呈上升趨勢。

但冠聯新材的毛利率還是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2018年~2020年,冠聯新材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2.77%、23.66%、25.35%,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為27.13%、29.31%、29.45%。冠聯新材表示,公司產品與可比公司橡膠制品類別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橡膠制品的上游產品混煉膠,市場供應及需求量相對較大,毛利率相對較低。

貢獻13%收入的子公司因未盈利被出售

報告期內,冠聯新材進行了兩次資產交易,分別是收購太倉嘉南100%股權,以及出售太倉嘉南持有的江蘇膠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膠大)100%股權。

2018年8月,通過收購太倉嘉南,冠聯新材擴大了經營場所。2020年9月,因江蘇膠大盈利狀況始終無法達到預期,冠聯新材出售了該公司100%股權。截至2020年8月31日,江蘇膠大的所有者權益合計為177.75萬元,確定本次交易價格為300萬元。

2019年度,江蘇膠大資產總額2175.20萬元,營業收入55.94萬元,利潤總額0.94萬元,因此冠聯新材表示,上述交易不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與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然而記者通過啟信寶查詢到,江蘇膠大成立時間為2019年11月15日,被出售時成立還不到一年。此外,江蘇膠大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并不少。

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其他收入為子公司江蘇膠大通過橡膠貿易暨采購銷售橡膠原材料形成的收入。按照主營業務收入構成,2020年其他收入為1.0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13.24%。但2020年原材料(膠大)的毛利為虧損31.50萬元。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成立還不到一年,卻被認為“盈利始終無法達到預期”,既然要聚焦主業,那么冠聯新材成立江蘇膠大的目的是什么呢?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并未說明。

江蘇膠大主要從事橡膠原料貿易業務。冠聯新材在分析毛利率逐年提升的原因時提及“原材料采購平均單價較低”,尤其是2020年度,新冠疫情期間,公司依據對市場的判斷,在橡膠價格低迷的時候購入了大量橡膠原材料,導致成本金額下降,所以產品毛利率呈上升趨勢。

主要原材料采購情況顯示,2018年~2020年,天然橡膠是冠聯新材采購金額最大的原材料,采購額分別為2.07億元、2.17億元、3.96億元,其中江蘇膠大2019年采購天然橡膠金額為1598.02萬元,2020年采購天然橡膠金額為1.16億元。

對于募投項目擴產的合理性、研發人員學歷偏低、出售江蘇膠大100%股權的必要性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于近日多次致電冠聯新材,但接線人員得知記者身份后立即掛斷電話,截至發稿,記者發送的采訪郵件也未獲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冠聯新材 混煉膠 IPO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高潮波多野结衣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你懂的在线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欧美爱亚洲 | 日本人真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