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8 19:32:02
真正降低有息負債。
每經記者 吳抒穎 每經編輯 陳夢妤
2020年,“三道紅線”對行業無疑是標志性事件。
行業的共識是,“三道紅線”已經改變了行業游戲規則,所有房地產企業回到同一起跑線,全行業進入了管理紅利時代。
面對行業未來的不確定性,無論是頭部房企抑或中小房企都在調試身位,以此來度過市場波動期,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和空間。龍頭房企事實上在融資新規之下可能更具備優勢,因為相比之下融資渠道更暢通、融資成本更低,可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保障。
與之相對,中小房企的局面可能更加復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對話佳兆業集團首席財務官、高級副總裁吳建新,請他談談行業在融資新規之后的變化與發展。
房地產融資監管的“三道紅線”,意在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這“三道紅線”,包括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和現金短債比不得小于1倍。
吳建新指出,“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后,行業將進入精細化管理與高效率運營時代。
在新環境下,房地產行業規模擴張步伐將放緩,排位漸趨穩定。穩定的金融預期,也能倒逼房企更倚重精細化管理,合理安排經營活動、融資行為,并對產品、服務等提出更高要求。
吳建新也認為,“三道紅線”融資新規給不同類型的房企新增融資設置上限,使行業從盲目的金融性擴張回歸理性的經營性增長,能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三道紅線”新規有助于推動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也是做好“六穩”、落實“六保”的有力舉措。
“從目前的情況看,‘三道紅線’調控力度空前,指標設置科學合理,比如資產負債率指標特別提到剔除預收賬款,要求非常嚴格,抓住了房企依賴高杠桿規模化發展的特點,精準到位。”吳建新稱。
從企業角度來看,吳建新也指出,這一調控政策其實是給企業留了緩沖的空間,更有利于行業平穩過渡。“新規要求到2023年完成降負債目標,我們積極響應、配合國家政策要求,完成相關目標,提高公司本身抗風險能力。我們相信隨著調控政策實施,房地產行業能夠更理性、更健康、更平穩發展。”
在當前的行業背景下,吳建新分析稱,房企更需要通過項目的經營質量提升來尋求發展,將有息負債控制在合理范圍。“三道紅線”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項目經營向現金流型轉變,再逐步向利潤型轉變。只有在市場縫隙間穿行,不斷提升拿地質量,持續磨礪運營力,才能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作為一家中型房企,吳建新認為,要實現“三道紅線”全達標的目標,關鍵是聚焦主業、把握好企業發展的戰略定位,降低負債,優化債務結構,實現有質量的增長。必須緊緊圍繞“規模有質增長、利潤指標兌現、現金流平衡”,不斷提升資本運作能力、大運營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等。
而在具體的應對指標上,吳建新也開出了幾道“藥方”。例如,在投資端,吳建新認為,應精準投資,必須拿有現金流且有利潤的項目,此外也可以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資本結構。
在精細化管理與高效率運營的時代,房企的管理運營勢必是十分重要的領域。吳建新認為,房企應充分利用大運營管理體系,從“投、融、產、供、銷、回、結、存”等八方面全流程、全方位管控,通過強有力的投資決策能力、產品研發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營銷策劃能力,提高項目的運營效率,加快項目的施工、展示、交付與服務,提升產品溢價能力,進而實現利潤的提升。
“通過運營的提升,加快供貨、銷售及回款,實現用自有資金去撬動公司的投資和開發,真正降低有息負債。”吳建新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