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1 15:33:30
◎“10年前,在常溫這個品類里面,我們要跟行業龍頭進行競爭不太可能,公司選擇了走非對稱競爭這條路。時至今日,公司的戰略和策略依然沒有改變。”席剛說道。席剛認為,當前乳制品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但以乳制品為原料的咖啡、奶茶等深受年輕人喜歡的品類增長很快,新希望也在不斷嘗試探索。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張海妮
新乳業董事長席剛。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5月20日午間,新乳業(002946,SZ)發布了《2021-2025年戰略規劃》(以下簡稱五年戰略)。在這份規劃中,公司豪言將實現“三年倍增,五年力爭進入全球乳業領先行列”的戰略目標。以新乳業近些年的發展軌跡來看,要實現上述戰略目標,意味著公司的業績增速還需進一步提升。
新乳業的底氣何在?在公司20日下午于成都舉行的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董事長席剛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采訪。他表示,在經營效益與團隊利益掛鉤、產業存量增長以及增量并購的加持下,公司實現戰略目標的確定性很高。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我們需要堅持非對稱競爭策略,把握住結構性增長機會。”席剛說道。
“(公司)給朱川(新乳業總經理)定了一個不低的目標,朱川敢去承接,這是有原因的。”席剛表示,一方面,公司團隊日益成熟,公司經營效益與團隊利益進行了掛鉤;另一方面,公司所在的乳制品產業有存量增長機會,另外疊加增量并購。這些因素可以保證公司五年戰略目標的實現有很高的確定性。
此前,新乳業于去年12月中旬推出了激勵計劃。公司擬向包括席剛、朱川等董監高人員在內的數十名員工授予1300多萬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很有誘惑力,但同時也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中,在第三個解除限售期,若激勵對象要100%解鎖,上市公司需實現“以2020年度為基準年,2023年合并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長率均不低于95%”的業績目標。今年2月,新乳業完成相應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工作。
至于“存量增長機遇”則包括總盤子增長、結構性增長兩部分。席剛指出,近兩年我國乳制品產量保持穩定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乳制品的產量達到2780.4萬噸,同比增長2.84%。今年一季度,我國乳制品的產量達722.1萬噸,同比增長25.85%。市場持續擴大、消費結構的變化則帶來了結構性增長機會,比如低溫奶發展強勁,增速已超常溫奶。
“增量并購”的話題性最強。席剛表示,新乳業的團隊本身就有并購的基因,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能夠讓并購之后的企業的發展達到相應預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單是在2020年,新乳業便大舉收購了寰美乳業、新澳乳業、新澳牧業等資產。其中,公司通過收購寰美乳業(擁有夏進乳業品牌)100%股權,大幅提升了低溫產品的銷售收入。而在今年3月,公司完成收購酸奶茶飲“一只酸奶牛”60%的股權。
關于未來并購方向的問題,席剛沒有正面回應。他表示,如今的并購與過往有著很大的不同:磨合的時間越來越短,融合度越來越好。公司董秘鄭世鋒則稱,并購整合是新乳業一個非常獨特的發展模式,公司會有專門的投資團隊考察標的企業和項目,配合公司的資本規劃做并購整合。
對于乳制品產業的并購整合,華創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董廣陽也較為期待。他在會上表示:“我國大部分區域乳企規模較小,并購整合仍有較大空間”。
對于五年戰略目標的實現路徑,新乳業在公告中已有所闡述。公司稱將在“鮮立方戰略”下,通過構建“品類立體化”,實現低溫、常溫、固奶等多賽道協同發展;完善“渠道立體化”,推動線上、線下渠道有機融合;推進“品牌立體化”,打造全國性大單品,鼓勵區域創新特色產品;實現“用戶立體化”,以用戶為導向,滿足消費者的多層級、多場景、多元化的需求。
在品類上,低溫乳制品是新乳業大力發展的方向,也是公司業績增長的關鍵所在。按照規劃,公司擬在低溫領域“旗幟鮮明,做大鮮奶”,推動鮮奶品類的高速成長和份額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擬以更加適合外圍市場和下沉市場的低溫產品將新鮮價值擴散到更大的半徑范圍, 推動并收獲常溫向低溫的消費升級和轉化。
鄭世鋒表示,公司實行非對稱競爭策略,將以低溫鮮奶、低溫酸奶產品為主導,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接下來,公司對奶粉、奶酪等品類也將保持充分的機會關注,并以乳品為出發點,積極探索包括新式乳茶在內的市場機會。
“10年前,在常溫這個品類里面,我們要跟行業龍頭進行競爭不太可能,公司選擇了走非對稱競爭這條路。時至今日,公司的戰略和策略依然沒有改變。”席剛說道。席剛認為,當前乳制品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但以乳制品為原料的咖啡、奶茶等深受年輕人喜歡的品類增長很快,新希望也在不斷嘗試探索。
“我希望新乳業未來能成為業內口碑最好的企業,特別是在低溫巴氏奶這方面成為口碑第一的公司,這是我的目標。”席剛表示。
目前來看,新乳業的策略也獲得了一些券商人士的認可。如董廣陽便稱,疫情下消費者健康營養需求提升,加速低溫奶滲透,巴氏奶占白奶比重有望達到30%以上,鮮奶需求恢復高增長。“政策與需求共振提速低溫奶增長,同時區域乳企的并購整合仍有較大空間,也使新乳業另辟蹊徑成就全國性低溫乳企值得期待。”他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