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7 17:17:35
在國家政策以及上海市醫療產業戰略方向指導下,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應運而生。2020年8月22日,醫療大健康產業戰略發展論壇暨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成立儀式將于上海舉行。
每經記者 鄭潔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2020年,一場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國家在公共衛生領域投入了巨額資金,大健康領域隨之迎來新變革,大健康行業新基建也將帶動全行業發展。未來10年~20年,細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技術將持續驅動醫療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大健康的黃金時代正在路上。
2020年,也是上海市出臺《促進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收官之年。上海市一貫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支柱,2018年12月,上海市政府印發《促進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這是國內首次將“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作為政府行動方案目標,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重要抓手。
在國家層面提出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正成為極具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的“朝陽產業”。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6萬億元。與此同時,科學技術推動醫療大健康產業的2.0時代已經到來,傳統醫療產業正在面臨一次顛覆式的變革,隨著科創板、創業板的改革,資本市場進一步有力地驅動著醫療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正是在國家政策以及上海市醫療產業戰略方向指導下,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應運而生。2020年8月22日,醫療大健康產業戰略發展論壇暨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成立儀式將于上海舉行。
1藥網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于剛、源星資本董事長兼管理合伙人卓福民、藥明康德副董事長兼全球首席投資官胡正國、澤璟制藥董事長盛澤林、魚躍集團董事長吳光明、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復星醫藥聯席董事長姚方、創奇健康研究院創始人及理事長蔡江南,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鵬欣集團董事局主席姜照柏等頂級產業大咖,和來自權威三甲醫院、頂級科研機構、一線專業院校的20多位專家顧問,以及500多位大健康行業企業家將齊聚現場,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場景式社交與資源對接平臺,進行醫改大背景下民營醫療產業破局對話,共同聚焦醫藥大健康產業的新趨勢、新動能,研討行業的戰略性前瞻議題。
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組織架構下設有常務理事會、細分產業分會;同時設有兩大健康專家智庫和大健康人才庫。由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管理、醫藥流通、醫療投資等細分領域巨頭組成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主席團,超強陣容,資源整合,賦能產業未來。
“內循環帶動整個經濟發展,事實上,這是對國民健康的內部提升在短中長期都非常有戰略性的市場板塊,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上建立這個聯盟是非常有意義的。”談及對本次聯盟成立意義的理解,新滬商聯合會副會長晟衷醫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CEO陳穎如此表示,她認為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有其獨特特色,“這是一個產業生態賦能平臺,它不僅把行業中的主要和細分板塊的不同層級企業組織在一起,形成垂直互動,更是通過資源整合、學習和資本三種手段來賦能這些企業。企業能在其中找到新的增長點、合作伙伴和共贏機遇。”
新滬商醫藥大健康產業聯盟以打造醫療大健康企業賦能平臺為己任,創新推出“內核+外圈”的聚力模式。內核以聯盟榮譽主席、主席為主要聚力點,成員均為來自醫療大健康產業的優秀企業家及行業細分領域的掌門人,外圈整合了擁有深厚學術造詣與實戰經驗,對國家政策、產業標準及產業發展趨勢有著深刻洞察的權威專家智庫,為聯盟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新滬商聯合會副會長、上海康橙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鋒認為,新滬商醫藥大健康產業聯盟的成立將整合優質投資項目,讓更多投資者和投資機構發現新興機遇,“聯盟里有很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企業家們,很多企業面臨轉型,可能要入局醫療大健康方面的投資,通過聯盟可以能有效地找到一些轉型方向”。
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成立又將對醫療器械行業有何助力?新滬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上海柯駿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駿表示,醫療器械的核心技術被歐美的一些國家掌握,技術層面隨時都有被“卡脖子”的危險,如今,醫療板塊已經上升至戰略層面,“包括國家層面、民營資本、地方產業基金在內的大量資本確實應該將醫療板塊作為一個重要的投入點,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就是這樣一個機會,聚集資源,賦能和扶持一些中小型甚至大型企業,加快國產醫藥醫械的研發速度,還可以扶持我們的中醫板塊。”
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執行委員會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聯盟創立后,將始終圍繞資源賦能、學習賦能、資本賦能三個層面,深度鏈接企業、資本、醫院、科研機構、專家智庫,為產業上下游搭建資源匹配平臺,為大健康企業家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分享,為優質項目和資本找到對接,通過三重賦能體系,幫助聚焦醫療大健康領域的企業和機構共同發展,助推行業未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