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2 18:16:47
每經編輯|何小桃
字少事大!
據文化和旅游部11日消息:近期,由于捷克境內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快速反彈跡象,文化和旅游部提醒中國公民暫勿前往捷克旅游。
捷克疫情反彈
強推室內“口罩令”
捷克人口大約1070萬,是新冠疫情3月在歐洲暴發后第一批推行“口罩令”的歐洲國家。由于防疫限制措施較為嚴格,捷克疫情先前得到較好控制。
隨著限制措施逐步放松,捷克確診病例近期激增。捷克政府說,許多新增病例是無癥狀感染者且以年輕人居多。
路透社報道,捷克9月以來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多數時候超過500例,不斷刷新單日新增最高紀錄;每10萬人的病例感染數為61.4例,大約是德國的3倍。
按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捷克過去兩周是病例增加速度最快的歐洲國家之一。
捷克衛生部9日發布的疫情數據顯示,捷克當天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164例,系單日確診病例數首次突破1000。
捷克衛生部長亞當·沃伊捷赫當天宣布,政府10日起將在全國室內公共場所施行“口罩令”。
“由于疫情惡化……我們與專家達成一致,”沃伊捷赫說,“我們明天起將在捷克全國室內(公共)場所強制要求戴口罩?!?/span>
按他的說法,“口罩令”具體規定將于當天晚些時候公布。
目前,捷克情況最嚴重的地區是首都布拉格。衛生防疫機構認為,布拉格疫情已出現社區傳播,難以追蹤感染密接者和精確確定感染源。捷克總理巴比什(Andrej Babi)在9月7日表示,衛生防疫機構計劃放棄追蹤所有感染者,僅聚焦嚴重病例。9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駐捷克代表處批評捷克的做法,認為不應該減少追蹤密接者。
去年超60萬中國游客到捷克
根據我國商務部網站,2019年捷克共吸引游客2198.5萬人,比2018年增加73.7萬人,創歷史紀錄。其中外國游客1088.3萬人,排名第一的是德國游客,207.6萬人,同比增長2.2%;第二是斯洛伐克74.9萬人,同比增長2.6%;第三是波蘭67.2萬人,同比增長8.4%;中國游客排名第四,61.2萬人,同比減少1%。
圖片來源:攝圖網
捷克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6月中捷雙邊貿易總額為143.7億美元,同比增長5.8%,占捷外貿總額的8.8%。其中,捷對華出口11.5億美元,同比下降5.8%,占捷出口總額的1.3%;捷自華進口132.2億美元,同比增長7%,占捷進口總額的17%;對華貿易逆差121億美元。?
由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二季度捷克經濟同比下降10.7%,環比下降8.4%,是自1993年捷克建國以來經濟狀況最差的時期。
同時,2020年二季度捷克平均工資同比增長0.5%,達到34271克朗(約合1395美元)。剔除通脹因素,實際下降2.5%。這是自2013年底以來年度最大跌幅。受疫情和較高通脹率影響,分析師預計今年實際工資將下降。
捷通社報道稱,捷克2/3勞動者收入低于平均工資。80%的勞動者工資在14659-56263克朗之間(約合597-2290美元)。不同行業的工資增長情況不同,具體取決于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程度。住宿和餐飲服務業受打擊最大,工資下降11.8%。房地產下降5.7%,制造業下降4.9%。相反,醫療保健、社會工作和教育行業收入平均增長了5.5%。
“第二波”來了!歐洲疫情形勢再告急
9月,歐洲多國疫情持續反彈。
整個歐洲的新冠病毒感染數據
已再次超過美國。
歐盟27個成員國以及
英國、挪威和列支敦士登
周三報告的新增病例
總計是2萬7233例,
同日美國新增2萬6015例。
據報道,
法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近萬例,
創單日新高;
西班牙日增新冠病例超四千例,
53所學校出現確診;
英國連續五天新增新冠病例超兩千例;
德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近兩千例……
面對疫情反彈,歐洲多國紛紛恢復了強制佩戴口罩、限制聚集活動人數上限等措施,并升級旅行限制,用各種防疫規定為“開學季”提供保障。
專家認為,部分民眾缺乏防疫意識、有的地方過早放松防疫措施、度假人員回國等因素導致了歐洲疫情反彈。
法國免疫學家、新冠疫情科學委員會負責人讓-弗朗索瓦·德爾弗雷西日前表示,法國疫情“反彈且不斷加劇”,主要是因為人們缺乏防疫意識,沒能保持社交距離。在目前仍無有效藥物和疫苗的情況下,民眾應提高公共衛生意識。
德國漢諾威獸醫大學病毒學家艾伯特·奧斯特豪斯表示,目前的病例增加表明歐洲放松防控措施時間過早、幅度過大。
鐘南山提醒世界疫情遠遠沒有結束
鐘南山:“從世界范圍看起來,疫情遠遠沒有結束,對我們來說任務還是很重。因為中國一個國家好,那不可能換來全世界的安寧,所以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除了中國做好以外,還有跟全世界的各國共同努力、團結,才能贏得抗疫斗爭的最后勝利。”
編輯|何小桃?王嘉琦 肖勇
?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文旅部網站、
新華社、商務部網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